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视域下远程教育多样性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2021-12-04张婷
张 婷
(太原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远程教育因其特有的灵活性、伴随性、广泛性、终身性的特点为在职成人提供了学历提升的机会,并有效地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建设不足的矛盾。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日渐形成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兴发展格局。这对远程教育的转型和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今后的发展中远程教育该如何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内循环”视域下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一)“内循环”视域下远程教育的机遇
1.“内循环”的提出促进了远程教育的新发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疲软、四处阴霾、满面哀容。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一个更加复杂、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战略决策。他指出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满足国内需求,也就是说要扩大内需,加大“内循环”的开发与运行,加快市场的产业化升级及新兴行业的兴起,将传统型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将淘汰型产业唤醒,并积极刺激新型产业兴起。充分激发国内市场的潜力和活力,以满足国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营造一个稳定而有活力的内需体系。而内需的扩大、产业的升级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撑和输入,需要有高覆盖性、多样性人才的参与,需要全国各行业人才的共同努力。自古以来,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被称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而远程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补充,对人才的培养和塑造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这也为远程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机遇和舞台。
2.“内循环”的发展有利于远程教育的转型
“内循环”时代的到来,对远程教育的转型和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和转折。远程教育具有灵活性、伴随性、高覆盖性[1]的特点,它针对的人群最为庞大,覆盖各行各业。教育教学方式也更为灵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教学行为,且学习行为伴随终生。这是全日制的教育教学所不能具备的优势条件,它的存在能为更多全日制群体之外的学习群体受益。故而在以“内循环”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是打通“内循环”的重要节点,也是远程教育未来转型升级的关键之路。
(二)“内循环”视域下远程教育的挑战
扩大内需的关键点在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说明要想掌握核心技术还是要靠自己、靠人才的培养。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古往今来,人才的输送和培养靠教育,这对远程教育来说,人才的培养本就是远程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但从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来说,传统远程教育进行的学历教育已经成为了远程教育的一小部分,远程教育中以学历教育为重的时代即将结束,远程教育中更多新的内涵和可能性将被发掘、被确立。这对远程教育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的局面和挑战,在此变局之下,远程教育要秉承积极求索的态度,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打破远程教育当前的局限和困境,转而向多样性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势在必行。
二、内循环视域下远程教育多样性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推动“内循环”良性发展的题中之义
在“内循环”背景下,加大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远程教育在人才的培养和塑造中占据了学习群体的大半壁江山,受教育者的范围最为广泛,从在职人员到失业人员再到外来务工人员等。只有切实加大远程教育中人才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才能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造血”功能,为我国科技及经济的发展储备能量,打通我国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助力我国由经济强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二)加快远程教育转型,丰富远程教育内涵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远程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大多为上班族,他们利用其空余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参加远程学习或面授辅导等形式来完成学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开始阻碍远程教育的发展和成长。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远程教育要着力培养多样性的创新型人才,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在人才培养上要从由纵向培养向横向拓展而转变,培养的目标也不再是唯学历、唯某一学科知识的纵深发展。要从对某一学科纵向作深度挖掘向横向拓展而转变,将多科知识作交叉和结合,将人才培养为“一专多能”的多样性创新型人才。可见,多样性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远程教育发展的转型和壮大的同时,也丰富了远程教育的内涵,为当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范本。
(三)促进专业化教师团队构建的重要推手
远程教育在多样性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中,势必要求其先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来保证人才建设的顺利实施。可见,远程教育中多样性人才的培养对专业化教师团队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也为远程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内循环视域下远程教育多样性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一)师资建设的多元化
自古以来,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中教师团队的建设和优化是核心和前提。在远程教育多样性人才培养的师资建设方面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教师结构建设、教师继续教育建设和师德教育建设。
首先,从教师结构建设来说,拓展教师团队,积极组建一个多元化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教师队伍的培养应更具多元化,[2]这要求教师结构的建设不仅要从拓宽教师专业结构入手,更要从专业导师分工方面入手。由于术业有专攻所以我们的教师也可以分为理论型导师和实操型导师两种,且两者各有千秋,故在教师结构的优化上也要予以重视,让其各司其职,各显其能。
其次,从教师继续教育层面上看,教师不能是一个闭塞的职业,更不能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的职业,他需要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接受教育培训、学历深造以及更多方面的动态培训。来确保其能够永葆知识理论的先进性,和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使其能够针对外界的变化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好地更准确地为学生带来最新的课程内容和动态知识的更新。
最后,从师德建设方面来看,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名教师的基础和底线。一名有责任、有师德、有信念和有理想的教师才会把她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学生,利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感染、打动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由此可见,师资建设是前提,是一切工作的核心。
(二)资源平台的交互性搭建
当前远程教育的重心仍以学历教育为主,辅以老年教育,而其他形式的教育模式几乎没有。这种局面的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和疏漏,即在面对远程教育的对象划分中过于片面化,没有把学习人群和学习需求再行细分,忽略了除学历教育外的能力教育和多样性人才[3]的培养。当前,远程教育的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尤其是在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之下,以学历教育为重的远程教育显然不能完全满足目前民众对知识的渴求和希冀,加之当前校外培训学习市场鱼龙混杂,不确定性强,因而日渐显现出教育培训体系不强、培养目标不明、培训课程不系统、培训费用过高、培训机构跑路、培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和弊端,但这对远程教育的深化发展和改革转型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和挑战。此外,远程教育对培养对象的选择再行细分,将“培训”市场打通、整合、创建为一个最具权威性的专业化信息交流平台,[4]提供给所有需要提升的学习者一个高质量的学习交流平台。这里有最系统的课程、最专业的师资、最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最惠民的价格,参加学习的学生除了可以提升自身学历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展开更多方面的学习和互动。这里有当前最权威、最系统的课程,且远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将远程教育特有的灵活性、覆盖性、便利性等特点融入其中,将课程设置为通俗、流畅、实操性强的教学内容。整体设置以实践性为主,用实践固理论,以理论促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理论中有实践,以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完美结合来提升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又因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完全是在利用零碎化的时间进行灵活多变的开放性教育,且教育年限不受限制伴其一生,这有别于全日制学习的阶段性和封闭性。故在其学习课程中,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应由纵向发展向横向发展而转化,来降低课程的深度,并拓展其广度和学科间的交叉度。此外,远程教育要在加强建设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之余重点关注时代脉搏,开设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并跟随习近平总书记“一切为了人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号角,大力改革当前远程教育中的问题和缺陷,并逐步推进远程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步伐。
(三)学习—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型构建
前文提到要将远程教育打造成一个大型权威的资源共享型交互平台,这个构想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多方的努力和构建。首先,要有政府的支持和充足的财政拨款。其次,最重要的就是校企间的通力合作。此次合作和以往提到的校企合作略有不同,以往提到的“校企合作”都是在学校中学习理论去企业中实践,是“新手小白”走上职业道路的重要开端和过渡。而本次校企合作则打破了传统的、保守的合作模式,以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为核心,在共享资源基础上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人才短缺的现状而解困局、开新局。值得注意的是,在远程教育“学习资源交互平台”中学习的学生既是该平台的学员也是其会员。在这里有最权威的教师和最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习完成后学习者可由学员自动转为会员,既可以选择继续开展其他课程的学习,又可以在今后的课程更新后再次进行学习进修,确保所学知识的先进性和实效性。此外,由于其学习时间极为灵活,实际上也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在职人员的进修和培训,为其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一个质的提升。同时,这里还可以作为一个资源互换性平台,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空缺岗位人才的“租赁”,切实为中小型企业发展减负、助力。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切实为人民解除后顾之忧,使之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为我国经济“内循环”的有序发展添砖加瓦。
(四)社会氛围助推
我们社会也该加大对多样性人才的重视度和认可度,为其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社会氛围。远程教育要和社会合力,一同打造全民爱学习、以学习提升为荣的社会氛围。[5]对热爱学习的群体进行资源共享和帮助,并为其提供定期学习交流机会,供大家互换学习心得、拓展学习视野及更新知识储备。此外,加大力度营造全民学习的社会氛围,为有多种能力和标签的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营造一个人人想学习、人人要提升的社会环境,以感染更多人参与到远程教育的资源交互平台中去,打造出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率先提出以中国经济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力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内循环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推动着产业结构的唤醒、转型和升级,激发出市场更多地潜力和活力。加快了市场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这些变化均为远程教育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