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区甘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12-06叶兴枝陈巧玲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武陵山甘薯种薯

叶兴枝,程 群,徐 怡,瞿 勇,王 甄,陈巧玲

(农业部华中薯类观测实验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甘薯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中排名第7位,在我国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居第4位。甘薯块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脱氢表雄甾酮及赖氨酸等抗癌物质,其防癌、抗癌等保健作用已被世界所公认。近年来,甘薯已逐步成为食品、化工、医药、纺织等各行业重要的工业原料,发达国家将其作为生产营养保健食品的原辅料,开发商品达2 000种以上[1-4]。随着全球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日趋紧张,全球大力提倡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我国也大力推广乙醇汽油,由于高淀粉甘薯品种的淀粉含量高,利用甘薯提取燃料乙醇存在广阔前景,甘薯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重要的能源作物之一。为此,探讨武陵山区甘薯产业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为今后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1 产业优势

1.1 资源优势独特

武陵山区是指武陵山及其余脉所在的区域,位于中国华中腹地,是中国现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与重庆、湖南、贵州、湖北相邻,总面积11万km2,平均海拔1 000 m左右,海拔800 m以上的面积约占全境70%。该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类型,夏凉冬冷,雨量适中,年均温13~16℃,年降水量1 700 mm左右,无霜期280 d左右,拥有甘薯生长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硒是人和动物必须的营养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癌、抗氧化、增加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而恩施素有“世界硒都”之称,拥有世界唯一的独立硒矿床,充分利用天然硒资源,加强富硒甘薯产品开发,已成为目前我国功能性保健食品开发的热点之一。2002年起,稳定发展甘薯生产已作为农业部定点扶贫武陵山区的主要措施,能有效促进武陵山区甘薯产业的发展[5-6]。

1.2 种植优势凸显

恩施州甘薯常年种植面积64 830 hm2以上,随着生产发展和人们食物结构改变,栽植面积日益扩大,尤其是随着加工企业的发展,高淀粉品种的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7-8];重庆市黔江区甘薯常年种植面积约10 667 hm2,总产量达42 000 t左右[9];铜仁地区甘薯常年种植面积53 000 hm2左右,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二位,主要以春薯、夏薯种植[10];湘西州甘薯常年种植面积约23 560 hm2,总产量达80 100 t左右[11]。可见恩施州的甘薯种植规模具有明显优势。

1.3 市场前景广阔

甘薯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随着食品加工业及发酵工业的迅速发展,甘薯生产正在向专用型、食品型、菜用型方向转型,将甘薯作为原料已遍及食品、化工、医药、纺织、造纸等10多个工业行业。利用恩施地区特有的硒资源优势,开发富含天然有机硒的甘薯保健食品,已成为目前我国功能性保健食品开发的热点之一,大力发展甘薯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4 优良品种引进

恩施地区成功选育出恩薯1号、恩薯2号、恩薯3号和恩薯4号等新品种,其丰产性、品质特性及抗逆性等综合性状好,已大面积示范推广;并陆续引进高淀粉品种(徐薯22、商薯19、南薯88、豫薯13、鄂薯6、泉薯9号)、食用型品种(南薯012、香薯)、紫薯(鄂紫1号、南紫薯 014号、绵紫薯9号)及菜用型品种(福薯18、鄂菜薯1号)[8]。黔江区引进豫薯7号、豫薯12、豫薯13、豫薯868、梅营1号和渝苏303,是目前生产中推广潜力较大的高产高淀粉型加工品种[9]。铜仁地区种植的主要品种为胜利百号、南瑞苕和徐薯18,均为引进品种[12]。

1.5 加工企业初现

近年来,武陵山区已萌生一批甘薯加工作坊,有些已形成一定规模。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农业扶持力度增强,建立了几家比较先进的加工企业。部分地区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薯农提供技术指导、农资配备及市场营销等服务,带领村民共同发展甘薯产业,创建地方特色品牌,实现共同致富。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利于新品种、新技术和机械化应用,也利于甘薯标准化生产,对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新老品种杂,种薯质量差

武陵山区,甘薯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大部分薯块用作饲料,少部分留作种薯。民在种植时常常疏于管理,任其自由生长,而且缺乏品种资保护意识,将自己认为好的品种予以留种,不及时更换新品种,时常新老品种混种混收。在收获和贮藏时,依靠传统经验,沿袭老的做法,缺乏科学储藏技术,烂种现象严重,造成种薯质量差次不齐。淀粉型、加工型和叶菜型等经济效益高的新品种,因未受重视而未能被大面积推广种植。

2.2 栽培技术粗犷,病虫害严重

目前,除育种单位或项目推广及个别企业有规范的种植技术外,大部分种植户基本都是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连年连作,滥用或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导致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为甘薯病虫害创造有利条件,导致产量下滑、品种退化、品质下降。同时,武陵山区气候温暖潮湿,利于病虫滋生,加之部分地区盲目引种不慎带入病虫,给甘薯病虫害防控带来巨大挑战,严重影响甘薯产量与产值。

2.3 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成本高

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致使农村劳动力短缺,规模化种植户迫切需要专业化机械维持生产,但武陵山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耕地分散,高低落差大,旋耕机、起垄机、移栽机、杀秧机、收获机等农机具不能在甘薯生产中发挥效能。现武陵山区甘薯种植主要以人工为主,且人工工资高,不仅提高了甘薯生产成本,降低了甘薯产业利润,还严重制约了甘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进程。

2.4 规模企业少,经济效益差

没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甘薯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化,经济效益也不可能稳步提升。目前,武陵山区相继出现了一些加工企业,但仍以家庭作坊式为主,资金投入不足,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传统“三粉”生产占主导,产品质量难以达标,产业链条难以延伸,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严重制约了甘薯的经济效益。

2.5 繁种体系缺乏,更新换代慢

虽有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各地市农科院等专业院所致力于甘薯脱毒种薯繁育,但整个地区没有形成甘薯原良种繁供体系,也无大规模种薯繁育基地。企业外调种薯、农户自留种薯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仅增加病虫害传播与积累,而且优质新品种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推广种植,致使良种覆盖率低,脱毒原良种覆盖率更低,严重制约了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2.6 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占有率低

武陵山区甘薯除部分食用加工外,多数都用作饲料,大型种植户及加工企业仅利用块根,茎叶被废弃,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加工多限于淀粉、粉丝和粉条,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少。产品也多以就近销售为主,鲜有经过分级、包装后销往市场价格较高的发达地区,市场占有率低,经济效益不显著。

3 发展对策

3.1 建设繁种基地,转变生产习惯

在甘薯重点发展区域,以科研单位为主体,开展优良种质资源的培育及引进;以企业合作社为主导,通过院企合作,建设标准化的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优良甘薯无毒种薯(苗),提高甘薯种薯(苗)质量,提升健康种薯的储藏与周年供应能力,增加甘薯单位面积产量。通过科技宣传、科学示范等方式,逐步转变薯农自留种的传统习俗,推广普及脱毒种薯(苗),以形成脱毒种薯(苗)良性发展的态势。

3.2 合理使用农药,科学防控病虫害

加强种薯种苗的检验检疫工作,严格控制跨区域种薯(苗)的盲目引入和输出,防止土传病害的传播及蔓延。不断增强种植户对病虫草害的防控意识,畅通与薯农的沟通渠道,科普农药类型、用药剂量、用药方法及物理防控措施等,禁用高毒高残农药,找准最佳用药时机,优先使用生物农药,适量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配套使用色诱板等,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对甘薯病、虫、草害进行安全科学有效防控。

3.3 提升科技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加快适宜于山区应用的翻耕机、起垄机、杀秧机、收获机等小型机械的引进、改造及推广,提高甘薯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现状。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种薯贮藏等技术,不断提升甘薯生产的科技水平,降低甘薯生产成本。

3.4 设置专项资金,培植龙头企业

为提高整个甘薯产业的风控能力,本着壮大、培优、扶强的原则,设置专项扶持基金,筛选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帮其搭建融资平台、延长加工链、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加强院企、校企交流合作,培养一批规模较大、辐射较广、带动较强的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品牌宣传,搭建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确保甘薯产销两旺。

3.5 吻合市场需求,规范经营格局

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加强鲜食型品种改良与创新,调控薯型及大小,满足人们对甘薯的多样化需求。加强淀粉型、加工型等品种的选育及推广,顺应市场变化。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建成有特色的甘薯种植带、加工区。重点整合科研、生产、经营优势,把甘薯资源引进、品种筛选、种薯(苗)繁育、产品加工、市场营销有机结合,形成甘薯产业的规范化经营格局。

3.6 延伸产业链,提髙产品附加值

加强甘薯功能性成分研究,尤其是花青素、脱氢表雄甾酮及赖氨酸等具有保健功效的成分,着重开发甘薯新型保健产品,加强富硒甘薯产品研发,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甘薯利用价值,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人民体质。

猜你喜欢

武陵山甘薯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乡镇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类型划分
试析鲜食甘薯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控措施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诗二首
过武陵山区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