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英语作业的布置及对策

2021-12-0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布置作业教师

吕 文 玲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2018年1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出台, 2020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开始使用新教材。2021年教育部出台了“五项管理”文件,对中小学作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 2020修订)的要求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于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课时少,内容多,教材版本多,尤其是初高中教材版本不一致,知识间缺乏连贯性;此外,班额大,学生层次差异大,学科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课标要求,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对目前作业布置和批改状况的反思

目前作业的布置现状是:重书面,轻口头;重数量,轻变化;重语法,轻语感;重记忆,轻应用;重布置,轻检查等,具体表现在:

1. 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几乎全是要写或背的作业,学生兴趣不浓。

2. 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没有经过认真的筛选,有些题目难度过大,不适合相应学年的学生。

讲题浪费了大量时间,效率不高,既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拖延了正常的教学进度。

3.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上,教师没有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4.作业评价的方式、标准过于单一。

5.作业布置的内容与所教内容脱节。没有落实到“点”上,即:重点、难点上。

6.不注意作业的有效性,跟着资料跑。学生下苦海,老师荡轻舟。

7.对作业布置缺乏正确的认识,忽略了作业是提高课堂效率,弥补和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基于对教学实践效果的反思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验、巩固和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证明,作业的有效布置和批改,对有效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一)作业的设计、布置要有针对性

1.教师要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呈现情况,课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质疑情况设计布置作业。

2.教师要把讲课过程中因自身因素造成的没落实到位的知识呈现在作业中。

3.教师要把讲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学生易出错的知识呈现在作业中。

(二)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有选择性、层次性

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不均衡的,美国教育学家加德纳将学生的智能归结为八种不同形式,如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肢体—运作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音乐智能。善待学生的“多元智能”,照顾个性差异,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尤其是,我们现在是大班额教学,学生层次差异很大,“一刀切”去布置同样的作业,势必造成“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学生应付,抄袭作业;老师被迫罚学生,补作业等不良后果。长此以往,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教师的心病,学生为做作业而做作业,教师为应付检查而留作业。这里推荐一种“套餐作业”,也可以说是按个人知识掌握程度选择作业,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指定大体范围,规定底线,随着能力的不断提高,或对当堂课的理解状况,自主选择,作业的布置至少有两至三种。不要担心学生选择容易的题,只要作业有针对性、目的性,做了就有用,做了就有提高,一定要使学生通过做作业,获得成就感。如,外研社教材,必修第二册 Unit1,学完Developing ideas可以设计三种作业,A:归纳所学食物名称及描写饮食习惯的短语,B:归纳保持健康的有效方法(短语),C:编对话:Introducing a new mixed fruit drink)。三种作业,三个梯度,但是,不管选择哪种,都是课标所要求掌握的重点话题。日积月累,必定达到质的飞跃。

(三)作业的设计布置要有趣味性,实践性

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教育心理学家也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新课标也将情感态度纳入在英语教学总目标中,这也是教育应“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如英语学习中的科普文,既不好理解,枯燥,单词又不好记,复现率低,要顺利、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在“趣”上下功夫,必须在“用”上找突波口。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跨学科作业”。A:将物理课中有关实验的设备通过查找资料翻译成英语。B:将一些矿物质(钾,钠,铁。钙,镁,铜,锌等)译成英语,并写出化学符号,然后,与英文单词对比,找出记忆方法。并将你的方法推荐给同学,看谁的方法有效。C:收集食品袋、瓶,将上面的成份译成英语或汉语。这样,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更符合语言的认知规律,语言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作业的设计布置要有铺垫性,延伸性

新课标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外研社教材也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者、学者都需要从新的视角,反思高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策略。如果作业布置为教材从知识上到能力上做有效的铺垫,为巩固和提高能力做必要的补充和延伸,就能在短时间内,突破重难点,提高知识重现率,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如:必修第三册,Unit 3 Developing ideas,教前布置:结合物理学科实验要求,准备撰写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既能提前熟悉短语,加深印象,又能为短文的学习做了重要的铺垫,教中布置: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完成实验报告,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课后巩固所学,拓展能力, 布置写作的作业,自主用英语完成一份物理或化学或生物的实验报告,这一学习过程也正实现了《课标》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的设计布置要多样化,有激励作用,要有量的限制

目前,作业的单一化,数量多,难易失控,标准统一,是许多学生厌烦作业的主要原因。教师一定要结合学情、教材内容、学生兴趣等诸方面因素,合理、有效地设计和布置作业,使学生把作业当成彰显个性、释放才智,获得成就的“舞台”。使教师把作业当成提高教学效率的“钥匙”。如:作业既要有书面作业,又要有口头作业,既要有教师负责批改的作业,又要有学生自查互检的作业,要使作业题型有所更换,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三、作业的批改

(一)教师要及时批改,随时抽查

作业只布置不检查,起不到反馈的作用;检查不及时,打消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教师的负担又过于沉重,尤其对于班额大、任课班级多的教师,批作业占了相当多的一部分时间,直接影响返还作业的时间和教师备课,查阅资料的时间。所以,教师对作业的检查要全批与抽查相结合,详批与略批相结合,对待自制力强的学生与自制力弱的学生,检查的力度有所侧重,让学生摸不清教师何时抽查,何时全查,使他们逐渐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师批改与学生互批相结合

如平时小测验,教师可将试卷收上,然后,再发到每个人手中,确保每个学生手中的试卷不是自己的,教师一边讲解,学生在听课同时,批改手中的试卷,通过批改,使学生注意到自己所犯错误和同学所犯错误,尤其是答题的规范化,给每个批卷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自己今后答题的规范敲响了警钟,一张好的试卷,也给他们以鼓舞和激励,给所批改的同学以鞭策,这是一个共赢的策略。对于作文,教师先讲解写作要领、注意事项,四人一组互批,这种做法很有效,高考中的短文改错,所设错误就是学生经常写作中易出现的,远远比教师设计的错误更有针对性、代表性。四人一组,每个人都有四次改错的机会,更容易强化训练,提高认识,避免自己出现类似错误;四人一组,学生层次不同,可以将好的句子和表达摘抄、积累,羡慕他人的同时,对自己也是很好的鞭策。同学之间的崇拜,远远超过教师苍白的语言。这种做法,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自我完善意识。在学生批完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将试卷收上,对作文批改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提炼,打出作文最后分数。

(三)教师要多用激励性语言,不用差号

爱听表扬、激励的话语是每个人的天性。对于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更是如此。辛辛苦苦做完的作业,打开一看,叉子连篇,惨不忍睹,更糟糕的是,还有一些不想看的“叮嘱”。如:重做,错误太多,改过来,下次注意等等。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也是很难接受的,更何况这些脆弱的学生呢?教师的批改,就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评价。无论结果如何,只要参与了,实践了,就有提高,作为教师,更应关注过程,淡化结果,过程有了,结果一定不差,作为教师,更应注意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布置作业教师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特别号都有了
作业
圆我教师梦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