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商培养与农村电商协同发展的探析
2017-01-16傅俊熊传光
傅俊++熊传光
摘 要:推进农村电商对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农村电商的发展与问题,其次叙述了人才培养制约了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然后提出了四方联动下的现代学徒制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了高职教育在其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协同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农村电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农村电商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各方面的关注,配合着城镇化的转型升级工作以及对单一GDP追求观念的改变,全社会上下都在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在建设“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主导下,“互联网+”思维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分散式定制化生产新经济常态的影响下,可以预计依托农村电商将会对我国农村产生一场深度的变革,为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变经济结构做出重要贡献。
1 农村电商的发展问题与转型升级分析
在农村电商热潮的推动下,可以说农村电商整体发展迅速,各项指标的增幅都是成几何级的增长,各种创新也不断的出现,最为关键的是发展农村电商已经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从政府官员、从业人员到乡村农户都抱有极大的热情。但抛开热度,仔细去分析内在,可以说现阶段的农村电商还只是处于发展的初期,整个行业的许多环节不够完善,整个电商发展的基础还十分薄弱。最为直接的表现是,在全社会的大力投入下,产出的广度和深度仍远远不够。
1.1 区域覆盖问题
这里以淘宝村作为农村电商聚集区的典型载体来做代表进行分析。通过阿里研究院的淘宝村研究报告可以看出,虽然这几年整个淘宝村的分布开始由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内地扩展,而且增幅突出,但总体而言,最主要的四个高密度区还是长三角、珠三角、海西和环渤海区,这也和我国经济发达区高度吻合。若再细分淘宝村的聚集区与所在经济体中心城市的距离,则是城市近郊以及城市边缘地段占比最高,远郊相对较低。总的是高密度区连片发展,中低密度区离散这样一个特征。
1.2 产业升级问题
经过分析发现现阶段农村电商主要表现就是网络贸易,销售对象以中心城市零售为主体。简单来说,现阶段绝大多数农村电商参与主体,特别是个体农户、合作社参与的主体,还是简单的开设网店作为农村电商的表现。产品雷同性相当,特别是以一些地区特色的初级加工的农产品,也容易受到群体模仿,很容易产生同质化底层次的竞争。但由于门槛较低,容易快速呈现效果,受到很多地方政府的推崇和主导。这样的农村电商过于简单化初级化,很多地区的农村电商初见成效,但很快就由于缺乏管理运营、产品设计,而只是进行传统的价格竞赛,甚至是以次充好,使产业陷入困境,也极大打击了参与者的热情。
从国内一些成功的农村电商模式分析,除了最新的遂昌赶街2.0模式,其他一些基本上就是初级的以在线销售农特产品为主的模式,不过是以政府主导或者借助电商企业来整合农户的生产资源或者是将当地优势的专业市场转型到网络销售。遂昌赶街2.0模式是提到了借助电商服务中心来实现商品的双向流通,解决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本地生活三个环节服务。这也为构建农村电商深度发展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生态圈建设提供了探索。
农村电商的发展不仅要体现在农户解决增收就业问题,更应该促进当地城镇化建设,新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商的产业升级应进一步进行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去改变县域经济的结构。借助农村电商去推动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可直接带动城镇化的基础建设。而农村信息体系的构建,不仅是通讯互联网的普及,更可以带来智慧农业、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的构建等应用。借助农村电商带来的大数据整合,可推动农村信用体系的构建,不仅使交易便捷,而且互联网金融能改变农村民间借贷的困局。
2 人才缺乏严重制约农村电商的发展
一个产业的出现可以是依靠几个“带路人”,但一个产业的发展乃至产业群的聚集就离不开大量的产业人才。电子商务本身产业链综合,提供了大量的岗位群。就以网店的开设为例,按流程运作需要物流仓储、商品拍摄、图片制作、视觉设计、客服服务、网页编辑、网络运营等多样性的岗位。可以说电子商务产业群的运作也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现阶段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所培养出来的电商人才主要聚集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这也是电子商务聚集区在这些地区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广大乡村,对电商具有热情的农户和相关从业人员本身就缺乏电商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虽然每年高校也培养了大量相应的人才群体,特别是有许多来自农村熟悉农村的学生,然而城乡差异化的存在,人员的流动是从乡村向中心城市,而不是普及扩散。这也使得很多农村电商低水平发展的原因。
特别是在产品设计、信息采集、网店运营等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城市电商企业,这也更让学生不愿意去农村从事电商工作。电商学科本身也是综合性学科,面向的职业岗位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同时电商随着其涉及的多学科的发展,整个知识体系和应用也在迅速的发展中。这也使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商技能人才,很难通过短时间的速成培训体系来完成,更多的需要专业教学体系来塑造。而现阶段对于企业而言,大面积从新培训适用农村电商的技能人才成本巨大,也超出很多从事农村电商企业的能力。而一直热心主导农村电商培训的政府部门,则往往更多的起到启发式的电商培训,而缺乏深入的技能型培训。
另外农村电商的培训也不同于普通电商培训,往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需要因地制宜,这些往往是通用性培训难以达到的。
3 四方联动下的现代学徒制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这里所提出的四方联动下的现代学徒制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原有的培养机制的一个革新。一个是四方联动机制,这里的四方指的是校、企、农、社,从根本上理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机制。另一个就是现代学徒制的引入,是确立人才培养的方式。
3.1 校企农社四方联动的桥梁引导作用
在原有电商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中,主要起作用的是以政府事业机构为代表的社与农的关系圈,及以企业为主导的沟通社与农的关系圈。这两个关系圈在人才培养中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缺乏效益以及培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在四方联动机制中,以培养高技能型电商人才为代表的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一个有效的桥梁来引导效率、效益、信息、人才之间的有效交互传导。高校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与企业之间有着丰富的校企合作的经验,本身又有着对复合化人才培养的基础。通过高校来理顺各个层面的关系,从而协同发展创新。通过这样一个四方联动机制的建立,将各农村电商区域经济体当作生态圈来构建,进一步细化整个电商生态内的服务系统,特别是在电商人才培养上内容的创建。目标是形成一个服务于区域电商环境内的人才生成机制,以学校为培养主体,其余三方协同发展,进而实现生态圈内部的自我供给、自我管理到可持续发展。
3.2 专业课程改革与现代学徒制的相适应
引入了四方联动机制的电商人才培养,是对旧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革新。教育革新的核心内容还是在课程改革上。对于学生而言,对其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改变,还是需从课程设立、课程标准以及课程内容建设上去逐步引导的。教育改革的根本是在课程,但是起引导作用的是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的改变。这里提出的就是现代学徒制的引入,确立适合区域电商生态环境的人才培养的方式。现代学徒制是以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作为双主体,来共同开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也是现代学徒制区别于传统学徒制和传统校企合作的重要体现。正是因为双主体的确立,也就让企业可以全面的融入到学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从源头上实现了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职责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相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对接。从入学就是上岗,这样提高了电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伴随着四方联动机制,使得电商人才培养过程都是在区域电商生态圈中有序进行,而不是与产业发展脱节。通过现代学徒制,使得电商人才培养不再宽口径培养,而是对不同岗位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使学徒培养的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契合。同时人才培养也服务于区域经济,落实校企双主体共同确立的培养目标制定与培养任务分工。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有序的梳理,对知识体系的精细构建,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3.3 农村电商实训实践基地的建立
四方联动机制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是明确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教育,培养模式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能满足企业的“渐进式”需求和社会层面的区域需求。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实践教学,没有有效的实践教学环境,现代学徒制就是空有虚表。借助四方联动机制,在高等职业院校内设立符合农村电商实际的实训实践基地是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的基础。通过校内实训实践场地,以及更进一步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实践基地,使得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抓手落到实处。当然校内的实训实践基地是一部分,培育区域电商的生态系统,离不开校外的农村电商实训实践基地的建立。做好四方联动机制,不仅仅是把企业引进来,更需要让高校走出去,将农村电商实训实践基地建在校外,建在农村电商的生产环境中。不仅是农村电商企业更要是到广大新农村中去,而且要把实践基地落实到新型城镇化的转型升级中去。有了实训实践基地,才能让学生的培养过程和生产环境相适应,才能有更多的真实项目和资源来推动和提升师资建设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4 结束语
要实现未来农村电商的跨越式发展,改变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方式是重中之重。借助四方联动机制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中引入现代学徒制,是未来区域农村电商发展和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理念转变的必然趋势。现代学徒制学徒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理论探索,区域农村电商生态体系的构建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基金项目:紧扣供销社电商支农构建区域性电商服务生态圈的研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GX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