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邵阳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1-12-06王兴辉李良明欧小球曾健强王翠云
王兴辉,罗 华,李良明,欧小球,吴 勇,曾健强,王翠云,罗 琳
( 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南 邵阳 422000)
湖南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非常适合中药材种植和生长。全省现有中药材种类2384种,占全国的18.7%,中药材总蕴藏量1200多万t,居全国前列。邵阳市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是湖南省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玉竹、山银花、龙牙百合、博落回等大宗道地中药材品质优良,享誉海内外。随着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复兴,邵阳中药材种植管理不规范、品种退化、产销脱节、产业体系人才匮乏等问题日益突出。笔者通过对中药材种植户、专业合作社、药企、中间商、行业协会等开展广泛座谈和实地调研,对于如何实现邵阳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同行及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 邵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1 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邵阳是湖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江上游;越城岭逶迤东、南,雪峰山耸峙西、北,资江自西南向东北流贯全境,中间为丘陵盆地;地形多样,山地、丘冈、平原各类地貌兼有;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水丰沛,且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少酷热。全市年平均气温16.1~17.1℃,境内全年日照时数为1 347~1 670 h,无霜期为264~294 d,年降水量在1 200~1 300 mm之间。地区间海拔高度差异明显,境内最低的地区海拔125 m,最高的山峰海拔2 021 m。受地貌地势的影响,气候复杂,垂直变化和地区差异明显,形成一定的小气候环境和立体气候效应。邵阳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培育了十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据文献资料记载,邵阳地区共有中药材2 056种,其中植物类中药材1 938种,隶属于187科[1]。邵阳植物类道地药材主要有山银花、玉竹、百合、黄精、博落回、厚朴、半枝莲、香薷草、白花蛇舌草、淫羊藿、槐米、白及、白勺、太子参、牛膝、厚朴、黄柏、杜肿、宝庆苡米、七叶一枝花、黑老虎等20余种,其中“邵东玉竹”“隆回龙牙百合”“新宁博落回”均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隆回金银花”早在2009年就已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2 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邵阳中药材产业历史底蕴深厚。根据清嘉庆年间编撰的《邵阳县志》(邵东原属邵阳县)记录,隋唐来,邵东的老百姓就以种植和经营药材为业。清乾隆年间,在邵东县斫曹、流泽、廉桥、黑田铺、界岭等地大规模种植玉竹等中药材。据1993年编撰的《邵东县志》记载,在清末时期,邵东县流泽、廉桥、界岭等地为玉竹集中产区,年产量已占全省四分之三,广东商人来境收购猪屎尾参,经香港出口至东南亚,深受青睐,享誉海外,东南亚人民称之为“湘玉竹”,将其制作成“玉竹粥”“玉竹排骨汤”“玉竹炖肉”“玉竹酒”等美味佳肴[2]。20世纪初,“楚天春”“三益庄”“松龄堂”等一批老字号药店,以其药优价廉而闻名遐迩。邵阳人民对山银花药用价值的认识和利用也非常早。自古以来,隆回全境林间山地广泛分布着大量的野生山银花,该地区民间医生经常上山采摘配药,用来医治疑难杂症。早在南宋时期,民间就广泛采用山银花藤叶煎药,用来防治瘟疫。据《新化县志》记载,到明代以后,隆回民间医生又发现用山银花的花入药,疗效更好,药学古籍《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雷公炮制药性解合编》中也有记载其药用价值。邵阳的另一个优势道地中药材百合,至今已有超过1 200 a的种植历史,邵阳隆回在业界有“百合之乡”的美称。
1.3 受市场需求与政府引导双引擎驱动,种植规模逐步扩大
邵阳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在曲折中发展。以山银花为例,在1963年之前,主要靠采摘野生山银花满足用药需求,鲜有人工栽培;20世纪60年代,由于中成药工业崛起后需求上升,野生变种植,产量大增,1983年邵阳市山银花种植面积超过400 hm2;后来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2001年山银花种植面积达0.91万hm2;在2003年的“非典”和2009年以来的“禽流感”出现以后,山银花及其制品被认定为有效防治药物,加之近年来清火类饮料的需求和开发扩大,价格一路走高,进一步刺激了山银花种植面积的扩大,2010年仅隆回县山银花的种植面积就达1.40万hm2[3];由于2005年《药典》将南方金银花改为“山银花”的影响,山银花的价格急跌,发展一度受到影响;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允许山银花进入处方,山银花的发展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价格逐渐回升,种植面积逐渐稳定并扩大;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三药三方”方剂中,山银花是重要的处方药,隆回山银花曾一度脱销,进一步刺激了种植积极性,截至2020年底,邵阳市山银花的种植面积约为1.67万hm2。玉竹的种植规模随着市场行情而波动,2004年邵阳市玉竹种植面积达到1万hm2,之后受市场行情影响种植面积开始缩小,于2007年降至0.47万hm2,之后缓慢回升至0.80万hm2左右[4]。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和政府引导的双引擎驱动下,邵阳市中药材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如今颇具规模。全市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6.24万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8%,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达115.5亿元。发展规模较大的县市有邵东县、隆回县、新邵县、邵阳县、新宁县、武冈市和绥宁县。
1.4 加工与流通发展迅速
邵阳中药材加工流通历史悠久。以玉竹为例,据《邵东县志》记载,邵东县从民国时期就开始了玉竹的初加工、销售、出口,玉竹参条经中间商转运广州再销往港澳、东南亚、日、美、韩等地区和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玉竹出口量进一步增加;1986年,邵东县在湖南外贸公司的指导下,开始了玉竹片的加工;1986—2006年,邵东玉竹加工流通进入高速发展期,陆续出现了许多玉竹饮片加工小作坊,涌现出流泽镇石里村、沙石镇述法村等饮片加工村;2001年,经邵东县加工销售的玉竹片超过800 t,远销至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外汇超亿元[4];邵东市在廉桥镇规划了3 km2的医药工业科技园区,区域内和周边集聚了多家中医药加工企业,形成了加工和销售产业链,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2019年,邵东市廉桥中药材市场成交额达75亿元,排名全国第4,经营品种达2 000多种,其中玉竹、玄参、射干产销量占全国份额80%左右。又比如山银花,相继涌现出了“毅鹏”“银仙”“金银花凉茶”等湖南省名牌产品;在深加工方面,出现了“邵阳市爱生制药厂”“邵阳市长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盛世丰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深加工企业,研发以山银花为原料的双抗素和生物活性饲料等并进行投产,形成产业集群;目前正在兴建隆回山银花文化博览园,正在向药旅融合方向发展;流通方面,早在20世纪90年代,隆回县在小沙江镇建立了以山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市场,到21世纪初,隆回县小沙江镇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山银花集散地,产品远销河南、湖北、江苏、广东、广西等24个省、市、区,一部分优质产品还销往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截至2019年,隆回县建立了山银花加工企业105家、流通企业和协会55家,基本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龙牙百合加工方面的代表当推湖南省宝庆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隆回),拥有全套的龙牙百合干和百合粉全自动加工生产线,龙牙百合年加工能力达3 000 t以上。
截至2019年底,邵阳市中药材医药加工企业达282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9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1家(天宏药业)。2020年,邵阳市中药材出口大幅增长,全市共出口中药材13 470.6 t,同比增长26.2%,出口产值6.7亿元,同比增长17.9%。
2 邵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品种退化严重
良种繁育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逐渐枯竭;加上人们忽略了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进展缓慢,优质高产多抗的优良品种十分匮乏,药农对品种的选择余地小,栽培种种性退化问题日趋严重,阻碍了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玉竹,老产区连年种植,栽培品种单一,加上玉竹种茎多年无性繁殖,品种种性退化严重,使得其产量降低,品质变劣。调查中甚至发现,有部分农户只注重眼前利益,把卖相好的玉竹根茎拿来销售,留下卖不掉的劣质根茎拿来做种的现象。百合的繁殖,传统上采用分球无性繁殖的方式,导致其鳞茎逐年变小而退化,繁殖速度缓慢,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2 中药材栽培管理不够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由于政策扶持、项目支持、资金投入的力度还不够大,区域内中药材种植主要是农户自发种植或合作社组织种植,普遍规模较小,且集中连片种植较少。种植管理粗放,栽培方式基本上靠农户经验总结,施肥量、用种量、用苗量等无统一标准,导致药材产量和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据调查,邵阳市专业种植中药材的公司多数具备加工、销售等能力,种植技术相对成熟,但缺乏安全、高效、高质的生产技术体系,部分种植户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 ,栽培、加工、储藏等环节标准化程度低,导致中药材品质不高。如玉竹、黄精等耐荫作物,在夏季高温强光季节,需要适当遮荫,防止强光高温造成叶绿素破坏[5],但很多种植户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导致过早倒苗,地上部分到七八月就开始枯萎,影响产量和品质。另外,有部分种植户经营诚信度较差,中药材原料品质无法得到保证,影响临床疗效。此外,中药材生产还没有建立起良种繁育基地和推广应用体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还很不完善,与其他农作物相比,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和人员的知识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3 精深加工企业较少,产业链不完善
目前,邵阳市大多数中药材企业还停留在初加工阶段。玉竹虽然在切片加工、保健饮料开发等方面做得不错,但在玉竹多糖等功能成分提取、生物活性饲料研发等方面还有待努力。龙牙百合在百合干、百合粉加工工艺方面比较成熟,有整套的生产线,但在百合多糖提取、百合发酵益生菌饮料开发方面鲜有企业设计。邵阳在药旅融合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亮点不多,亟待进一步努力。
2.4 缺乏大数据引导,产销对接脱节
玉竹、山银花、龙牙百合、博落回是邵阳4大优势中药材,不仅种植面积大,产量位居全省前列,更是入选湖南省打造的“湘九味”中药材品牌之中。但在这4种中药材的种植问题上,缺乏大数据引导,市场价格波动大,产供销极易脱节;近年来,特别是各地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实施产业扶贫,中药材种植面积短期内不断扩大,这给未来3~5 a的中药材销售增添了不小压力。
2.5 人才极度紧张,难以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在中药材生产企业中,缺少有发展战略眼光的经营管理者,也缺乏研发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精深加工技术的科研人才,同时流通领域方面的营销人才也不足。一些中药材企业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视野还不够宽阔。目前的人才资源队伍还不足以支撑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3 促进邵阳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对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药材种质资源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也是中药材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的物质基础。因此,要从源头上解决中药材种质退化、质量下降的问题,就必需加强对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合理利用。
通过组建邵阳市种业创新工程中心,组织科研机构对邵阳地区特色中药材野生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保存、整理、鉴定、提纯复壮工作,建立主栽品种的种质资源圃,并加强中药材资源的扩大与再生研究,积极开发家种、家养品种,减少野生资源直接入药,保证中药材品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加强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通过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逐步提高中药材生产的良种覆盖率,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推进标准化生产,严把产品质量关
根据邵阳市各县(区)中药材资源条件和种植传统,对中药材种植区域进行科学合理地布局规划,形成玉竹、山银花、龙牙百合、博落回、重楼等不同道地药材的专属种植区域。鼓励不同种植区域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中药材产业区域化发展。
积极倡导“仿野生,保疗效”的要求,努力向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集约化方向发展,巩固和发扬传统优势,努力做大做强邵阳市中药材产业。
加强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培育优质苗木。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生长特性,建立标准化的种植基地。提倡增施有机肥,不施或减施化肥、农药,实行生态种植和绿色栽培。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及时更新技术推广队伍的知识结构,使技术推广体系适应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全面推进中药材生产信息化体系建设,将中药材纳入农产品产地准出安全体系,建立健全种植全过程档案登记,强化生产过程追溯管理工作。制定中药材生产技术规范,完善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限量控制标准。推行中药材专用农药和专用肥料登记注册制度,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严禁使用禁用农药,加强中药材产地产品质量抽检[6-7]。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鼓励新建标准化的中药材保鲜冷库,提高仓储水平,保障药材质量,逐步实现全市中药材产品达到“三无一全”质量标准(无二氧化硫残留、无高毒农药残留、无黄曲霉素、全过程可追溯),真正做到“药材好,药才好”。
3.3 开拓精深加工业务,发展药旅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
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普遍走的是以农产品原料生产为主、初级加工为辅的路线,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过低、产供销严重脱节、市场竞争力不强[8]。不断完善产业链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鼓励龙头企业开拓精深加工业务,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延伸中药材产业的深度和宽度。合理利用中药材边角余料、提取残渣等废弃物,进行有机肥料、饲料添加剂及生物农药的开发。例如玉竹,由于近几年种植规模迅速扩大,玉竹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如果在玉竹多糖提取、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方面拓展精深加工业务,必能有效去产能,提高效益。百合深加工可以朝百合多糖提取、百合发酵益生菌饮料[9]开发等方面发展。
努力做好药旅融合文章。鼓励发展中药材林下种植模式,开展中药材仿野生栽培,开展一批适游适养的精品旅游路线,因地制宜开发赏药花、食药膳、泡药浴、逛药市、看药展等旅游新产品,让游客近距离体验中医文化魅力,感悟传统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大健康角度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的附加效益。
3.4 建立中药材大数据中心,畅通流通渠道
建立中药材大数据中心,引导从业者向中药材制种、种植、植保、加工、物流、检测服务、安全溯源等分工精细化、操作标准化、分布合理化方向发展,解决盲目发展、服务不专业、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销路不通畅等问题,避免中药材价格剧烈波动造成损失,有序推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化发展。以廉桥市场为核心,鼓励建设具有邵阳道地药材特色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与交易集市,引导中药材产销无缝对接,力争把廉桥市场建设成国家药材储备基地,努力推动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动邵阳中药材“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提高邵阳市中药材产品出口额。
3.5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中药材和生物医药产业关键在人才。要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制度,不断引进中药材方面的高端人才,加强人才储备,增强竞争优势;要建立轮训制度,定期对中药材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提升;改进人才管理和用人制度,建立激励制度,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大力加强中药材产业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