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任务驱动式课堂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1-12-07刘小丹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音乐课家乡音乐

刘小丹

(福州市魁岐小学,福建 福州 350015)

小学音乐是小学阶段基础学科,对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音乐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翻转课堂模式,改变传统备课、授课、巩固阶段以教师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采用音乐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成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和核心价值能力的目标。[1]

一、创设任务驱动式音乐课堂的重要价值

小学音乐课程对培养小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越来越多教师、家长、学生认识到音乐课程重要性,音乐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浸润学生心灵,而且能够为学生打开认识外界的一扇大门。在音乐课中,学生普遍对器乐作品、乐器演奏、节拍韵律等比较感兴趣,但是对基础音乐乐理知识方面兴趣不高。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知识,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中,喜欢上音乐课,教师应研究应用音乐任务驱动式课堂,在音乐课前、课上、课后,设置与课程相关的任务,用任务激发学生兴趣,驱动学生提前预习,带着探索解决任务的目标听课,在课后完成与课程知识相关任务,巩固拓展音乐课中学到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小学音乐学习、鉴赏、表达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音乐领域兴趣,促进学生不断获得和提升音乐知识、能力与素养。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具体实施

(一)以任务为导入点,引入教学

为开展好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引入与课程相关的任务,以驱动开展音乐教学。例如,《家乡美》是小学音乐课程中的一课,本课通过音乐向学生展现不同家乡的音乐特色、地域特征及文化差异。为在音乐课上,激发小学生兴趣,吸引注意力,教师在课前根据本课教学计划及本班学生音乐基础,设计丰富有趣、符合课程和本班实际的任务清单,请学生在课前按照任务清单要求,想一想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独特的乐器或者民歌,学生收到任务要求后,通过向父母询问、翻阅书本、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查找自己家乡独特的歌曲、乐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为正式上课做好了准备,对家乡有了初步了解,对家乡特有的乐器、歌曲等音乐背景有了初步认知,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期待教师开始讲授《家乡美》一课。音乐任务导入教学中,设计预习任务是基础,任务不仅要与即将开始讲授的音乐课程有关,而且要符合小学生认识探索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带着兴趣和认知开始音乐课程学习,实现学会基本音乐知识、掌握音乐基本技能、形成基本音乐审美和素养的目标。[2]

(二)以任务为结合点,驱动教学

1.任务切入音乐背景知识

教师将任务与教学相结合,用各项任务吸引学生注意力,带着任务一步一步听课,一项一项理解,一层一层深入,达到掌握音乐知识,高效优质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例如教师讲《牧歌》一课前,先给学生布置任务,教师播放一组照片后,请学生回答图片中的地方在哪里,学生带着需要回答问题的任务,开始观看一张张照片。在回答问题任务驱导下,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照片。在观看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引出《牧歌》一课地域背景在内蒙古。在课堂上以与音乐课程背景有关任务为切入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回答问题任务进行学习思考。通过课前任务导入,学生建立对将要讲授音乐课认知,在课堂上学生就不会觉得音乐课程乏味,反而带着兴趣,开始听课,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推动课程深入进行。

2.任务推动音乐知识点讲解

在小学音乐课上,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是一项重要目标任务。通过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为引领,推进教师讲授音乐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掌握。例如,教师讲《故乡是北京》一课时,在播放歌曲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这首歌和学生平时听的歌曲有哪些不同?节拍有哪些特点?学生带着任务开始了认真聆听歌曲。在听的过程中,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聆听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完成课程开始时提出的任务,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讲解本节音乐课的知识点:包括京歌、节拍、乐器等音乐知识。通过音乐任务驱动课堂教学,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成为课堂主体,带着任务听课思考,在有限课堂时间内,更好地理解吸收教师讲授内容,更多掌握音乐知识点,增强学生学习音乐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音乐听课习惯,开启学生学习音乐的美好旅程。

3.任务促进音乐素养提升

小学音乐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各项音乐素养。在音乐课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基本知识点,还能够掌握基本音乐鉴赏能力,了解音乐传递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内涵。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用任务推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谆谆诱导、层层深入,为学生揭开音乐世界中彰显的文化、价值等内涵。例如,教师讲《故乡是北京》一课,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过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出现的北京名胜古迹、现代建筑、特色小吃等。在聆听歌曲后,教师请学生完成任务,回答这首歌曲中传递的北京地域特色、烟火气息、传统习俗、现代地标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完成解答教师提出问题任务,助推他们理解音乐课中向小学生传递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点,使得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蕴含文化,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在美育中收获成长。[3]

(三)以任务为巩固点,巩固教学

小学生音乐教学,巩固拓展是重要一环。通过课后复习巩固,延伸拓展音乐课学到的知识点。在复习阶段,教师设定形式多样、灵活具体任务,让学生复习巩固、延伸拓展知识。例如,教师在讲完《故乡美》一课后,请学生完成课后任务:分享自己家乡的一首歌曲。这项任务旨用通过音乐形式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学生接到这项任务后,开始寻找代表自己故乡的歌曲。有的学生家乡在北京,他和学生分享了《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曲。通过这首歌,学生体会到传统戏曲融入现代歌曲,创造产生了戏歌,体现了北京特点;有的学生家乡在内蒙古,分享了《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通过这首歌,学生体会到内蒙古歌曲的风格特点,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在课堂上,学生按照任务要求,纷纷分享了代表家乡著名景点、风土人情的歌曲,调动了学习音乐热情,巩固了音乐学习成效,促进学生带着兴趣、热情继续今后的学习。

三、实施音乐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成效启示

通过实施音乐任务驱动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主动性,不再将音乐课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而是在思想上认识到音乐课程重要性,在心里真实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教师层层设计教学任务,在预习阶段设置与本课讲授内容相关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提前预习课堂中将要讲授的内容,为教学奠定扎实基础;在课中,用任务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程全过程;在课后设置灵活多样巩固任务,达到复习强化课堂学习成效。任务引领教学,在潜移默化促进学生学习思考音乐知识,体会感受音乐韵律收获进步成长。

猜你喜欢

音乐课家乡音乐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喜欢的课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现状及改进
音乐
众生相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