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自拟方剂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2021-12-04焦俊英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胆源磷酸酶脂肪酶

韩 奔 王 瑶 焦俊英

(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北京 102600)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异常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坏死,病情严重者可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病理变化复杂,病死率高[1]。其中由胆道系疾病引起的称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剧痛,向背部放射,并伴有腹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西医临床多采用禁食、营养支持、液体复苏、抑制胰腺分泌、抗生素等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病情进展[2]。

中医学理论认为急性胰腺炎属于“脾心痛”“胃心痛”“胰瘅”等范畴,其病位在脾,与肝、胆、胃等脏腑关系密切,脾胃运化失司,使浊毒内生、气机不畅,而引起血行瘀滞。瘀血、浊毒可加重脏腑气机不畅,肝胆失于疏泄而发病,治则以疏肝利胆、祛瘀排浊为法[3]。金钱胆通颗粒是临床治疗胆石症的常用中成药[4]。本研究观察金钱胆通颗粒联合中药自拟方剂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胆源性胰腺炎西医参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的探讨》[5]中的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参照《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6]中肝胆湿热证的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胆源性胰腺炎的标准,并经实验室指标、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证实;年龄≥18岁,≤75岁;符合肝胆湿热证的标准;生命体征稳定,无手术指证,均选择保守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伴有胃肠穿孔、器质性肠梗阻等急腹症者;原发性肝肾心脑血管疾病者;过敏体质者;重症胰腺炎者;合并其他可能影响疗效评估的疾病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8例,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24~75岁,平均(54.13±10.91)岁;病程1~7 d,平均(4.85±1.67)d。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21~75岁,平均(53.95±11.74)岁;病程1~7 d,平均(4.91±1.58)d。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按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的探讨》[5]的用药方案,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早期液体复苏、全胃肠外营养支持、静脉注射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胰腺分泌、第3代头孢菌素联合奥硝唑抗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自拟方剂治疗。中药自拟方剂为柴胡15 g,茵陈蒿10 g,栀子10 g,黄连10 g,黄芩10 g,白芍 15 g,延胡索 10 g,川楝子 10 g,木香 10 g,桃仁10 g,生大黄10 g(后下),芒硝6 g(冲服)。上药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液300 mL,分3次经胃管注入,每次100 mL。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实验室检查。于治疗前,治疗3、14 d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5 mL检测血淀粉酶及脂肪酶、碱性磷酸酶,静脉血标本置于离心机以3 5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min,取血清采用日本日立株式会社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上述指标。于治疗前、治疗3、14 d后留取晨起中段尿液同法检测尿淀粉酶。2)中医证候评分。于治疗前,治疗3、14 d时评价症状严重程度,包括发热、呕吐、心慌、腹痛评分,单项症状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计为0~3分。3)SF-36量表评分。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评价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价,包括8个维度,单个维度应用百分制计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7]。

1.5 疗效标准 参考《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8]评价。临床痊愈:经治疗,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消失,且血、尿淀粉酶等实验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经治疗,症状基本消失,实验指标显著下降,但未至正常。有效:经治疗,症状改善,实验指标有所下降。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描述,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3、14 d后,两组发热、呕吐、心慌、腹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3、14 d后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P<0.05。下同。

images/BZ_148_223_1627_1227_1689.png观察组(n=49)对照组(n=49)治疗前治疗3 d治疗14 d治疗前治疗3 d治疗14 d 2.38±0.48 0.61±0.22*△0.15±0.08*△2.32±0.51 0.84±0.21*0.23±0.12*2.02±0.61 0.86±0.31*△0.23±0.10*△1.96±0.64 1.21±0.29*0.38±0.13*1.82±0.59 0.85±0.26*△0.31±0.12*△1.86±0.55 1.02±0.33*0.44±0.21*2.75±0.24 2.02±0.36*△0.51±0.28*△2.74±0.23 2.37±0.35*0.81±0.26*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及脂肪酶、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 见表2。治疗3、14 d后,两组血、尿淀粉酶及脂肪酶、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及脂肪酶、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U/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及脂肪酶、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U/L,±s)

组别观察组(n=49)对照组(n=49)时间治疗前治疗3 d治疗14 d治疗前治疗3 d治疗14 d血淀粉酶812.55±134.02 442.36±64.58*△123.65±34.75*△789.69±125.36 539.75±85.67*165.85±38.11*尿淀粉酶1 295.23±512.44 978.32±185.42*△213.69±56.74*△1 312.02±478.69 1 125.69±312.36*267.96±75.14*脂肪酶2 278.69±823.02 1 230.25±287.69*△418.56±85.69*△2 345.26±752.64 1 438.25±312.44*623.54±104.75*碱性磷酸酶392.05±71.48 105.69±19.36*△46.33±12.14*△385.63±78.96 145.36±25.47*85.36±15.14*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1个月,两组SF-36量表评分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49 49治疗前61.85±11.76 62.85±12.45治疗1个月87.36±6.22*△79.85±7.14*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见表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张锡纯认为胰脏是脾脏的分支,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盖月卒为脾之副脏”[9]。《难经正义》认为“胰,附脾之物……所生之计,能消化食物,其质味甜,或名之甜肉云”。《杂病源流犀烛》对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作出如下描述“胸腹部胀满疼痛,胃脘当而心痛,上肢、两胁均作痛,咽喉与胸膈不通,饮食难以下咽,胃心痛也”。其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不舒、胆石、虫积或外感六淫等引起肝胆疏泄失常,中焦运化失司,气机升降不和而致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最终导致瘀血、浊毒内生而发病[10-11]。

本研究自拟的中药方剂中柴胡为君药,不仅可升阳散邪,退半表半里之热,又可疏肝解郁,解少阳郁热而透邪外出。茵陈蒿、栀子为臣药,可疏肝利胆、解毒退黄。佐以黄连、黄芩清热解毒,除中上焦之火。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延胡索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生大黄活血祛瘀、通腑泻热;芒硝泻热通便、润燥散结。气虚者加黄芪、党参以补脾益气;痰饮较甚者加清半夏、胆南星以豁痰开窍;瘀血较甚者加红花、三七粉以活血祛瘀。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祛瘀排浊之功效[12-13]。

本研究发现,中药自拟方剂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更好地减轻患者发热、呕吐、心慌、腹痛症状,降低血、尿淀粉酶水平,促进病情转归。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生后胰腺释放各种酶类消化脂肪组织,并损伤肝细胞,引起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大量释放[14]。中药自拟方剂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更好地降低脂肪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减轻患者脂肪组织损伤及肝损伤程度。这是由于中药柴胡所含的皂苷类成分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并能调节酶分泌,减轻胰腺自我消化[15]。茵陈蒿、栀子可促进胆汁分泌、保护肝细胞、抗炎、镇痛[16]。黄连、黄芩所含的生物碱类成分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等药理作用[17]。白芍所含的芍药苷具有抗菌作用[18]。延胡索所含的生物碱类成分延胡索乙素具有中枢镇痛作用[19]。生大黄所含的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泻下作用,可清除肠道内有害菌及内毒素,大黄素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炎症吸收。芒硝所含的硫酸钠中的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道吸收,可形成肠道内高渗环境,增加肠腔内水分,刺激肠蠕动而泻下,达到减轻胰胆管压力的作用[20]。黄芪、党参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有利于机体发挥对病原体的抵御作用[21]。半夏可抑制消化酶活性,加快损伤组织修复[2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代谢紊乱、低钙血症、高脂血症、糖代谢异常、胰性脑病等并发症,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现中药自拟方剂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胰腺假性囊肿、胰周脓肿、心律不齐等并发症风险。

综上所述,中药自拟方剂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减轻患者症状,抑制血、尿淀粉酶、脂肪酶、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胆源磷酸酶脂肪酶
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时机及效果研究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纤维素酶及其与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复配在洗涤剂中的应用研究
脂肪酶Novozyme435手性拆分(R,S)-扁桃酸
脂肪酶N435对PBSA与PBSH的酶催化降解和分子模拟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与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对照研究
磷酸酶基因PTEN对骨肉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
脂肪酶固定化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