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

2021-12-04唐志红

考试周刊 2021年85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文章系2020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课题编号:QJYKT2020—106)的阶段研究成果。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教学的具体情况,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一步的创新,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拓展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老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好各方面的优化工作,更好地保障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文章主要针对家国情怀的培养进行重点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课堂;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

一、 引言

随着当下信息化社会环境的变革,青少年对世界的认识逐步加深。中国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新课改内容的不断深入,老师要更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也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做好初中历史课堂的创新工作。在初中历史中,要让学生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充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素养。老师要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模式,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发挥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文章将对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家国情怀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二、 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课程中会涉及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老师通过讲解我国的历史重大事件,让学生对中国的经历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够对一些重大事件的解读,让学生有一定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与国家幸福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不断地约束自我,优化学生自身的行为。学生通过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可以明白这一历史事件所蕴含的真正内容,激发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有国才有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国家不断强盛,才能夠保证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康,认识到目前中国平稳安定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青少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学生只有充分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精神和文化,坚定不移地以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才能够让中国优良的传统得以进一步的继承和弘扬,才能够让来之不易的中华民族更加繁荣强盛,让伟大的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学生是培育爱国情怀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们构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初中学生来说,要让学生对中国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对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是过去的沉淀,是未来的导向;对一个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断丰富并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加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提升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从何处而来,往何处而去。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老师强调的是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所以学生对历史学科在很大程度上认识比较片面,认为学好历史学科需要大量的死记硬背,导致很多学生容易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渐渐地对历史学科出现厌弃心态。通过老师实际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蕴含的重要意义认识并不深刻。部分学生更是浅显地认为,只要记住历史事件的发展时间线就能通过考试,并没有充分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意义,也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入学习的动力。他们只是不断地记忆相应的知识点,并没有对历史事实进行深入的反思,这些都是应试教育背景下历史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的主要弊端。这样的学习方法会严重局限学生们的思考方式,不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认同感,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更是非常不利,对学生个人发展甚至是有害的。

四、 具体的优化措施分析

基于以上内容的认识,我们了解到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老师要学会结合学生的主要特点,做好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充分地发挥出现代历史教学的优势,以下将针对历史教学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

(一)从教材出发,挖掘家国情怀的内容

老师要对教材的内容有深入的认识,对教材的各章节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总结。以教材为基础,对影响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等内容,能够从多角度出发,结合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课堂讲解,梳理并做好相应的总结工作。在课上讲解时与各项内容充分的结合,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初中历史教材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所以老师可以从教材中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比如老师可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到整个教材内容中,在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就贯穿着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老师可以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认识一些民族团结的重要事件,如课本剧《文成公主入藏》,可以以课堂短剧的形式将这一历史事件真实地演绎出来。或参考相关历史电视剧,将书本上呆板的历史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进一步地让学生了解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家和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祖国统一有坚定的认识。在近代史中,孙中山、毛泽东等伟人对于中国前途道路的探索积极地表现了国人自救的思想。如《觉醒年代》这部2021年的电视剧,让观众们有如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我们似乎与一百年前的先贤们,在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国家发展的重要道路。让我们对那个风雨飘摇的旧中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那些革命者们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在为国家存亡奋斗的同时对待自己小家的抉择,能够让学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与国的关系,也充分地体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在与外国敌人抗争时,中国人民充分地发挥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团结精神。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国人都积极地投身到民族反抗和斗争中,最终我们取得了民族反抗斗争的胜利,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基本内容有充分的认识。

(二)课堂教学渗透家国情怀的主要精神

老师要学会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善,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局限性。在传统历史教学中,老师经常以一种解读教材的形式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这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而且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在现代教学中,老师要对每一个单元主题有所认识,通过创设有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对相应的历史故事和事件有生动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对历史时间的体验感。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近代史之前,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近代史中我国出现了哪些民族危机?这些民族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哪些?在初步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情况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学习,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对课本的阅读也会更加精细。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老师可以播放黄海海战的有关视频,并展示邓世昌等人在积极斗争的图片,虽然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但是这些民族英雄做出的贡献是非常伟大的。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故事,并询问学生在中国近代还有哪些探索?进一步地让学生认识清政府统治的腐败无能,导致列强瓜分中国。让学生正视我国的历史,并且对清政府统治时期的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若是自己成为某个历史人物,在对应的历史事件上应该如何抉择?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只有不断地提高民族的凝聚力,才能够更好地抵御外敌,充分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正所谓“知荣辱,方能明得失,明得失,方能知进退”,作为历史老师应以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精神为己任,鼓励学生在未来要不断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

(三)加强对课程目标的认识

历史教师要明确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是历史课的目的,要学生深刻地認识到历史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进程,认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脚踏实地地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老师在上课之前要树立积极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单一地讲解课本知识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拓展,对各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保持对学习内容的新鲜感,充分打开学生的历史视野,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保障教学的效果,生硬的历史知识很难让学生消化。将课堂情景化,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发生,正如现在我们当下发生的事件也会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历史一般,充分认识到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精神的延续。老师利用教学目标来对课堂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让学生充分地学习历史,感悟历史,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四)参与课后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精神

课堂上短短几十分钟对学生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的培养远远是不足的,这时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共同努力。可以根据学生课后的时间,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或身体力行地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多去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参观,向为革命事业奉献生命的先烈们致敬。通过瞻仰先烈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先烈们在为国家独立,民族斗争所付出的一切。体会革命先辈坚持不懈,排除万难的优秀民族精神,同时可以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各种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深受观众赞扬。例如《大秦帝国》电视剧系列,《河西走廊》历史纪录片,《我的1919》历史电影等优秀影视剧作品,依据可靠的历史资料,深度还原历史事件,这些作品不仅仅涉及对学生们家国情怀和民族团结的培养,更深层的意义是尽可能还原客观的历史事件,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还能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学习历史课程的意义。通过读后感记录学生自己的学习心得,有助于对中国历史更清晰的认识,更好地接受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

五、 结语

历史不是过去事件的简单记载,它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最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只有学习历史才能了解自己这个民族,从而认同自己的民族,这样才会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才能在热爱中让民族之火生生不息。

总而言之,历史教师要结合当今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创新的同时,还要保障课堂的教学效果,更需要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心,是每一个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推动初中历史课堂进一步创新和改革的原生动力。

参考文献:

[1]梁彦彪.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J].新课程,2021(2):222.

[2]陶梦月.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J].新智慧,2020(21):115+117.

[3]黄丽.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4]蔡雷.“美国内战”一课与“家国情怀”的渗透[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0):22-23.

[5]王玉倩.历史题材影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唐志红,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