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课堂提问如何问到“点子”上

2021-12-04杨彩英

考试周刊 2021年85期
关键词:点子

摘要:在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绝非简单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提问,因为问题的质量直接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所以问题要有深度。围绕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即老师所提问的问题容易有重复交叉和缺乏系统的情况,学生们大多只是浅显地回答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思考。这些提问对有限的课堂时间是极大浪费,而且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老师们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认真钻研,抓住:①紧扣目标,指向明确;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③掌握层次,循序渐进;④面向全体,难易适度。结合这四大方面展开提问,可以形成系统化的提问形式,真正地以小型的问题带动学生综合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教学取得突出效果。

关键词:目的地设问;关键处发问;内容丰富

课堂提问模式就是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有方向地展开思考,这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课堂提问是根据小学生好说好动的心理特点而采用的十分必要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体现。小学生知识量少,经验缺乏,学习过程容易出障碍,出偏差,通过课堂提问进行信息交流,并做适当的导航和引导,既能激发学生思维,又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知识的纵深地带,提高教学效果。

提问要具有开发智慧的价值,就必须从关键处发问。那么,怎样提问才恰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哪些“点子”来提问呢?

一、 紧扣目标,指向明确

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提问,都应该紧紧扣住本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让问题更有针对性。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一课学习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问题情景,说的是学生们去图书馆借图书,一年级学生借了85本书,二年级学生借了143本书,三年级学生借了126本书,六年級学生借236本书。在这样的环节设置好之后,老师就要提出问题,有些老师认为当前的新课改素质化教育下坚持课堂以学生为主导,那么就将提问问题的环节让学生来开展,学生们在提问问题时就可以想到多个层面。一部分学生认为可以对比不同年级借书的差异,另外一部分学生认为可以将几个年级共借的书目进行列举,然而这样的课堂随着课程的开展能发现它和整体的教育目标有所偏差。老师们虽然将课堂提问问题放给学生,学生们也通过思考提出的各项问题,但是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课堂的实际情况不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需要将询问的方式,调整一下问法,就能够让课堂更有针对性。例如提问学生能够提出哪一些计算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提问问题就更加明确,学生们的思考方向或更有针对性,提出的问题能够和课堂的实际紧密联系。

联系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提问时,问题要围绕着教学的实际情况,但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结合实际,在问题提问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每个问题的指向是非常明确的。例如在低年级课堂上,很多老师在提问数学问题的时候,老师会提问一些和课堂联系不密切的问题,给学生一幅图画,询问学生能够从图画中了解到什么信息?然而大部分学生都是结合图画中直观的信息,来说自己看到了美丽的花朵,看到了几只小鹿。这样的情况下,无法提出针对性的数学问题,数学课就像语文课堂的看图说话一般,无法达到突出的成效。

二、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从儿童心理特点看,小学低年级学生仍然保留着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如训练重点、难易程度),而且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上的特点,尽可能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一题多变

例如六年级《分数应用题》一课,根据学生反馈,教师不断深入以达到更高目标。出示: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2/5,全长100米,修了多少米?变化一:改问题:还剩多少米没修?变化二:教师巧妙地在2/5这个分率后面加上了单位“米”,添加了一个小小的单位,就由分率过渡到具体数,就引起了整道题数量关系的变化,进而让学生从细微之处感受到应用题的变化莫测,这一点往往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变化三:将第三个条件全长100米改为还剩100米没修,问题问全长共多少米?仅此一道题,在原题的基础上有三处变化,抓住重难点,抓住关键处,使学生学习印象深刻,学习效率高。避免了教师出一题,学生写一题,浪费时间,效率不高。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散。学生们只知道针对性的数学问题,问题稍微出现变化,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这些情况就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地发散。再借助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全面发展,可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要在课堂上不仅关注教学的结果,而要根据教学过程展开相关的分析,给学生提供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进步。

(二)一题多问

例如四年级《角的度量》一课,充分体现一题多问。选择题是这样设计的:两个锐角度数相加,会得到一个()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三者都有可能。选出最终答案并不是这道题的目的:教师继续深入,不断将知识加以拓展延伸,紧接着问:一个直角减去一个锐角呢?一个直角加上一个锐角呢?一个钝角减去一个锐角呢?学生举例说明。另外填空题是这样设计的:四个相等的角组成一个周角,这四个相等的角是()。紧接着拓展:两个直角组成什么角?(平角)几个平角组成周角?(两个)从每一处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巧,挖掘的深。

由于练习活动是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所以在进行设计时,教师应考虑不断变化的情况,掌握应对的策略,灵活地确定练习目标,并进行有效的练习指导,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三、 掌握层次,循序渐进

在心理学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就是在学生们接触新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原有的知识,这样才能形成知识结构。如果只知道学习,不知道思考,不知道全面理解,就无法形成全面的思维框架。面对这些情况,老师在设置问题时,就需要将问题有效分解,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可以从简单到困难,由表层到里层,逐渐深入地学习,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提升。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后,教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16÷8的被除数加上32后,要使商不变,除数应加上几?”学生是难以回答的,若老师设计好一定的坡度,将难度降低,由浅入深,同样的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如:什么叫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加上32后扩大了多少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怎么办?这样层层推进,迫使学生定向连续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对于难度较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一下难以适应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由近及远地铺设阶梯,减低问题的坡度。例如:在教学《分数比较大小》时,学生们在掌握了同分母、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后,就可以让学生们围绕着同分子同分母比较大小的实际进行分析和总结,以类比的方式,进一步来引导学生对异分母、异分子分数大小进行对比。让学生联系所学习到的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理解。总之,课堂提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一环紧扣一环,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四、 面向全体,难易适度

面向全体,首先要求教师所提的问题难易适度,让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解决问题的兴趣。认知心理学认为:指定相关的情景已經被个人完全适应、完全了解这个问题后,那么这个人会对问题缺乏兴趣。同样的,在一个全新的环境知识情景中,如果和这个人原有的认知结构没有任何联系,也无法引起这个人的兴趣。只有当设置的情景结合个人需要,又有相关的不适应情况,这样的不平衡才能够激发一个人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所以教师的提问太易或太难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具有适当的难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时候,如果教师直接问,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回答什么。如果教师先结合图形,问图中有几对全等的三角形?这些全等的三角形可以得到哪些线段和角相等?由此,你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中的线段、角之间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你能不能归纳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这样,把一个笼统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绝大部分学生能回答的小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思维方法。

“面向全体”,除了问题的难度必须考虑适合全体学生外,还包括教师指名回答问题时应当有“全体”观念,要兼顾不同程度、不同方位、不同性别的学生。而不能像某些表演性的公开课一样,把答问对象固定在几位“明星”学生身上。那样的课,往往是少数学生当演员,对答如流;多数学生当听众,无所事事。那种表面上的成功,只能自欺欺人。例如在课堂上容易出现的明显情况就是一部分老师会尊重学生个人的意愿,对那些想要主动回答问题,综合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展开提问,让这些学生能够起到榜样带头作用。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能力有限,再加上课堂不认真听讲,老师们会提问这部分学生,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会造成冷落大多数班级学生的情况。在一个班级内,学生们的基础和能力是不一样的。老师们要结合实际,给各个层次的学生创造相关的回答问题机会,让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回答问题,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老师所提问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况,让学生能够踮起脚尖触碰到答案。而不要完全地抛弃简单问题,仅采用较为艰难的问题,这样会让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困难。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中下生来回答;对一般的问题让中上生来回答;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优秀的学生来回答。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让中下生复述概括。用拼组的方法,两个三角形正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基础中上层次的学生很快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推想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最后给一个没有告诉底和高的三角形让学生计算面积,这个问题在优生这里很快得到解决。

有效地提出问题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作为老师,要对教材内容全面把握,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层次性、有系统性、有启发性的问题,把握合适的时机询问问题,这样才能让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突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代琼芳.浅谈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8(12):92-93.

[2]董宇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4):148-149.

[3]魏建彬.巧妙提问引思考,适当点拨促探究:谈小学数学提问教学艺术[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4):76.

作者简介:

杨彩英,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点子
乡村点子锣
(一年级上册)如何用点子图进行“凑十法”的建模
如何用点子图进行 “凑十法”的建模
好点子不足以支撑好买卖
让好点子发光
教材中『点子图』的使用策略
点子摇滚怪杰 Dan Deacon 12月启动中国巡演
怎样成为百万富翁
让人惊叹的极客好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