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2021-12-06唐婕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集体活动环境创设家校共育

唐婕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让小学生从小就接触到传统文化元素,感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自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文化的多元发展也成为大势所趋,好的不好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也很难判断真伪。因此,就必须对孩子自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自小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持之以恒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提高小学生抵抗不良文化的侵袭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环境创设 集体活动 家校共育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通俗地讲就是几千年来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相互交往所形成的较为系统的稳定的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根。因此,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从小学生开始,要从娃娃抓起,只有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开始实施,才能增强整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不竭的营养动力,才能让孩子从小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以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明。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大力提倡,特别是为了增强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文件形式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到学校的教育中,真正实现了传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小学生教育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传统文化在环境建设中的渗透

随着教育多元化的发展,环境育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强大,各级各类学校都特别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力求环境外在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硬化、软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内在的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作为学校,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就要对园内环境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细致的设计,要突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小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舒适、安静、和谐、温馨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中要特别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把浅显易懂的诗词歌赋通过卡通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二十四孝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用简洁的图画勾勒出来,也可以把校内的平衡木、跳跳板、摇摇马等活动器材用小学生熟知的十二生肖的逼真形象构造,让小学生一进入园内就能感受到点点滴滴的传统文化气息。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布置在园内,让小学生能够天天看到,时时接触到,这样长期的耳闻目染和熏陶,必然会加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从小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传统文化在班級文化建设中的渗透

班级文化是小学校园环境创设的主阵地,小学生在学校中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因此,班级环境布置极其重要,对小学生的熏陶作用也最大。在班级环境创设时要首先科学合理地划分区间,即要使环境呈现出一种色彩搭配上的和谐,也要使各区间各板块相互映衬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整体。体现出板块清晰和整体统一的双重效果。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既要有主题墙又要有背景墙,还要有区角特色和小学生互动的板块。无论哪一个板块,都要渗入传统文化元素。比如描写四季的古诗词简洁明了的中国山水画、各种戏曲中的脸谱、各民族的服饰、皮影;中国结笔墨纸砚陶瓷、纺织品等;主题墙要根据季节变化更换与季节相一致的古诗词和山水画;在背景墙中布置脸谱、皮影、民族服饰;在教室上方空间悬挂文明礼貌用语、二十四节气名称、中国结、十二生肖图片;在窗台摆放五谷杂粮、笔墨纸砚;在窗子上贴剪纸类窗花,这样布置出来的教室环境会让小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氛围中。

三.传统文化在小组区域活动中的渗透

小学生活动小组的布置需要大小搭配形式搭配动静结合,合理分布。不能彼此相互拥挤相互干扰,小组活动要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置。但无论是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常见的小组活动大致可分为阅读区、美术区、搭建区、操作去、表演区等,在阅读区可以摆放四大名著、传统故事绘本,让小学生品味故事的趣味横生,在美工区可以让小学生学习简单的图画,剪纸、传统编织,在搭建区可以用象棋类、围棋类的棋子搭建各种各样的形状,在操作去可以让小学生学做诸如馓子、麻花、花卷、馒头、面条等传统美食,也可以让小学生学做纺织,体会古人智慧,或制作陶艺,体会中国陶艺的精美绝伦,在表演区里可以投放各种民族服饰、鞋帽排练一些传统的舞蹈,比如《花儿与少年》《我爱北京天安门》、藏族舞蹈,让小学生享受各民族华丽的服饰和优美的舞蹈。无论哪一个区角,这些传统物品的投放,一方面会引起小学生极大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区角活动中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更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一方面小学生长期接触这些传统的文化,有助于自小培养小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感情,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能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同,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小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四.传统文化在家校共育中的渗透

学生教育不是学校一方所能够承担起来的责任,它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才能使教育效果最大化。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家风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就不同,因此,学校一定要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在家园共育中小学生要规划设计好活动,给家长安排具体的活动任务,比如,元宵节的时候,让家长陪同学生观赏花灯猜谜语看社火表演,一起做汤圆,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认识中国民族的勤劳和技艺的精湛。清明节的时候家长可以领着孩子去扫墓、祭奠英烈,参观烈士陵园、纪念馆,让学生了解烈士的勇敢事迹,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端午节的时候家长和学生一起采购食材包粽子,体会劳动的快乐,在品味中华美食的同时感知中国美食文化。在中秋节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吃月饼、赏月,国庆节春节的时候陪孩子到外面浪浪转转,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教育是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家长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家长的引导,要多举行家园共育活动,在活动中规范家长的行为,然后让家长去给小学生施加影响力。这样,传统文化就会根植在家庭之中,深植在小学生心灵中。

五.传统文化在集体活动中的渗透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血脉相连的一个大家庭,在這个大家庭里各成员互相帮助、平等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成员都能感受到温暖。在学校开展集体活动时,要多采用传统的游戏方式,比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折纸牌、跳皮筋、抓石子、跳绳、七巧板等等,这些传统游戏都是经过长期的时间过滤沉淀下来的优秀的游戏,是游戏活动中的精华,蕴含着古人朴素的智慧,这些游戏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通过做这些游戏,小学生之间彼此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学会了礼让、学会了参与、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协作,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小学生就会有自律意识,规则意识、参与意识、挑战意识,而这些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表现。

学校肩负着学生的启蒙教育,学校的教育会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百年树人,立于幼学”,和家庭教育相比,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科学的、规范的、系统的、连续的,其影响力也是长远的。因此加上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就必须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融入活动。传统文化教育也必须从小学生抓起,让小学生从小就接触到传统文化元素,感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自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文化的多元发展也成为大势所趋,好的不好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也很难判断真伪。因此,就必须对孩子自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自小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持之以恒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提高小学生不良文化的侵袭能力。当然对传统文化也不能一揽子接受,传统文化中也有不良的、糟粕的东西,这些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与今天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精神格格不入,所以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必须予以鉴别,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相信,传统文化只要从小学生抓起,从娃娃开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也必将深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文化自信也就会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深厚,越来越牢固。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是漫长的,任务是繁重的,责任是巨大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立足实际,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传统文化教育,要让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定要从小树立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而要树立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也就一定要从小学生抓起,从娃娃抓起,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新添乡芦岔小学)

猜你喜欢

集体活动环境创设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幼儿集体活动中的教师言语应用分析
幼儿园集体活动间游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