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新进展
2021-12-03卞小霞李为春
卞小霞,李为春,3
1.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2.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苏泰州225500;3.泰州市姜堰中医院呼吸内科,江苏泰州 225500
肺癌病死率、发病率在我国多种恶性肿瘤疾病中高居首位[1],主要与环境污染、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起病隐匿,所以在发现时大多已为晚期。 NSCLC是常见的肺癌组织学类型,经由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疗效欠佳。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2-3],可将免疫治疗用于NSCLC 患者。 就免疫治疗而言,可分为主动免疫、被动免疫两种类型,其中前者重在识别抗原,要求患者存在完整免疫系统; 后者无需机体有完整免疫系统,可借助体外免疫活性物质而起到治疗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发展,NSCLC 免疫治疗取得了新成果,尤其是抗原特异性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的应用[4],提升了NSCLC 疗效。 该文就NSCLC免疫治疗临床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如下。
1 单抗治疗
目前关于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研究正在展开,其可通过对肿瘤附近免疫细胞的结合, 激活效应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免疫,或是通过抑制生长因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杀伤细胞。当前主要用于NSCLC 治疗的单抗有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
1.1 贝伐单抗
贝伐单抗作为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5],可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亚基,进而阻断受体相互作用,对于肿瘤新血管形成有抑制效果,且可进一步诱导VEGF 所依赖的肿瘤血管发生退化。 在2005 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会议中先行对贝伐单抗治疗NSCLC 做出了报道,且指出贝伐单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激发了关于抗肿瘤血管治疗的临床研究。有研究显示[6],贝伐单抗联合卡铂与紫杉醇, 可延长非鳞NSCLC 或晚期NSCLC 无进展生存期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并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不过并未指出贝伐单抗疗效。
1.2 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主要针对EGFR,是一种人鼠嵌合型单抗,可通过结合EGFR,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化[7],以及相应的信号转导,可以使肿瘤细胞凋亡,避免肿瘤血管侵袭、生成及转移。Ramalingam SS 等人指出[8],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时,给予患者西妥昔单抗与放化疗治疗, 患者耐受性较好, 且中位生存期达到19.4 个月,而中位PFS 为9.3 个月,不易发生食管炎。
2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外周血或肿瘤组织分离的T 细胞, 经体外扩增、活化,并回输至患者体内时,可激发抗肿瘤免疫效应,或是杀伤肿瘤细胞,适宜于因病毒感染、放疗、化疗等免疫功能受损、低下者[9]。从淋巴细胞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至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虽然肿瘤免疫效应细胞的特异性逐渐增强,但是预期疗效并不甚理想。 LAK 是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早期进行IL-2、LAK 的免疫治疗疗效并不显著, 近期研究则显示LAK 可促进吉西他滨+顺铂对NSCLC 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10]。 TIL 存在肿瘤特异杀伤活性,且会影响Ⅰa 期NSCLC 无复发生存期,不过由于治疗期间长时间体外培养肿瘤组织及细胞,对其临床应用产生了一定限制。
3 肿瘤疫苗
此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调节患者免疫系统,从而促进效应性T 细胞、特异性抗体产生,当前以黑色素瘤抗原-A3 (melanoma antigen gene-A3,MAGE-A3)、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疫苗、DNA 疫苗为主。
3.1 MAGE-A3
MAGE-A3 属于纯化重组蛋白质疫苗,可诱导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生成,杀灭肿瘤细胞。 Vansteenkiste J 等人[11]的Ⅱ期试验指出,对NSCLC 患者进行MAGE-A3 治疗,可诱导生成CD8+、CD4+淋巴细胞,而抗体免疫毒性较小,表明该疫苗能够在临床普及, 不过葛兰素史克公司在2014 年的研究中指出,MAGE-A3 对于NSCLC 患者的PFS 无明显延长作用。
3.2 DC 疫苗
DC 疫苗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且研究最多,主要基于DC 与肿瘤细胞相融合产生,可表达上述两种细胞特征性抗原,经由体外致敏DC 再回输,可提升肿瘤细胞抗原递呈能力,降低免疫耐受。 另外,随着DC 疫苗研究的深入,其在NSCLC 治疗方面的疗效研究逐渐展开。 有研究显示[12],对NSCLC 患者实施DC疫苗治疗,3 个月内病情稳定率可达41.9%。 当进行DC 疫苗治疗时,DC 细胞外泌体可起到免疫刺激效果,发挥抗肿瘤细胞疗效,不过其治疗方案与具体作用原理仍需完善。 另外,由于DC 功能缺陷可对肿瘤抗原递呈作用产生抑制, 发生肿瘤细胞免疫耐受,可影响DC 疫苗推广, 但经由转基因DC 疫苗所具有的转导作用,能够强化抗肿瘤效果,具体机制尚待研究。
3.3 DNA 疫苗
目前常用的DNA 疫苗主要是BLP25 脂质体疫苗(BLP25 liposome vaccine,L-BLP25),其可靶向血清中粘蛋白(Mucin in serum,MUCI)抗原,不过Ⅲ期试验结果显示,若晚期NSCLC 患者一线化疗有效,当给予其MUCI 治疗时,对总体生存率无较大影响。
4 免疫检测点靶向治疗
诱发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关键是T 细胞活化,其可识别、灭杀肿瘤细胞。在T 细胞表面有共抑制分子、共刺激分子, 二者可发挥对T 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而这些抑制分子便是免疫检测点,治疗期间,肿瘤细胞能够经由免疫检测点而避免T 细胞激活,从而逃避免疫杀伤,所以阻断免疫检测点可提升T 细胞激活,而主要方法是运用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CTLA-4 抗体能够结合B7 受体,调控Treg 细胞以及辅助性T 细胞,从而减少T 细胞活性,并起到肿瘤免疫抑制疗效, 如当前常见的抗CTLA-4 抑制剂Ipilimumab,应用于肺癌、肾癌、黑素瘤中均取得明显疗效[13]。 此外,还可运用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 其中免疫检测点抑制剂MK-3475(Nivolumab,BMS-936558)属于人源化单抗,主要针对PD-1,可作用于PD-1 后,再与其PD-L1 以及程序性死亡配体2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2,PDL2)结合,达到活化CTL 细胞的目的,从而杀伤肿瘤;相关研究显示,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使用MK-3475,I期临床研究指出,NSCLC 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到33%,表明MK-3475 对于晚期肺鳞癌有明显疗效;而相关的免疫组化分析也指出,PD-L1 阳性患者能够客观缓解36%, 表明其可以作为MK-3475 疗效的预测性分子标志物;此外,PD-L1 作为PD-1 的主要配体,对于PD-1 阳性肿瘤浸润性细胞活性、肿瘤细胞因子产生均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在体外阻止二者作用介导而发挥抗肿瘤活性效果, 不过当前关于PD-L1 的临床试验普遍为Ⅰ/Ⅱ期,尚需加强类似研究。
5 总结
随着NSCLC 分子机制不断被更新、探索,可准确定位其特异性抗原, 也可便于完善免疫治疗思路,不过由于肿瘤细胞存在遗传不稳定性以及异质性,加之肿瘤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所以单一治疗手段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尚需结合免疫治疗周期、反应模式等选择适宜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