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踢踏舞动作表现形态分析

2021-12-08韩玥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踢踏舞藏族

摘要:聚居在我国新疆的俄罗斯族和分布在西南地区的藏族,他们都有相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踢踏舞,同一表现形式作为两个不同民族的舞蹈核心,通过不断变化的步伐、快慢的动静对比、音乐节奏的改变等方面,使得该表现形式多姿多彩。舞蹈身体语言包含了舞蹈表现形态,其将无声的精神世界转化为人的身体动作,二者虽“文化各异、形式不同”,在地域民族性与动作表现形态的风格上存在差异,但他们都具备了不可磨灭的相似之处——强烈的群众自娱性和动作表现的舞蹈风格。因此通过田野调查,本文欲以通过体悟二者在表现形态中所表露出的文化内涵、意蕴,分析其动作、解读其表现形态,挖掘二者处于不同“舞蹈语境”时所存在的具体差异,殷切期望对弘扬中国踢踏舞文化以及发展踢踏舞教材提供思路。

关键词:踢踏舞;表现形态;俄罗斯族;藏族

一、俄罗斯族踢踏舞——格巴克

格巴克凭借令人眼花缭乱的脚下技巧与优雅的上肢动态语言,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与其他兄弟民族的传统舞蹈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然而,不同地域的踢踏舞散发出不同独特魅力,集歌、舞、乐为一体的俄罗斯族踢踏舞与该民族民俗文化、生产方式紧密相连并伴随其发展,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习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作为俄罗斯族民间所衍生发展而成的一种强调开放、自由的舞蹈类型,不同于爱尔兰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以及俄罗斯联邦等国家的踢踏舞。

其作为物化后的身体语言,讲究节奏的创造力,有着不同特征的表现形态,如:表现性的描述动作、装饰性的连接动作、技巧性的表演动作,与极具特征的踢踏步法,如:踢踏步、打点、三连步、点踢步、点踏步、侧跳踩踏步,全蹲跳、蹲步等,以上基本步法节奏与手风琴节律、俄罗斯族民歌有关,多为4/4拍。以上八种舞步构成格巴克的四大元素,即:“踢”、“踏”、“点”、“跳”。“踢”与“踏”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适用于节奏稍快的舞曲并多发生在节奏空拍间隙。运用该元素的典型动作有:雙脚连踢、单脚踢伸、旁侧踢、前掌踢、全脚踢。看似基础单一的“踏”,通常是在脚下停顿的某个瞬间与节拍合为一体,表演者既可以运用此元素将重拍循环往复的踏在单脚上,又可以双脚交替踏步在平均节奏的基础上加花,是构成踢踏舞步的主要元素之一及民间艺人运用最广泛的元素,运用较典型的动作有:前掌踏、全掌踏、后跟踏、旁蹉踏,具备快、稳、实三大基本特点。“点”是踢踏舞中非常重要的打击方式,多在技艺高超者的踢踏舞步中所见,表演时脚敲击着地即可,脚腕需根据舞步进行最大限度的转动,无需使用“踏”、“踢”的力度,可在身体正前方、内侧、外侧、后旁以及正后方等方位完成动作,较典型的动作有:前脚掌点、脚尖正点、脚尖侧点、脚跟正后点等。“跳”作为踢踏舞中的基本动作元素,带有一丝杂技色彩,要求表演者做大幅度跳跃时重心往上,胯部上提,膝盖要似弹簧将身体弹起,至前脚掌落地,常见动作有膝腿跳、单脚跳踢、双脚跳踏等动作。通过综上对踢踏步法及踢踏元素的解析,总结出俄罗斯族女子与男子表演时的不同特点:大部分踢踏舞女艺人喜欢用双腿同时做踢踏动作,并随着踢踏舞曲的节拍,变换各种形式活泼欢快的舞步,或双膝微屈踏跺地面、或轮换双腿抬高跳动、或轮换双脚交叉跳动,但踏、跺的力度往往没有男子有力,有着上肢优雅、舞步轻快敏捷的特点。而男舞者在踢踏舞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动作则与女舞者截然不同,如“蹲步”、“全蹲跳”,或随“迈跺步”行径的同时利用双手在身体的不同方位依次击掌,再由手掌交替拍打胸、肩、腿等身体的不同部位,偶尔还会拍向地面,尽管表演速度快捷的步法,上肢依旧透露出平稳而挺拔潇洒的风度,是男子踢踏舞者的主要特点之一。女踢踏舞者表现出的抒情与男踢踏舞者展现出的英勇,彰显着他们的民族性格,巧妙的避开了舞蹈风格的单方面发展,并凭借热情奔放、节奏鲜明、格调高雅等特点,为俄罗斯族踢踏舞的发展开启了一条康庄大道。

总而言之,新疆民间踢踏舞者在表演格巴克时,通常以脚下踢踏动作为主、以上肢动态舞姿为副,擅长利用脚跟、脚掌、脚尖等各个部位与地面灵活接触,具有俄罗斯族民间舞蹈的独特性。但从主客观原因上来看,由于踢踏舞传承人处于濒危的艰难现状,导致资料阙如,研究存在重大障碍,因此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努力扩深完善对其的发掘研究,推动俄罗斯族民间舞蹈发展,传播俄罗斯族乐舞精髓,弘扬俄罗斯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藏族踢踏舞——堆谐

本小节主要以豪放大气的四川甘孜“堆谐”为个案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其原本为西藏农区的民间踢踏舞蹈,上世纪30年代甘孜民间艺人有所发展,所以除了腿脚上的功夫外,双臂的动作也加大了,甚至会持乐器在手中边弹边舞,进一步发展了堆谐的技艺性。舞者表演时一人拿着牛角胡伴奏,喊一声“拉索”,再由表演者利用脚掌、脚跟与地面进行变化多端的踢、踏、跺等动作。那欢快有力的踢踏配合腾空跃起的动作,随音乐逐渐激烈起来,最后达到顶点,表现风格热情朴实、无拘无缚,如此奔放热情的舞蹈成为甘孜县的县舞,与甘孜人的脾性正好相符。该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一种豪迈、奔放的感觉,主要歌颂家乡山水、五谷丰收、人民的幸福生活,从侧面体现了藏族人民热情、开放的民族性格。

“堆谐”表演时,舞者的重心大都落在腰部以下,身躯微前倾,扣胯,重心下沉,脚下灵活,以跺、踢、踏、悠、跳等脚部动作跳出各种节奏,以此来表达内心情感。虽在动作和步伐上有一致的要求,但上身随重心变化的自然晃动,在整体表现形态上给人以奔放、潇洒、随意之感,而正是因为舞者上身姿态的变化,更是增添堆谐的表演性和自娱性。根据堆谐表演,脚下动作表现形态可分为两类。一是单一动作形态,如:踏跺踏、双落单起切分跺步、一步一踢一踏跺;二是短句表现形态,如:踏跺拧转、踏跺拧转踏。其表演过程中大量运用了膝、肩、胯、脚腕等身体部位,与俄罗斯族“格巴克”的身体活动部位来看,具备一半以上的占比。如堆谐艺人在表演时,大量运用膝这一部位做屈、伸、颤、扭等动作,民间艺人舞动前一定会先屈膝,由屈膝到伸膝,形成连续屈伸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表演者从始至终都在连绵不断的控制膝关节,身体犹如浸在水中的薄纱,塑造出一种“不完全伸展状态”,那么通过训练才可以使膝盖具备一定的韧性。若在快节奏下舞动,膝关节就产生了藏族舞蹈极具特点的动律——富有弹性的颤,这也是检验藏族踢踏舞者的技艺是否高深的炼金石。

除上述所言,堆谐民间艺人表演时常利用的部位——脚腕,也是不容忽视的,其是构成藏族舞蹈动律的特点之一,和俄罗斯族“格巴克”运用脚腕表演勾、绷、转等动作时酷似,如点踢步、点踏步。灵活的脚部表现形式与踢踏舞者那训练自如的脚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表演过程中的脚腕与上述所阐述过的膝,切不可分离,通常来说二者在运用时是整体、综合的,并不是单一的。

三、格巴克与堆谐的表现形态比较

中国民族民间踢踏舞既属于民族文化传统,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人们通过踢踏舞这一自由开放且随意的舞蹈风格,抒发了内心的真实情感。

首先是新疆俄罗斯族踢踏舞——格巴克,它衍生于俄罗斯族民间,并在该民族民间不断发展,具有民间舞蹈的群众性、自娱性、即兴性。因此,以自娱自乐为主要目的的踢踏舞表演中,民间艺人对脚下动作的选用、连接与发展、变化,全凭个人舞技高低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而定,不言而喻,脚下越是复杂越能体现一个民间艺人的舞蹈技能水平。该舞种表现形态主要集中在踢踏舞者下肢,由踢、踏、点、跳四大元素构为主要组成部分,对其上肢无固定要求与表面上的限制,头与颈部通常保持稳定端庄的姿态,以上半身腰为轴心可做轻微前俯、旁倾、后仰等小幅度动作,无类似“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等拧身或环绕上肢的动上肢表现形态。但舞者辅助的手部动作却是格巴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男舞者拍手、拍脚、拍身体等动作和女舞者持手帕翩然起舞的持具现象是不可忽视的。其次是甘孜踢踏舞——堆谐,其最早是由西藏传入的一种僧侣舞蹈形式,现有伴奏、无伴奏、有声、无声等表现形式,更显粗犷奔放。而如今甘孜堆谐已迈向全国, 作为甘孜康巴文化的集中代表, 已成为甘孜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该艺术表现形式节奏欢快、踢踏声干净利落,舞者擅长将脚掌与脚跟交替搓地、踏地,产生丰富多彩、清脆悦耳的踏点声。这一以脚部为主的动作规律与舞者膝部的“屈”“颤”密切相关,没有膝关节的运动连接变化多端的踢踏舞步,堆谐的踏点动作就不会如此令人回味无穷,综上同时配合上肢动作,具备了有别于西藏踢踏舞的独特之处。

尽管现存的踢踏舞,在类型上多式多样,在地域上分布了多个不同地区,在动作表现形态与动作发力方式之间也存在差异,但民间专业舞人仍然没有丢失民族的共通性,在保留自身的小个性之上,达到了民间舞和而不同、尾而不散的理想契合狀态。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8.

[2]甘孜州文化局艺术集成办公室《甘孜藏族自治州资料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1989.

[3]扎西江措《藏族舞蹈教程》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

[4]人民网.新疆14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http://xj.people.com.cn/n2/2021/0611/c186332-34772709.html

作者简介:韩玥(1998-)女,四川省成都市,汉族,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研究,硕士研究生,助教。

项目名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起止年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

课题项目名称:踢踏舞比较研究——以藏族和俄罗斯族为例

编号:MWYB2020-3(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踢踏舞藏族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演变》《藏族少女》
浅谈甘孜踢踏舞现状及发展状况
基于职业学院校园踢踏舞推广与运用调查研究
小雨滴
为了失去
关于高校踢踏舞发展文献综述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五星红旗
扎西次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