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能力提升视角下高职思政课教师发展动力探析

2021-12-0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思政高职能力

张 双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州 510925)

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思政教育属于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结合高职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学能力提升视角下高职思政课教师发展动力展开探析。

一、教学能力提升视角

教学能力提升视角,实际上就是从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这一角度入手,从而对具体的问题展开相关的探索与研究,以实现教师教学技能上的提升与发展[1]。可以说这一视角主要是为了推动教师的成长与提升,最终实现学校教学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高职的思政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的引领,从而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上的提升。就目前的社会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阶段,为了适应新阶段的发展工作,其中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新内容,这些条件和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思政教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当前的高职思政教育环境角度来看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改善,实现了教师职业上的自信[2]。从高职学校的课程设置角度来看,思政课程最为主要的作用就是做好立德树人工作。高职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所以立德树人工作格外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工作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思政教师还是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思政教育的误区,造成思政课作用被忽视,思政课教师被边缘化的现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对民族伟大复兴的渴求成为新时代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全国教育大会,再到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站在百年未见之大变局、站在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看待教育问题,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国家先后颁布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系列文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部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逐渐成为共识,极大地增强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和使命感[3]。

三、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发展的困境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思政教师的教学发展还是会存在着一定的困境。这些困境如果不能被突破,那么对教师的发展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会产生影响。

(一)教师教学用语贫乏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能够发现,目前很多思政教师在给学生展开课堂教学工作的时候,所采用的教学用语比较贫乏,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上的内容来展开讲话,最后再配上一两句自己的理解。虽然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也能够获得相关知识,但是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所能够达到的教学质量不高,不能进一步推动学生获得提升与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在大部分高职教师看来,高职学生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了,所以在整体教学构建的时候,即便不运用多样化的语言,学生也应该要懂得进行自我的调节,从而投入到学习环境当中。但是教师忽略了一点,没有一个学生是愿意自主进行课程知识学习,很多时候都是在外在的推动下,才投入到相关的学习环境之中[4]。尤其是高职学生本身在学习基础上就比较薄弱,很多学生都没有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习惯,所以教师语言的魅力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二)教学实效性不高

在高职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来给学生展开相关的知识分析和探究。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应该是要在课堂上与教师展开知识上的辩论,以此来实现自我学习能力和意识上的提升与发展。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一方面没有能够得到落实,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工作,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说话欲望。

(三)显性量化考核机制导致自我效能降低

对于高职学校教学工作而言,学校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有一套量化的考核机制的。所谓的量化考核机制,实际上是指其最早应用在公司管理之中,但是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也有所体现[5]。对于不同的高职学校来说,其中量化考核机制也是有所不同的,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对教师的管理,从而推进整体教学质量上的发展。量化考核机制作为一种机制,其中所设定的内容都是比较死板的,没有那么通情达理。如果学校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及时变通,那么对于教师的发展会形成一种束缚,反而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四、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发展动力的方式

(一)平衡应然能力与实然能力

在高职思政教师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自我教学能力上的发展,就需要平衡应然能力和实然能力。所谓的应然能力,实际上是指“应该具备的能力”。所谓的实然能力,则是指“实际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教师应该要知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授课教学的时候,所需要完成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完美地展现出所有的教学能力,这样一来,就是涉及到应然能力和实然能力的矛盾[6]。如果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授课环境中处理好两者的矛盾,那么必然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整体学习上的提升与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提升。反之无论是对于课堂教学工作,还是对于学生发展来说,都会形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方面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层次递进的方式来做好应然能力与实然能力的平衡工作。众所周知,不可能在一节课程中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教师都是分为几个课时来展开具体的教学工作,从而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实现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就可以根据每节课不同的要求,来实现好应然能力和实然能力的平衡工作。具体来说,假设在这一次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展开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学习工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分阶段进行讲解。第一步先对十九届五中全会进行一个全面性的概述,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步结合高职教育工作和学生未来的发展,从而展开细致的讲解。在不同步骤实施之前,教师需要围绕具体的内容分析出所需要展示出的教学要求,从而围绕教学要求来进行模拟教学,初步了解自己的实然能力。根据不足的地方及时取长补短,尽可能地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从而推动教师自我教学能力上的提升与发展。

(二)平衡现行教育模式与思政工作规律

高职思政课程教师想要实现自身教学能力上的提升,就需要实现现行教育模式与思政工作规律之间的平衡[7]。从当前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工作来看,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大班教学为主,并不像专业课程教学一样,有专门的小班教学。虽然说教师都是专业的教师,但是不同的人数下,教师的教学形式应该有所区别,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实现学生整体学习能力上的提升与发展。然而大班教学中,教师所能够采用的教学方式就会比较少,毕竟人数较多,无法切实有效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对于思政工作规律而言,要求的是要从每个学生角度出发,从而实现学生在思政意识上的提升。

通过相关的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身共享的方式来展开。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践经验,从而给学生展开具体的教学研究和分析工作。教师在对自己的经验知识进行整合的时候,需要注重语言以及材料的选择,最好是能够选择有效且直接的事例,并且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最后在指出这个人是自己。

(三)平衡高校运行体制与思政教学本位

在高职思政教学工作中,教师想要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做好高校运行体制和思政教学之间的平衡,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来说,需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思考。一方面是高职课程本身的设置情况,对于高职学校教学工作来说,其中专业课程教学还是占据着比较大的一部分内容,思政课程更多的是从补充性角度的地位[8]。另一方面随着教学的不断改进,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思政教学也应该要回归其本真,即做好对学生的教书育人工作。因此针对这一方面的教学活动来说,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融合性教学的形式来体现。具体来说,思政教师要与专业教师之间取得认同和联系,彼此之间进行教学上的互动,最好能够相互修改彼此的教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教学之间的互动与提升,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思政教学中的政治认同是来自于社会治理,通俗地说,就是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施教者引导教育对象对党的执政理念与社会治理实践作出间接评价,相对于政府的社会治理实践,具有派生性和间接性特征。思政课教师通过思政课教学,将意识形态灌输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之中,引导教育对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再次评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实践,形成对社会治理实践及其主体的间接评价[9]。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教育对象从中国社会治理实践中得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逐渐增强,夯实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现实基础,为讲好思政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贯彻落实好政策,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我国启动了“双高计划”。所谓的“双高计划”指的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在这一计划工作中,强调的是要实现高职学生的发展,为把学生打造成能够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添砖加瓦的人才而制定的计划方案。虽然说这一计划最终是要为学生服务的,但是其中对教师的整体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毕竟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都与教师的言行举止息息相关。除此之外,在计划中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教师的发展也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空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构建考核激励机制的时候,就可以加入“双高”的内容,看看教师是否能够达到具体的要求,从而有效地推动教师获得整体上的提升与发展。

(六)强化使命担当,提升教师发展内生动力

在前面的分析和论述中,就多次说明思政教师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立德树人,这也是教师的使命。以事析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用身边鲜活故事讲述枯燥深奥理论,让政治理论亲近起来、生动起来。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深刻、彻底、科学,又时尚、亲和、亲近的学科特质,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教师整体教学能力上的提升与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高职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