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五进一促”劳动育人实践研究
——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2-04何静
何 静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劳动在人才培养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更是强调了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将劳动育人深入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是人才培养和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同时饱含着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时代诉求。围绕“德技并举”人才培养目标,在“双高”计划背景下积极探索劳动育人的实践方式方法,对于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精神和职业教育专业深入发展具有相当的迫切性。
一、劳动育人的内涵及其认识
劳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马克思以劳动为起点指出人能够“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1]赋予人类以精神特质,并建立起以劳动为基础的精神信仰,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要求。以劳育人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了解社会发展来不断完善自我,以充分实现个人价值。
在高职教育中深入践行以劳育人,必须要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改革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将劳动与成长有机结合,既实现个人价值,又能够服务于国家与民族的时代发展需要。同时,要积极传承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中的劳动元素,倡导学生树立起辛勤劳动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思想及情感认同。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参与并努力劳动实现目标和收获,同时将自我与社会紧密相联,锻炼自尊心和意志力,获得更为入心的爱国、诚信、友善等情感体验,逐步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自我精神价值体系与空间,并以此为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和社会价值的内在驱动力。
在高职教育中全面落实劳动育人,要充分考虑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劳动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及新形态,开展系统的思想、技能与实践于一体的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认知和素养。首先,劳动教育应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包括劳动价值、劳动情感、劳动权益等在内的素养养成,研究建立劳动教育独立课程以及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多种形式,探索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成熟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其次,劳动教育应以全面提升劳动素养为根本着眼点,充分发挥好树德、增智、健体、育美、创新的综合育人价值,将之贯穿于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育和劳动实践锻炼的全过程。第三,在劳动教育形态上,充分强调德育属性、智育价值和体力认知,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实践训练与岗位体验,并融入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双创教育、顶岗实习、职业规划、社会实践、校企合作等不同环节中。
二、“五进一促”劳动育人实践探索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学院”)以电子信息、机电技术为主要专业特色,覆盖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云计算与大数据运用、5G通信与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数字创意设计、现代智能管理服务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学院2019年入围教育部“双高”计划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近几年来,学院充分认识劳动育人导向,按照“思想引领—课程建设—实践锻炼—生活劳动—职业体验”的思路,将劳动教育独立设置,并有机结合到思想教育、专业培养和实践体验之中,构建形成以“五进一促”为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
(一)做好顶层设计,规范工作标准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学院依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成立专门劳动教育实践领导小组,把劳动育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五进一促”劳动教育框架体系,具体包括:劳动精神进思政,以劳树德;劳动精神进课堂,以劳增智;劳动精神进实践,以劳强体;劳动精神进生活,以劳育美;劳动精神进岗位,以劳成才;以特色竞赛促进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并自觉践行。为此,学院出台了劳动育人的实施办法并完善相关制度。2018年制定了《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两年行动计划》,2019年出台《进一步加强各专业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开展了劳动教育顶层设计,科学提出劳动教育目标、内容、举措和考核评价,加强育人资源整合建设以提供充分保障。另外,学院制定了《校外实践管理规定》《实践技能考核管理规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劳动教育配套制度。
(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劳动内容,彰显劳动德育属性
学院围绕新生入学、军训管理、资助育人、毕业生离校教育等大思政工作体系关键环节,加强劳动的教育引导。例如,资助育人工作强调“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无论是教学区域卫生打扫、餐厅公共区域环境保洁还是行政管理部门文秘助理岗位,上岗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劳动光荣,摒弃自卑心理,克服偏见认识,全身心投入助学岗位中去。学院组织利用主题团日和班会活动,将劳动教育常态化。例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精神,通过座谈和研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意义的本真及时代价值。利用校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做好劳动教育的宣传和引领。例如,从事教室卫生保洁勤工助学工作的2012届学生徐翠,自强不息,努力战胜生活困难,获得“感动校园—天津市大学生2014年度人物”称号,成为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和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奋斗的意义。学院组织开展“工匠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宣讲先进事迹,教育激励学生培养“精益求精、持续专注、爱岗敬业、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根据学生劳动教育情况开展评优评先活动,突出劳动教育的价值导向。
(三)拓展课堂教学劳动教育功能设计,激发劳动智育力量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以劳增智”的劳动教育观,以培养完备专业理论、熟练技能操作和具备劳动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导向,坚持秉承独立设置与有机融入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劳动的观念、态度、品德、习惯、知识和技能等主要内容,整合建立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以及“劳动+”课程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劳动教育专门课程
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历史发展脉络,领会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以来的劳动教育的推进与实践演变,在尊重教育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充分阐释劳动的本真教育意蕴。课程设计要以促进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为核心目标,增强学生对于劳动在本源性、经济性和教育性等方面的学习,充分认识劳动是推动物质世界改造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及劳动者是神圣与光荣的;全面了解劳动是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源泉、按劳分配原则的科学性与公正性;深刻认同劳动融入教育的本质和价值,热爱劳动和全身心投入到劳动中去是实现个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另外,劳动课程还应加强与劳动实践相关的经济、管理、心理、法律、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通识教育,提升学生对劳动科学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立体化认知。在劳动教育实践层面,研究建立具体的任务指标和考核标准,通过课外实践和公益劳动等形式,自觉内化正确的劳动理念,规范劳动行为。
2.“劳动+”重点课程
充分发掘劳动元素,改造提升思政课、专业课、综合素养课的劳动内容功能版块。借助思政课这个主阵地,引入劳动价值观、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重组教学计划和方案,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以当前社会不同职业差异为案例,以典型职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导向,体会经济社会普通劳动者和特殊岗位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等之间的异同,认知劳动价值的同一性,增强“劳动不分贵贱”“崇尚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观念。在“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选修课中,与劳模、工匠开展面对面交流,感悟劳动的创造性和奉献性。专业课程要在完成知识传授和技能实训的过程中强化劳动技能的积累和突破,塑造专注、持续、创新的劳动理念。借助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培养学生勤劳务实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性劳动的进取思维。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等综合素养课程中,深入掌握自身专业特征和行业发展前景,凸显劳动教育价值,培养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的匠心精神,促进正确择业观、就业观的形成。
(四)拓宽社会实践渠道,构建制度化、常态化机制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效结合敬老爱老、慈善便民、节能环保等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组织学生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在亲身实践中增强心智体质,磨炼并体会劳动的获得感。例如:学院联合津南社区和交通部门共同举办了“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科普活动,开展“牵手夕阳红,温暖老人心”以及“文明交通我先行,志愿服务保畅通”等活动。
(五)发挥劳动的美育功能,提升学生参与劳动的自觉性
紧密对接学生日常生活,加强学生处、宿舍管理中心的指导作用,以劳动之美、健康生活为理念,组织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校园设施维护、环境绿化美化等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感受美好校园环境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他人劳动成果。
(六)对接企业岗位实践的劳动需求,强化知识技能检验与职业素养升华
学院积极与用人单位做好合作对接,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增强参与劳动和岗位实践的目的性。通过顶岗实习,在检验自身知识技能有效性的基础上,既要深刻认识企业发展变革所带来的岗位技术调整,又要用心感悟企业发展所形成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同时要寻找和准确分析自身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动谋化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以满足职业生涯和事业未来发展需要。例如:学院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依托技术应用中心开展校企合作,参与完成动漫影视作品等20余项设计服务,对于劳动品德和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取得良好效果。
(七)以特色竞赛促进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并自觉践行
学院秉承“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的比赛理念,将竞赛内化到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助推学院“双高”计划和专业高质量发展。例如:学院先后建立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技能大赛基地,并与四川育杰科技有限公司、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数码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业界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学生连续11年获得天津市高职学生技能大赛网络技术赛项团体一等奖,获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关赛项一等奖或二等奖10余项,已有40余名学生因技能大赛成绩优异免试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
三、“五进一促”育人实践成效
经过“五进一促”劳动教育实践,学院在规划制度、课程体系、资源整合、管理机制等方面实现了劳动育人的常态化,形成了科学合理和协同发展的劳动育人工作格局,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初步建立了综合劳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门劳动教育课程,以及优化提升包括思政课、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劳动+”特色教学内容在内的劳动育人课程框架体系。例如:结合学院电子信息专业背景,以体现匠心精神、劳模精神为特色的专门劳动教育课程。2018年,重点培育“基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视角的劳育课程建设”项目获得院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并纳入市级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重点项目推荐名单。
二是将劳动实践与走进社会领悟劳动价值常态化。例如:通过校企合作,参与完成《大圣归来》《中国电信形象宣传片》、中央电视台2套《太湖鼋头渚》动画、《马小碗的日常》等数字媒体产品达30万帧;学院积极申报成为国家首批10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之一,请名师工匠走进课堂,请企业技师指导实训,建立产教融合的“双师型”师资力量;定期组织“三下乡”“进社区”和公共岗位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每年规模在1000人次左右。
三是组织和参与各类各层次竞赛锻炼专业能力和劳动技能,培育劳动精神。例如:在参与“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互联网+”和“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选拔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天津赛区选拔赛、天津市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电信杯”第四届天津市大学生创客马拉松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等赛项过程中,建立形成近48个竞赛团队,学生覆盖率达到53%,获得市级奖项22个、集体奖项2个、区局级奖项3个,为学生提升劳动及价值的认识和就业创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是通过企业岗位实习开拓展学生发展前景,锻炼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针对顶岗实习开展专题劳动教育培训并跟踪学生实习状态和表现,定期接受企业方面的反馈和评价,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做好心理等各项准备。通过合理规范的岗前劳动教育和就业后跟踪评价,近三年来,学生就业率达到98%左右,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5%,用人单位满意度在97%左右,毕业三年职位晋升比例约为24%,毕业生在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等方面表现良好。
四、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的建议
学院在“五进一促”育人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还存在劳动育人配套制度不健全、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师资力量在培训等方面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此,进一步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健全劳动育人的组织管理和配套制度。在系统梳理劳动育人职能设定和专业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领导机构职能、实施与协同机制,将劳动教育真正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去。二是研究制定劳动教育相关课程的设计、建设和实施等方面标准并做好评估评价,建立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形成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教师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考核要求与具体办法。三是继续完善融入劳动育人内容的师资力量建设。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专题研究,发挥企业工匠、劳动模范作用,加强劳动精神理论交流和指导培训。组织开展教师劳动教育研修活动,拓宽理论视野,提升劳动教育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