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轮驱动: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021-12-04李皖怡

江苏教育 2021年66期
关键词:灵性特级教师名师

李皖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发展的时代呼唤。从2016年开始,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苏北中心城市区域的苏派名师成长研究”课题组通过走访调查,跟踪研究了苏北中心城市淮安市数十位名师的成长历程、教育思想、教学范式以及所在学校的文化建设,对名师们的工作、学习、交往、自主发展等多方面进行详细探究,努力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教师发展模式和成长元素,以期帮助教师缩短成长周期,促进教师专业快速发展。

一、按图索骥——“矩”与“巧”的统一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曾在文章中说:“我们很多教师在同一社交圈内、同一背景下、同一环境中工作,为什么会有优秀和一般之分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笔者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任何一个教师想要成长都离不开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时候、什么程度?这些都是决定教师成长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为此,课题组专门研究了14位淮安的江苏省特级教师的学习模式,从他们的学习经历中,我们总结出两个关键词:“矩学”和“巧学”。

1.“矩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矩学”从字面上理解是指规规矩矩地学习,在这里,“矩学”具体是指学的方式正确、学的内容科学、学的目标明确、学的结果有效。在对14位特级教师学习模式的调查研究中,课题组发现14位特级教师虽然学科不同,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也不同,但他们在学习中却有两点出奇一致:一是对教育基本理论和前瞻性理念的学习,二是对名师的模仿。其实这就是“矩学”,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是为了保证成长的方向不偏,对名师的模仿是为了找到正确而又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老话说得好,“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不能确立科学的学习内容,没有合适的学习方式,那么学得越多走得越偏。因此,教师的学习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习一定要“规规矩矩”。

2.“巧学”——妙手偶得之。

“巧学”是在“矩学”基础上的进一步追求,它是一种智慧的学习、辩证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矩学”关注学习内容和技法的系统、明晰、正确;“巧学”更加注重融入兴趣和自觉表现,它能够在“矩学”的过程中顺势构建、习得、化用。例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玉国老师巧妙地将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运用到自己的数学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教学理念;再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刘须锦老师在学习了数十位名家的教育思想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炼出“小学生语文思维”的研究方向。这些都是“巧学”的典范,归根结底,巧学就是转“知”成“慧”。

二、因势赋能——“灵”与“智”的共长

对于教师个体来讲,人总会有自我成长的需求,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这既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自我的积淀。然而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教师勤勤恳恳教了一辈子书却难以成为名师,究其原因,在于缺少“赋能”。“赋能”就是在教师成长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根据其最近发展需求,赋予教师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能量。“因势赋能”就是在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其“灵”与“智”共生长。

1.灵性——教师成长之“势”。

毋庸置疑,成为名师是需要“灵性”的。这里的“灵性”是教师自身特质的体现,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它是教师成长中的“势”。灵性高的教师成长会相对顺利一些。在我们研究的淮安名师中,有一位顾琴老师,在36岁时就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是淮安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江苏省特级教师。在采访她的时候,尽管她非常谦虚,但从她的讲述中,在场的每一位旁听者都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位特级教师身上的“灵性”——对教育发展的敏感。例如,她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敏锐地感知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于是自费完成当时信息技术和教学相关的所有科目的学习,并将所学有效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了较为轰动的成效;新世纪开始不久,她就在自己的班级尝试了综合性学习、项目化学习,尽管当时这些新鲜的名词都还没有普及,但她已经率先开始实践和研究,在当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诸如此类的事例在她身上还有很多,我们认为这就是“灵性”赋予她的成长之“势”。

2.智慧——教师成长之“能”。

在采访中,我们问顾琴老师:“您为什么如此有灵性呢?”她开玩笑地说:“先天的也是后天的。”的确如此,在我们研究的数十位淮安名师中,我们发现他们的成长无一例外都是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成就的。“灵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和智慧一起生长的。把“灵性”变成“智慧”,从“智慧”中生发“灵性”,这是教师成长的“破茧之道”。那么,如何实现“灵”与“智”的共长?这就需要“因势赋能”,在教师发展的关键时刻,给予教师生长的助力,帮助其实现“破茧成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每一位名师的成长都有关键节点,有的是一次赛课,有的是一次活动,有的是一项课题,有的是一篇论文,等等。在他们成长的关键节点,学校或者外界给予了他们拔节的力量,让他们能够实现跳跃式的成长。正如余映潮老师所说:“名师都是在艰苦环境中或自设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很顺利的事,要是有也是极个别的,绝大多数人都要承受生活的磨难。同样,教师要想成为名师,也必须经受苦难与磨炼。”因此,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磨炼的机会,因势赋能,这样才能够促其实现灵智共生,拔节生长。

三、锤炼表达——“内”与“外”的兼修

教师要想成为名师,必须苦心孤诣地钻研教学和坚持不懈地写作。前者是为了锤炼教学语言,后者则是为了锤炼专业表达。教学语言是教师能力、基本素养、教学理念等最直观的载体,观察名师的课堂,很容易发现他们都有自成体系的语言表达系统,或灵动,或厚实,或清简,或精致,这些都是教师语言所反映出来的特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用最精妙的文字把教学经验记录下来,把教学方式总结出来,把教学思想提炼出来,为成长为名师做好准备。

1.锤炼教学语言——坚持内修。

在当下,所有教学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一定是站在讲台上的,因为教师离开了讲台就没有了生长力和影响力。要让自己的教学更有特色,就需要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修炼。我们的研究对象中有一位已经故去的语文特级教师蒋同惠老师,他是江苏省第二批特级教师,在他家属给我们的资料中我们发现有一个特殊的文件夹,里面存放着他从20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到90年代退休期间的手写教案。还有一位数学特级教师刘永平老师,从教至今已有36年的他同样喜欢手写教案、记教学实录。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这么多年坚持手写教案和记教学实录?刘老师告诉我们:手写教案是为了修炼自己的语言,记教学实录是为了学习他人的语言,他一辈子都在修炼自己的语言。他说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就不能称为真正的教师,只能称作知识的搬运工。两位前辈特级教师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要想成为名师就要坚持内修,从语言开始。

2.锤炼专业表达——努力蓄势。

在对名师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的过程中,课题组发现最多的还是文字材料。同样,今天我们要想了解一位名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我们主要是看这位名师的著作或文章。因此专业表达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必备“工具”。如何才能锤炼教师的专业表达呢?在采访中,一位英语特级教师这样说:“教师事业的构成就像散文的构思一样,要托物、蓄势、开掘。教师的教学就是托物,写作就是蓄势,努力发展自己就是开掘,要想有精彩的专业表达就要托物、要蓄势。”教师只有经历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才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考,才能提炼出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才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努力“蓄势”是锤炼专业表达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四、胜而越己——“我”与“他”的融合

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一年,然而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一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不是每一位教师最后都能成长为名师,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胜而越己”应该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最好状态。在课题组的五年追踪研究中,我们发现所有的研究对象都是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教学方式在不停地优化,教学理念在不断地发展,教学思想在逐渐走向深刻。例如顾琴老师在杜威儿童本位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童心语文”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戴铜老师在李更生“担当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幸福教育”……走一步,再走一步,在不断学习中与自己融合,与他人融合,超越自己。“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一个教师如果能够调动自己的潜能,并且从他人的经验中找到自己的提升点,实现“我”与他人的相融,便能“胜而越己”。

在五年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详细地研究了数十名淮安名师,对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范式、成长经历、学习模式甚至所在学校的文化建设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每一位名师成长的途径都不尽相同,有靠自强不息成长的,有在理想与现实博弈中成长起来的,还有在归零沉潜中成长起来的,等等。影响他们成长的因素也不尽相同,专业发展愿景、自我效能感、实践磨砺、研究反思、专业引领、关键事件、同伴互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成长。但在诸多元素中,“学习”“赋能”“兼修”“融合”就像汽车的四个轮子一样不断驱动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又快又好地前进。

猜你喜欢

灵性特级教师名师
初·名师 施建东
护理本科生灵性照护认知与灵性健康和共情能力现状及其相关性分析*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天津市2 057 名护生灵性照护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装入瓶子里的灵性
新材料作文“保持灵性”写作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