APP下载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1-12-08刘慧聪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问题成因贫困大学生应对措施

摘要:贫困生属于大学生群体当中的特殊类型,其自身需要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社会考验,同时还需要承担家庭和学校所带来的压力,其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发生。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予以分析,及时的找出造成此类问题的影响原因,从而选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能够逐步地克服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的融入到社会生活和日常学习过程当中。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应对措施

引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教育事业高效化发展的过程中,贫困生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大,为了能够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塑造良好的校园校风,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心理健康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成因

首先,家庭环境对贫困大学生所造成的影响。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其通常是来源于贫困偏远的农村地区,其家庭条件水平普遍较低。另外,部分贫困大学生来源于下岗职工家庭,由于受到了贫困生活背景和拮据生活条件的影响,导致贫困大学生需要面临较为严重的经济问题,再加上家长的教育背景和成长条件不够充足,使此类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若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则会导致此类学生时常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下,不利于保障人格的健全性。其次,贫困大学生的焦虑情绪较为严重,且精神持续处于紧张的状态。对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学生来说,其自身的精神较为紧张,且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较为持续,并且有着强烈的暴躁心理,不仅无法排解其自身的焦虑情绪,还会在敏感心里不断延续的基础上,对企业正常的心理状态造成严重的损害。最后,贫困大学生的自我封闭心理较为强烈,当缺乏正确心理疏导时,不仅无法对自身的定位予以正确的认识,还会难以积极的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不仅如此,当贫困大学生面临他人的帮助时,则会对此类行为产生错误的认知,导致其不愿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了孤僻、沉默的性格,其自身的内心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

二、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助学教育,融合自尊教育

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通常情况下是由自尊心和自卑心理共同作用下所导致,并且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和影响,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性格发展缺乏健康状态。高校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立足于主观情感,对学生潜意识进行激发,使学生能够逐渐塑造良好的理论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在积极应对外界压力的基础上,对自我价值予以全面的挖掘和肯定,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自信心的目的。不仅如此,还需要借助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资源,加大对学生的心理培训力度,基于完善的心理学理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当中,充分的彰显出了自身的优势和才能。与此同时,校园还需要与周边的社会、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在同步合作的基礎上开展多样性的勤工俭学活动,避免出现单一化经济扶持政策的局面,使大学生能够在完成课业的基础上,基于课余时间参与勤工俭学活动,不仅能够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目的,还能够进一步强化贫困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其能够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树立相应的学习自信和生活自信。

(二)构建帮扶机制,融合育人环境

经济问题属于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主要诱因,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下,使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无法处于良好的状态。现阶段需要针对相应的教育结构设定进行分析,使用以奖学金、助学金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补助形式,为贫困生予以相应的经济扶持,确保大学生能够在教育期间基于此类经济帮扶机制,减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压力。目前高校内部的大学贫困生数量普遍较多,导致帮扶机制的整体受益面积相对较小。为此,高校需要基于氛围发展导向,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完善的心理疏导渠道,使其能够积极的融入到校园生活和实践活动当中,以此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使其能够逐渐转变自身的主观思维,从而达到强化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加大对助学贷款等政策方针的落实力度,基于贫困生的学业以及生活等方面入手,从而设置相应的奖金指标,借助经济资源为扶持机制的稳定运行予以充足的保障,确保大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以全程性的形式获得相应的资金帮扶,及时的消除由经济因素所造成的心理负担。

(三)开展思政教育,结合心理教育

立德树人和德育育人属于高校教育工作在实施阶段的重点方向,需要基于正确的思想知识、理论认知以及实践活动,在同步开展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针对相应的职业岗位属性以及自身发展方向进行全面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要目的,强化学生的整体适应能力。为此,高校需要积极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对于贫困大学生群体来说,可以在参与思政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深化相应的思想主旨,从心理层面和思维层面入手强化学生的认同感。除此之外,在融合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对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予以全面分析,以降低心理负担为主从思想观和价值观念入手,基于多维化的思想灌输形式,实现对学生思维意识的不断拓展,逐渐改善学生的思想体系,使学生能够对自身予以正确的定位,并逐渐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不仅如此,还需要加大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之间的融合力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在正确思政教育理论的支撑作用下,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避免受到负面思想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

(四)构建专项教育,融合普及教育

为了能够加大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执行力度,并保证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需要确保相关教育工作在实施阶段能够渗透于大学生群体当中,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认知理论,帮助学生对认知层面加以调节,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和行为条件能力,确保学生的心理活动能够持续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除此之外,还需要从思想层面入手,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衔接程度,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整体适应能力。

结束语:贫困大学生逐渐演变成为社会问题,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社会、高校和家庭需要基于有效的帮扶手段,帮助贫困大学生改善心理问题,基于生活水平提升帮助学生改善不良情绪,使贫困大学生能够以积极、正常的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学习当中,基于多种不同类型的帮扶制度和教育体系,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魏雪.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2021,(09):53-54.

[2]王润惠."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2019,(21):122-123.

作者简介:刘慧聪,1987年6月,女,汉族,山西灵丘,硕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法学。

猜你喜欢

问题成因贫困大学生应对措施
管窥高中生习惯养成问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浅谈概率学习中的问题成因与解决策略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