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抗VEGF 治疗效果分析
2021-12-03樊俊敏崔燕
樊俊敏,崔燕
普洱市人民医院眼科,云南普洱 665000
年龄相关性的黄斑变性称为是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当前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 发生年龄在50 岁以上,根据报道可知,65 岁以上的发生几率达到20%以上,是导致老年人眼盲的重要眼病。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可知,病因不明确,结合性质分析后得知,分为渗出型(湿性)和萎缩型(干性)两种,直接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眼底渗出或者出血等情况,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瘢痕现象,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有序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和光动力学疗法等符合临床治疗的要求,结合生长因子和药物因子等,如何有效实施治疗成为重点。抗VEGF 治疗模式本身有突出的作用,康柏西普的临床合理给药是重点和关键,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明确操作注意事项,只有合理操作,才能促进患者的恢复。 药物阻断治疗模式可行性高,在当前临床研究中,康柏西普用药后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 在临床治疗中实施康柏西普治疗后,促进恢复。 为了分析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抗VEGF治疗的方式,该研究选择2017 年7 月—2018 年7 月该院接受治疗的86 例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案例,实施抗VEGF 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受治疗的86 例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案例,进行抗VEGF 治疗。 所有案例中男女分别是50 例和36 例,年龄在60~78 岁,平均(68.6±0.5)岁。病程在1~23 个月之间,平均病程(12.2±0.2)个月,排除精神障碍和其他并发症的患者[1]。所有患者及家属完全知情该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
1.2 方法
在该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首先进行常规方式治疗,术前3 d 给予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 (国药准字H20083697),4 次/d, 剂量:1~2 滴/次, 给药途径:滴眼,疗程:3 d,手术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进行玻璃体的腔内注射,表面麻醉后距角膜(有晶体眼3.5 mm,无晶体眼3.0 mm)处采用30 号注射针头在睫状体扁平部进针。 而后所有案例实施康柏西普服用注射液(国药准字S20130012)治疗,0.05 mL/次,给药途径:注射,疗程:1 次,拔针后无菌棉签压迫入针处20 s,防止反流,术后无菌纱布包裹注射眼1 次/月,至少连续治疗3 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与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整体上明显恢复,不存在异常影响。有效:视力呈现恢复趋势,并发症减少。 无效:整体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86×100.0%。所有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视力;患者不同时间段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案例不同时间段的视力分析
在该次研究中对比分析所有案例的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治疗后所有案例视力呈现恢复趋势,治疗后1 个月、治疗后3 个月、治疗后半年的指标分别是(0.29±0.01)、(0.38±0.22)、(0.35±0.31),治疗后3 个月的数据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70,P<0.05), 半年后无显著下降,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51,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半年的视力变化(±s)
时间视力治疗后1 个月治疗后3 个月治疗后半年0.29±0.01 0.38±0.22 0.35±0.31
2.2 所有案例不同时间段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
患者治疗后1 个月、治疗后3 个月、治疗后半年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是 (345.2±0.7)dmm、(336.3±0.2)dmm、(301.3±0.3)dmm,治疗后患者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后一个月、3 个月、半年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s),dmm]
时间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治疗后1 个月治疗后3 个月治疗后半年P 值345.2±0.7 336.3±0.2 301.3±0.3<0.001
2.3 治疗后总有效率
在该次报道中,对案例的治疗结果分析,显效和有效的例数分别是80 例和3 例, 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96.5%(83/86)。
3 讨论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当前常见的一种病症,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会导致患者视力出现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并损害患者心理健康,结合具体情况可知,在当前临床报道中需要明确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相关病理结构的类型。渗出型的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理改变是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黄斑水肿,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损伤现象,如何有效促进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是重点[2]。结合新生血管的生成和发展等,在后续治疗中要求明确治疗的关键所在。 对各项因素分析后得知,VEGF 的浓度增加,结合渗透作用和组胺的实际反应等,在整个治疗中明确注意事项,发挥渗透模式的作用,有序进行干预和治疗[3]。
璃体内注射药物等治疗手段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合理采用之后,能避免恶化。 以抗VEGF 治疗为主,康柏西普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康柏西普是自主研发的一种人源化的重组融合蛋白药物,在治疗中起到直接的作用。但是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球结膜下出血和暂时性的眼压升高,一般程度较轻,大多数患者无需治疗即可恢复[4-5]。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结膜炎、异物感、玻璃体混浊、白内障、视敏度下降、房水闪辉和角膜上皮缺损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有眼内炎、视网膜裂孔等[6-7]。 治疗后所有案例视力呈现恢复趋势,在该次研究中对比分析所有案例的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治疗后所有案例视力呈现恢复趋势, 治疗后1 个月、治疗后3 个月、 治疗后半年的指标分别是 (0.29±0.01)、(0.38±0.22)、(0.35±0.31),治疗后结果突出。 从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在治疗后3 个月,患者视力有显著提升,在治疗半年后,患者视力情况维持良好,与治疗后3 个月的随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抗VEGF 治疗不仅近期疗效较好,而且远期效果也比较理想,预后价值较高。相关研究[8]中也指出:抗VEGF 药物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治疗后1 个月、治疗后3 个月、治疗后半年的指标分别是(0.27±0.03)、(0.39±0.14)、(0.37±0.09)。 其研究结果中,患者治疗半年后视力略低于治疗3 个月的数据,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其研究与该研究论证的观点基本一致,但存在一定的数据差异。
此外,患者治疗后1 个月、治疗后3 个月、治疗后半 年 的 中 心 凹 视 网 膜 厚 度 是 (345.2±0.7)dmm、(336.3±0.2)dmm、(301.3±0.3)dmm, 治疗后患者明显恢复。 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有了显著的降低,该组数据也说明了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抗VEGF 治疗的临床价值和预后价值。
对案例的治疗结果分析发现,显效和有效的例数分别是80 例和3 例,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96.5%。 说明针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案例实施抗VEGF 治疗,整体优势明显,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 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开展抗VEGF 治疗得到较好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明显提升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力,显著降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抗VEGF 治疗用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情况较高,抗VEGF 治疗方式本身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明确具体注意事项,合理进行治疗,达到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