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精准”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研究
2021-12-08滕香琴
【摘 要】本文基于农村电商人才严重匮乏,农村电商人才从业水平普遍不高等现状,提出职业院校应开设农副产品运营课程,采用“双精准”“双课程”教学,并通过构建“职业院校+电商企业+村镇”三方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基地”,为乡村振兴培养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农村电商 人才培养 双精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6-0011-02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而农村电商则是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农村换新貌的重要途径。虽然农村电商的基础设施条件逐渐改善、企业资源不断流入农村、农产品销售的力度不断加大,使农村电商开始转型升级、改革创新,但农村电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难题:一是小农户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农副产品流通问题尚未解决;二是农村急需各种电商人才,特别是懂市场行情、会经营,能为农产品打开销路的运营型人才。农村电商全面铺开后,企业进驻农村需要具有电商知识的相关人员胜任岗位,而农村现有的人员大部分是只懂劳作的农民,缺乏从事电商工作的专业人才。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滞后,而学子们毕业后又纷纷流向城市,导致农村电商人才严重匮乏。目前农村电商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层次不高,且受训人群基本零基础而培训效果不理想,导致农村电商人员从业水平普遍不高。针对以上现状,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构建“职业院校+电商企业+村镇”三方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精准培养对象,开发精准农村产业培训课程,能有效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助推乡村振兴。
一、打造“双精准”育人体系
为服务地方经济,向农村输送农副产品运营人才,学校打造“双精准”特色:第一是人群精准,主要面向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学子;第二是研发一套适合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的学子学习的电子商务课程内容。
(一)精准确定脱贫户、边缘户学子为培养对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建立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文件要求,各地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要求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不能等他们返贫、致贫了才补救。为此,让山区里的孩子接受教育,回馈家庭、回馈当地经济,成为农村教育的目标之一。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基于校企合作及教学资源的优势,确定对具有共同营销知识和信息技术基础的脱贫户、边缘户学子进行相关的农村电商技能培训。他们文化知识基础薄弱,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接受现代信息能力有限,难以跟上现代化步伐,从而使农村特色农副产品推广不足,流通受阻,无法以生产致富。此时,通过农村电商的技能培训,可以有效地帮扶他们掌握现代技术,很好地解决农副产品市场流通问题,建立长久稳定的脱贫保障机制。
(二)精准开设农副产品运营课程
贵港市在广西的东南部,是广西重要的水果、禽畜等种植养殖基地,素有广西“鱼米之乡”“甘蔗之乡”的美誉,其中覃塘毛尖、贵港白砂糖、红莲藕粉、桂平香米、东津细米、桂平金田淮山、木格白玉蔗、桥圩鸭绒被、桂平社坡腐竹、桂平麻垌荔枝、石峡龙眼等优质特产品驰名中外。然而,优质的产品并未匹配优质的价格,部分村镇的农产品在量多的情况下更是卖不出去,这正是缺乏流通途径的体现。针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利用互联网销售农副产品是可行的选择。根据贵港市大部分农村区域产业特点以及农村电商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情况,应开发农产品包装、客户服务、营销策划、平台直播、电子商务法律等课程资源包。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的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已有数十年,教学条件相对成熟,且经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建设后,师资力量更加雄厚、实训设备更加完备。学校在原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提炼专业核心知识,融入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推广等一系列相关知识,形成培训课程。让学生在原有的专业基础知识之上,以“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的形式进行学习,使脱贫户、边缘户学子掌握农村电商运营基本技能。
二、构建“职业院校+电商企业+村镇”三方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在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建设后,其电子商务实训基地、O2O创业实践平台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条件提档升级,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脱贫培训项目中,学校采取职业院校、电商企业、村镇三方协同合作模式,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通过村镇的推荐,学校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有学习条件的初中毕业生招入学校,使其在职业学校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完成学历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联合电商企业,对接当地农村产业,为这部分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任务开展教学。
由于培养人群的特殊性,在课程设置方面有相应的优化调整。第一学年,以专业基础知识和素质教育为主,增设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第二学年,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要学习内容,经过系统的知识整合,贯以农副产品运营实践课。课程主要以实践的形式进行。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通过对各村镇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习农产品包装、客户服务、营销策划、平台直播、电子商务法律等一系列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学习。在当下电商直播热潮中,学校着重教授直播实践课程,利用高流量的直播平台培育网红主播,与涉农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实践基地,使学生真正服务农村、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防止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边缘易致贫人口致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府实施动态帮扶,鼓励发展生产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脱贫村致富带头人等安排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两类人口”。学校与贵港市龙头企业广西华隆超市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共建实训基地。该企业立足贵港,为群众提供的生活用品大多数从当地农村选品采购,有丰富的产品链。该企业在农村农副产品经营管理上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大量的优质农副产品,掌握大量的需求信息资源,拥有农村电商紧缺人才和紧缺农产品的第一手资料。校企双方合力共建农村电商培训项目,共同开发课程内容与实训项目,聘請企业讲师到校分享农村电商实践经验,同时委派教师到农村电商企业交流学习,产学研相结合,打造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农村电商实践能力强的“双师”队伍,提高了电商教师团队教学能力,培育了一批农村电商运营管理人才,并将成功培养的人才通过该企业平台输送回农村,积极地响应了政策要求,落实“两类人口”通过生产和就业稳定脱贫,发家致富。
三、打造“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培养农村电商人才
为实现“双精准”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学校着力建设“四个一体化”,即校企合作一体化、理论与跟岗实践一体化、双课程教学一体化、商贸专业群一体化。广西华隆超市有限公司在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商贸专业群实训基地挂牌“校企合作职教中心店”,正式入驻学校,实现校企合作一体化;通过“学校学习+实训基地跟岗实习”、工学交替的形式,实现理论与跟岗实践一体化;在国家规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专业知识基础上,提炼培养农村电商人才的课程资源包,实现“双课程”教学一体化;整合相关专业,形成商贸专业群,并在商贸专业群里融入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实现在素质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学子进行“双课程”教学,使其参与农副产品实践创新型课程内容学习,实现商贸专业群一体化。在学校、企业、村镇三方协同培育贫困学子相对成熟、课程初步完善后,逐步将农民、返乡创业人员等人群纳入农村电商人才培训范围,逐步打造“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利用学校师资队伍、资源设施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涉农企业,围绕贵港市特色农副产业,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为农民、返乡创业人员、学生等各类人群进行培训或实践训练;以多种形式,将这些学员培养成农产品主播、农产品店主、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使其个人能力提升,为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做贡献。学校、企业、村镇三方合力,各尽其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学子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氛围,搭建更好的创业就业平台。
总之,应通过“职业院校+电商企业+村镇”三方合作,“双精准”培育高质量农副产品运营人才,着力培养脱贫不稳定户、邊缘易致贫户学子,提倡返乡创业;利用优秀涉农企业内部资源,为学子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克服创业就业难题,促进农村电商发展,为大力宣传家乡特色农副产品、旅游资源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雷兵.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基于中国1870个县数据[J].当代经济管理,2018(2).
[2]钟芸.基于政策视角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8(6).
[3]安帅,赵冲,周颖磊.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的研究:以回族聚居村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14).
[4]苏奎,何凡,刘玉洋.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个案研究及其启示[J].创新,2018(1).
注:本文系2018年度贵港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双精准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18A01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滕香琴(1985— ),女,苗族,湖南芷江人,讲师,现就职于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教育教学。
(责编 唐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