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豁痰通络开窍方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2021-12-04李史清刘伟超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11期
关键词:达拉通络证候

李史清 乔 巧 刘伟超

(山东省烟台市中医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急性脑梗死是因为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狭窄或血栓堵塞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类疾病,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据有关数据统计,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占全部脑血管病发病率的75%[1]。本病发病机制复杂,血管、血液成分、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均可影响其发病及进展[2-3]。急性脑梗死大多突然起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数小时或1~2 d内病变即可达到高峰,患者多以头痛头晕、半身不遂,单个肢体或单侧肢体偏瘫为主要表现,往往伴随吞咽困难、呛咳、言语不利、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神志障碍甚至昏迷不醒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致死及致残率极高[4]。很多急性脑梗死患者后期仍面临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后遗症问题,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急性脑梗死治疗关键在于及早实现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具体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溶栓、抗血小板治疗、稳定斑块治疗、脑保护及介入治疗等方式。本研究采用自拟豁痰通络开窍方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中医内科学》。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75岁;发病时间<72 h;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中医辨证属痰阻血瘀证(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滑);资料完整,具有良好依从性;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方如实掌握该研究方案具体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脑出血或近期有颅内出血病史;严重神志障碍或吞咽困难;合并其他脏器严重损伤或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或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对自拟豁痰通络开窍方中成分、依达拉奉过敏;精神或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56.34±4.27)岁;发病时间3~22 h,平均(13.18±2.34)h;平均BMI(25.67±2.18)kg/m2;合并症为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10例,房颤11例,冠心病9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2~73岁,平均(56.28±4.32)岁;发病时间 3~23 h,平均(13.24±2.28)h;平均 BMI(25.72±2.22)kg/m2;合并症为高血压病13例,糖尿病10例,房颤12例,冠心病8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参照指南[5],对照组常规口服氯吡格雷(赛诺菲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130296),每日1次,每次7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每日1次,每次10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每晚1次,每次20 mg,并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342),将本品30 mg加入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使用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豁痰通络开窍方,组方:陈皮12 g,茯苓15 g,白术20 g,法半夏10 g,僵蚕10 g,胆南星10 g,石菖蒲10 g,当归15 g,川芎12 g,地龙10 g,炙甘草6 g。临证加减:脾气虚弱加黄芪、山药、党参;食少纳呆加山楂、神曲、麦芽;瘀血较重加丹参、水蛭。水煎服或鼻饲,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续服用2周。

1.4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由2名或以上主治医师共同参与完成,评分内容包括头晕头昏、言语不利、肢体偏瘫、偏身麻木、食少、多寐6个方面,评分分别为0、2、4、6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日常活动能力量表(BI)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治疗2周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mRS评分0~2分表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

1.5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总积分27.84±2.52 17.16±1.52*△27.91±2.46 22.82±2.1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头晕头昏4.32±0.50 2.83±0.25 4.35±0.46 3.59±0.32言语不利4.51±0.47 3.13±0.35 4.46±0.52 3.68±0.36肢体偏瘫4.62±0.59 3.25±0.23 4.59±0.62 3.72±0.27偏身麻木5.07±0.41 3.11±0.20 5.12±0.44 3.63±0.29食少4.63±0.48 2.39±0.38 4.66±0.52 4.12±0.41多寐4.69±0.48 2.45±0.53 4.73±0.62 4.08±0.54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BI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BI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BI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BI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BI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时 间NIHSS评分BI评分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4.19±3.07 11.08±1.36*△24.23±3.12 17.35±1.62*26.84±3.40 64.16±5.13*△26.78±3.36 51.29±5.58*

2.4 两组治疗后mRS评分及预后良好率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mRS评分0~2分28例,>2分12例;观察组mRS评分0~2分35例,>2分5例。对照组预后良好率70.00%明显低于观察组87.50%(P<0.05)。

3 讨论

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及肥胖均可导致脑血管病变,而通过对这类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我们发现多归属于痰湿体质及瘀血体质[6-10]。百病痰作祟,痰湿与中风病发生密切关联,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痰证型脑血管病占有很大比例,钟祥斌等对6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类研究,发现痰证型占所有研究患者比例达60.60%显著高于非痰证型,同时其痰证型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内科疾病,认为“痰证”在脑梗死病理变化中处于主导地位[11]。研究发现,痰证型脑梗死往往体质量超重或肥胖,或有血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痰证人群具有相对较高的AS危险性[12]。该研究还发现,痰证组发生颈动脉斑块比例高于非痰证组[11]。瘀血同样也是引起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及病理产物,瘀血阻滞经脉,机体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上犯清窍,发为中风[13]。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一书中言道“元气既虚……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认为元气不足,无以推动血行而逐渐形成瘀血阻塞脑络导致脑梗死发生。

中医药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因其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且安全性高的独特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青睐,逐渐成为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14]。研究发现,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加用化痰通络中药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保护[15]。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豁痰通络开窍方口服联合依达拉奉静滴。自拟豁痰通络开窍方由陈皮、茯苓、白术、法半夏、僵蚕、胆南星、石菖蒲、当归、川芎、地龙、炙甘草等组成,由二陈汤增加豁痰开窍及活血化瘀通络中药而来。陈皮、法半夏燥湿化痰,陈皮兼能行气化滞,脾胃乃生痰之源,脾虚则痰湿内盛,故加用茯苓、白术健脾化痰祛湿,亦助脾之运化,僵蚕、胆南星祛风化痰,石菖蒲豁痰开窍、理气活血、醒神益智,丹参祛瘀,地龙通络,川芎行气活血,三者联用,气血调和,瘀血散去。刘东坡等研究发现,某些化痰通络中药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值、CAS斑块总积分与斑块面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血清中MMP-9水平,保护脑组织[16]。依达拉奉为常用脑保护药物,能够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细胞、减少梗死灶周围脑出血流量,研究发现,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神经缺损及抑制脂质过氧化[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及BI评分、mRS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服用自拟豁痰通络开窍方并联合使用依达拉奉静滴能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自拟豁痰通络开窍方并联合使用依达拉奉静滴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其具体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达拉通络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沉潜迷醉达拉湾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