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现途径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2》Unit 6为例

2021-12-0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环节思政

苏 超 华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一、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发展命运息息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他还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大学英语课程是公共基础课,受众面广,影响深。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需要,离不开国家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做好课程思政,担当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本文探索如何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各环节,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课程思政”理念的核心就是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挖掘所有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通过巧妙和科学的内容设计,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2]。因此,课程思政不是单独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在教学中增加某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协调发展,达到育才与育德的有机统一。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一)必然性

语言本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但是很长时间以来,英语的工具性被过多的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欠缺。第一,重视技能培养,忽视精神成长。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英语教学起到了强大的杠杆作用,单纯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能的训练占据了英语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教师多注重语言点讲解,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输入,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第二,过分强调文化输入能力培养,忽视文化输出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存在跨文化交流的单向性。任课教师片面强调单向的英语文化输入,导致在文化交流中出现严重不对等,不利于大学英语承担起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文化自信的课程思政功能。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追求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英语除了传授技能,更多地是要促进人的意识的成长。大学英语课程在高等教育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其受众广,时间跨度大,理应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

(二)实现途径

基于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以上对大学英语课程现状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实现途径。

1.遵循的原则。大学英语课程是连接本土与世界的重要桥梁,中西文化碰撞是其重要特点,因此课程思政的内容尤其突出以下两点:第一,在工具性中体现思政性,即在语言训练中体现思政元素。大学英语课程不能丢失提升语言技能的功能,思政教育不能刻意切割,应融入到具体、微观的语言活动中。在语言体验中开展思政教育。语言是人类经验的产物,外语学习者可以通过自身的体验与语言中的人类共同经验进行连接,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第二,在文化对比中树立文化自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中西交流的过程。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帮助学生深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让青年学子们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其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向世界介绍中国、传播中华文化,将中华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在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容纳世界优秀文化,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兼容包蓄的精神。通过不断地进行文化冲撞,学生的文化自信得以强化,同时可以树立正确的自由、民主的理念,增强国家认同,培养家国情怀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滋养。

2.具体路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从教材和学情出发挖掘思政元素;继而确定语言-技能-思政三维教学目标,以目标驱动教学重难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网络教学平台和SPOC资源(或慕课资源)为支撑点,实施混合式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探究式教学,并进行过程监督和测评,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思想意识的提升。下文将通过教学案例具体阐述。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第三版)》第六单元LESS IS MORE为例,展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如何在一些主要教学环节融入思政教育。

(一)思政元素

一个单元的语言素材中可以体现多个思政元素,但课堂教学不可能将所有的元素囊括进来,只能是挖掘与课文主旨贴合度最高、最能建立起与学生联系的部分。本单元由A、B两篇课文组成,一篇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人不愿看着机会溜走,总是希望抓到越多越好;另外一篇则是探讨了人面临纷繁的机遇时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单元的主旨即为“多”有时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甚至会让人感到困惑、烦恼甚至心理的扭曲,比如太多的欲望让人膨胀;人们需要学会“少”一点,反而可以获得幸福。这样的主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非常贴切,他们也面临着众多的选择,加入哪种兴趣团体、选择什么样的课程、考取什么样的证书、求职还是考研等等。他们有太多的渴望却无从下手,在焦虑中无所适从。基于课文的主旨和学生的现实问题,我们可以把思政教育的重点放在建立“简”的幸福观--幸福来自于精神的富足而不是过多的物质追求(Less in materials,more in spiritual contentment)。

“简”的幸福观包含哪些内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大角度,尤其重视前者。中国文化包含三个维度: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少”或“简”的内涵,如道家的“知足”;第二,优秀共产党员的清廉品质;第三,中国当代社会中简约生活的先锋精神。这是一个由古及今的思路。西方文化中的极简主义、梭罗的注重精神满足的观点等也都值得我们学习。这些内容需要在语言的学习中一步一步呈现出来,而不能一下子全都灌注给学生。下文在教学步骤的环节中将具体阐述。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引领整个单元的学习,决定了学习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分为语言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政目标。

第一,语言知识目标。本单元围绕“LESS”“MORE”展开,与此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子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语言知识,学生需要熟练使用,尤其是学会在思政语境中灵活运用。这是语言学习的第一个层次。

第二,语言技能目标。这个目标主要涉及语言素材中的技法,需要学习者去模仿直至熟练使用。本单元篇章体现出“因果关系”的结构,这是英语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技巧,需要学生掌握。

第三,思政目标。思政目标包含文化目标和情感目标。文化目标是指要理解“简”的文化内涵(上文已述)。在理解了这些内涵后,作为学生,最终的目标是摒弃杂念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获得精神上的富足。这就回归到了确定本单元思政元素的初衷,即要解决学生的现实困惑,给他们进行精神上的引领。这就是情感目标。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

广西师范大学大学英语课程依托具有校本特色的智慧教学云平台和U校园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智慧教学云平台,学生在线学习教师团队精心制作的课程视频及相关资源,开展在线讨论。借助U校园,学生在线学习文本内容和语言练习。通过这两个平台,教师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给出指导意见,并分析整理学生的学习难点,为线下课做好准备。线下课对学习的重难点做进一步的深化处理,创建真实的语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而灵活多变。一个课堂中也可能是体现出多种教学方法。本单元以产出导向法和问题导向法为主。

(四)教学步骤

本单元的教学在三个教学周完成,每周一次课,每次课2个学时。第一次课为线上课,第二和第三次课为线下课。这里有必要对线上学习做出说明。我们的线上课指的是按照课表,在固定的时间段上线学习,我们只是把教室搬到网上进行而已,教师和学生全程在线。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本时间段内完成,教师在线进行个性化指导。所以线上课不是网络自主学习中的随时学习。当然我们也布置网络自学内容,不固定具体时间,只设置单元学习截止日期,学生在此期间内完成即可。以下为具体的教学步骤。

1.线上课

每次课由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构成。

(1)课前环节

在课前环节发放导学清单,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和任务以及各项任务的截止日期。本次课前环节的第一项重要任务是了解单元输出项目。因为使用产出导向法,所以在导学清单上明确了本单元需要完成的团队项目。这一输出任务给学生提出了挑战,让学生明晰要做什么、需要哪些素材、有哪些要求,营造学习的饥饿感。而后的学习环节将为学生提供支架,为学生赋能。以下为本单元的输出任务。

Unit project — Reduction (Group work)

Your group will interview at least 10 people about the essentials of life they keep after they eliminate those unnecessary things. Work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to specify the topic and questions that your interview revolves around. For example,

If you are going to stay in no more than three WeChat groups, which three are you going to keep? Why?

Report your results in the class and apply cause-and-effect pattern in the report. Give your comment on the interviewees’ decisions. Try to make use of the expressions you learn in this unit.

该项目的主题是“给生活做减法”,旨在让学生将“简”的幸福观与生活实际进行深入的联系,将语言学习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访周围的人可以去除生活中不必要的东西,保留生活的精华。团队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最后在班上进行汇报。团队需要明确采访中的具体问题,此处给出了一个提问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学生需要运用“因果关系”的结构,需要灵活使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词汇等语言知识。因此,该任务融合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思政教育目标。

本次课前环节的第二大任务是进行语言学习,包括:U校园平台学习单词,学习A课文,完成U校园上课文阅读理解习题。这些任务旨在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习词汇、句子等语言知识,为课堂学习打好语言基础。由于U校园平台已经提供了单词的释义、例句,部分长难句的解析,课文的翻译等,教师只要合理布置任务,设置截止时间,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完成。

(2)课中环节。

课中环节分成两大部分。第一,学生登录本校智慧教学云平台学习A课文相关微课,主要涵盖课文主旨分析、重点单词讲解、难句解读、写作技巧解析。通过视频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主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第二,在线师生讨论。教师发布一个紧贴文章主题的问题,学生跟帖回答。该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的基本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进行初步的思政教育。本单元的在线讨论题为:

Will we have more by always increasing options or will we have more with fewer,carefully chosen options? Please give an example.(我们的机会越多是否获得越多?还是舍弃一些机会获得反而更多?)

因为课文讲的是一个人们害怕options(机会)在自己面前消失的故事,这里的讨论促使学生初步反思自己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让学生直面生活的困境。如何走出困境?后面的授课环节将通过“简”的智慧提供解决之道,也是对主题的升华,与思政自然融合。该讨论任务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3)课后环节

课后任务同样重要,它既是对本次课的复习巩固,也是为下次课做准备。本次课后任务包括:

①在智慧教学云平台上提问,问题可以涉及学习中的各个方面。本任务旨在促进学生能学有所思,找到各自学习中的难点。教师会在网上提供个性化指导,同时整理具有共性的问题,带到线下课集体解决。这也体现了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②对A课文中含有“少”的概念的词语进行归类。该任务旨在让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同时为下一步的思政教育做准备

③以组为单位思考中西方文化中关于“少”的智慧,并举出一个例子。该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的力量。

2.第一次线下课

第一次线下课的课前任务为上一次课的课后任务,为本次课中教学做准备。

(1)课中环节

本次课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①利用智慧教学平台进行单词小测试和课文理解测试,进行即时点评。该环节对线上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

②针对上次在线课上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交流。这一环节集中对学生线上反映问题进行探讨,师生共同解决。该处体现了问题导向的教学。

③主题升华环节。该部分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并进行主题升华,帮助学生建立“简”的幸福观,从而解决线上课中提出的困境。首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课前寻找的例子,学生的理解往往比较零散且表象化,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梳理,提高他们的认识,使思政教育达到一定的高度。本环节教师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分享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与儒家中“简”的智慧。深入理解老子的名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鼓励学生学习老子不为外物牵累、保持本真纯朴的秉性,学会“知足”“知止”,能有所节制,做事有分寸,不会被欲望所控制。知止不是教人消极保守、不思进取,而是要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老子的清静无为不是毫不作为,而是不违反“天时、地性、人心”的情况下,科学的作为、合理的作为。孟子的名言“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同样也体现出了儒家提倡道德的养成需要减少无理的欲望。这些名言均提供官方的翻译版本,学生在中英文对比中进行领悟,并学习句中的重点词汇。

第二步,分享优秀共产党员的清廉精神。方志敏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在狱中曾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清贫廉洁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完美体现了Less is more的内涵。习近平同志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清贫》和习近平书记的这段评价均有英文版,由中国顶尖的翻译家翻译成英文。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这些文字,既是语言学习,也是思想上的熏陶和洗礼。

教师进行总结,要克制自己的无限欲望,回归本心,把有限的青春燃烧在更有意义的事业上。幸福更多地是来自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物质的堆积!

第三步,单词练习进一步强化“简”的涵义。已经要求学生在课前对“简”的单词进行分类,这里做简单检查,教师以部分单词为例进行分享。indifference 即为本文重点单词,举例要体现思政特点,如Zhang lives a life of simplicity, purity and indifference to fame and fortune, serving as a role model for military officers, rank-and-file soldiers and veterans across the country.( 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这是习近平书记对张富清同志的评价。词汇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思政主题的理解,也巩固了语言知识的学习。

(2)课后环节

课后任务是对课堂活动的延伸。主要包括:

①学习西方文化中的“简”思想。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主题升华环节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是放在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这些内容包括西方极简主义思想和美国思想家梭罗《瓦尔登湖》的经典段落。

②学习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倡导零污染生活的先锋者故事。在线阅读For zero-waster, less is more这篇文章完成练习题。此文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提倡“零垃圾”生活,这不仅意味着衣橱或厨房中的物品更少了,更如作者所言“这也是一段探索生活本质的旅程,因为每一次做选择都是对自我的一种认识”。至此,思政主线完成,即“中国传统文化--共产党员精神--西方文化--中国当代先锋文化”。通过各种语言训练活动,思政教育一环扣一环。

③完成本单元的团队项目,下次课在全班展示。该任务在单元开始前已经在导学清单上列出。

3.第二次线下课

课前环节任务即为上次课后环节任务。

(1)课中环节

本次课中任务主要是学生展示单元项目成果。该任务综合了语言、技能和思政方面的内容,可以展现学习的效果,是课堂成绩的重要部分。小组上台展示,通过平台软件开展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所占比重依次为30%、30%、40%。评价的维度为内容、思想、语言、演讲技巧、PPT制作五个方面,所占分值依次为20分、20分、40分、10分、10分。除了提交分数评价,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做口头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亦给与针对性的点评,并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尤其强调除了“简”的人生智慧。最后把林语堂的名言送给学生--“除了把事情做好的崇高艺术,还有把事情搁下不做的崇高艺术。人生的智慧在于剔除没有必要的事物。”

(2)课后环节

学生在课后对本单元学习做进一步巩固。主要包括每名学生根据小组报告,完成个人写作任务;完成U校园上B课文的阅读及其他课后习题。

(3)自我反思

学生撰写反思日志。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中西文化及情感价值的视角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反思,鼓励学生有感而发,不拘泥于形式,强调个人思想的成长。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思政教育是人文性的体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充分发挥语言这一文化载体的功能,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任务中融入思政元素,让隐性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各项活动,让学生在中英文化感受中能自然接受思想的熏陶,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学英语课程同其他所有课程协同发展,同向同行,共同承担立德树人的任务。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环节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全宅影音集成系统中最温馨的环节 室内光线控制系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