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课练”内容与体适能训练体系的结合
2021-12-03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水南小学江先强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水南小学 江先强
现代教育提倡体育素质教育,由此使得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教育中,围绕小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创新教学训练方式。体育课堂“课课练”是在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体能素质,结合课堂所学的体育专业技术内容,进行的一种随堂身体素质练习。体适能作为在笔者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专业术语,是反映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小学生发展过程中特有的体质以及身体基础、生理结构等,在“课课练”的训练活动下与增进体适能相结合,不仅能够优化小学生的体育运动环境氛围,更重要的是还能够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在笔者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随堂“课课练”的体适能训练是将体适能课程主题结合“课课练”的内容形式进行授课,避免了单一的体育课程中的体能授课形式。这一举措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氛围,吸引了更多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专家认为,“课课练”需要采用多样训练形式以及注重训练中后的相关评价。就此专家的意见,校园体育课堂活动的全面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师应当在课堂中的“课课练”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有效地运用多样性、趣味化的训练内容。训练过程中采取不同强度的训练形式,探索构建更加科学化的体适能训练体系,促进小学体育课堂中“课课练”上体育教学者教育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体育课堂“课课练”开设现状分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在多种教学形式下,“课课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针对小学生近几年身体素质连续下降的现象,为促进小学生专项体能素质提升,在体育健康课程中划分出一段时间进行身体锻炼。课堂中所采取的身体练习与积极向上的活动方式,都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水平的每个年级小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与小学体育的不同层次目标与课标内容相结合。这些训练的主旨是通过严格控制训练和练习内容,科学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运用训练途径提高小学生体能,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达到健康体适能、竞技体适能更高标准。
在以往“课课练”中,课堂练习安排的练习内容较为单一,难以引起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锻炼的兴趣,是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根本原因。所以在“课课练”的执行过程中,教学没有完成最初设想的使命,最终导致其逐渐退出了大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而在体育与健康教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从内容体系与组织形式,从源头上去提高“课课练”的教学成效。
二、“课课练”内容与体适能训练体系相结合的优势
根据以往的学者研究和个人的一线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健康的体适能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日常生活心肺功能,并且在增长肌肉力量、提升个人的关节灵活与肌肉延展性、柔韧性上也具有极大的帮助,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例如,有研究者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跳绳、篮球运球10米折返绕障碍物、20米快速跑、坐位体前屈等四项为期一学期20周的游戏体适能课程训练。故本研究拟将建立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课课练”项目与形式目的上,构建系统的体适能训练体系,观察“课课练”中的体适能训练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希望可促进体育课堂“课课练”中的体适能课程在笔者所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得到进一步开展。
三、“课课练”内容与体适能训练体系相结合的案例分析
(一)速度灵敏素质练习
速度素质,通俗解释就是小学生在从事复杂的动作过程中,所体现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笔者所在小学的一线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简单器械的辅助性练习。(1)软梯练习:利用软梯的各类花样练习方式,让学生在听取信号后做出各种规定的不同系列动作。动作难度可以根据不同水平基础、不同体能素质的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主要是控制动作幅度的改变。(2)快速球练习:运用课堂中的篮球、足球、排球或者是垒球,两人一组,每位同学可在做完规定的单个动作后,突然制动接住对方投掷的抛球或者是弹地而起的反应球,动作可以根据学生运动能力水平而进行设定。(3)六边形跳跃练习:在实操过程中,六边形具有多个方向的选择性。同时,较多的“课课练”练习中,可根据此次课程的具体学习主教材内容来改变练习方式,避免出现上练下歇、光练力量不注重速度协调素质等现象。(4)组合练习:由竞赛、趣味小游戏的形式组合跑跳投练习方式进行分组交换练习。这些练习手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具体到不同的年级,根据学生所处水平要求,在体育学科技能知识内容的传授基础上,更换和完善具体的练习手段的练习方法,使练习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素质,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二)耐力素质练习
在小学生的耐力素质中,主要以学生能够从事简单的生活应付持续力,具有足够体力,以呼吸和心肺功能强大为主要表现,其中发展肌肉力量是基础。在体育课堂中,对于耐力素质的练习,主要采用的是短暂有效的软梯或者是跳阶梯练习。具体在各个年级中,都有采用多组不同节奏小步跑、高抬腿跑、双足跳、单足跳等方式进行登高练习。这个练习具有较强的节奏感,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三)柔韧素质练习
体适能训练中的柔韧素质练习,针对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教师教学可以选择难度适中、简单具体、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和手段。在柔韧素质训练中,通过“课课练”的训练形式有助于学生的训练,在前主课堂主教材的学习中,学生身体已经充分热身。在“课课练”中进行拉伸练习时,主要是在学生剧烈运动过后,采取半休息半练习的状态,根据学生该堂课后的具体情况选择静态拉伸,或者是动态拉伸,又或者是动静态结合的拉伸练习。练习时,多以两人一组合作练习,强度控制在以略有痛感为限制,配合呼吸进行练习效果更佳。每组练习动作反复3次以上,每一个动作至少反复2次,在最后的拉伸位置上停留8秒以上。
(四)平衡协调素质练习
小学生“课课练”中平衡协调素质练习,可以借助某些器械练习多样式的身体静态和肢体动态的平衡动作。练习手段具体采用方式可参照如下方法:首先是固定平衡板练习,练习先由单足屈腿逐渐过渡到单腿的蹬直腿起立、站立等练习,根据学生的平衡能力可以从平地过渡到借助平衡板进行。其次,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进行进阶练习,如支撑物的更换,具体表现为支撑物和个人的身体接触面积大小,以及改变支撑物倾斜角来进阶难度。平衡协调练习方案的实施措施,主要是利用体育课时间,在不打破原有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学生自由选择练习的手段较多。针对平衡协调练习教学,笔者多采用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部分进行,分组进行多种器材的练习,组数可控制在3组,逐步提高学生的平衡协调素质。
(五)力量素质练习
小学阶段学生发展力量素质可在其余素质的基础上增加部分练习内容,在此主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力量为主。例如,在瑜伽垫或者是海绵垫上进行简单的动作功能性训练,以徒手练习为主。为了增添课堂乐趣,激发学生的练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弹力带、弹力圈、实心球等增加力量练习的量和强度。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阶段不宜过分着重练习专项力量素质,应该协同其他身体素质共同促进。
从体育教学实践层面,“课课练”形式在体育课程实施新思路上是推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习水平目标建设的重要路径。根据科学训练方法,教师在“课课练”的体能素质练习实施过程中,特别关注人体生理解剖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具体练习内容方式的同步性,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和体育日常体适能锻炼练习方法的同步传授,提高教学效果。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体育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以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要注意核心与四肢的平衡发展。最后,教师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身体素质之间的转移现象,采用和设计“一举多得”的功能性动作,让学生在符合自身功能结构的环境中,体适能中的各项素质得到均衡发展。通过对“课课练”练习内容实践方案的实验研究,从促进教学效果的显著性提高表明,现代体能训练的部分理念和方法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可行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