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过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2021-12-03河北城乡建设学校

亚太教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文院校

河北城乡建设学校 杨 磊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代又一代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不仅彰显了我国的文化魅力,同时也具有十足的教育性价值。在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渗透。职业院校教育内容以专业技术知识为主,对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渗透较少,而中高职教育的联合开展具有一定的断层问题,需要借助传统文化予以优化,从而促进联合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教育利于学生职业发展

中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与中国人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职业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培养,更要善于结合社会对人才的文化素养需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岗位。随着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人才教育要求和标准的不断提升,近些年来,关于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教育项目不断得到重视,而传统文化教育在联合培养中得到落实,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修身养性、强化人文精神的作用,在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中做好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以此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强化。

(二)传统文化教育利于强化学生人文素养

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仍然依赖工业化,若想全面实现现代化就需要优先培养出具有现代人文素养的人才,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多方建设与发展。中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院校,主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进行培育。然而,现代化人才培养注重对综合性人才的能力需求,应当充分做好中高职学生的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在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过程中,为了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打好文化意识基础,应在联合培养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在专业技术教育中渗入新鲜的血液。大量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所取得的成绩,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中的价值和作用,尤其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强化,从内到外地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价值认知能力,对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样大为有益。

(三)传统文化教育利于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

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不断成熟,确实有效地带动了我国的经济繁荣,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社会繁荣景象验证了这一切。然而,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深耕厚植、勤于内修,努力将强化和培养人才“工匠精神”作为教育的重点工作进行落实。在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过程中,有效推进“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重点考量的问题,除了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精工产品的价值来宣扬“工匠精神”,同样要从本土文化中找到对应的“工匠精神”文化。我国传统文化璀璨绚烂,不同领域的传统文化亦具有相应的教育价值。在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过程中,古代的“精雕细琢”思想和“精益求精”精神,都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为此,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和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传统文化教育利于塑造良好道德品质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升,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样是社会对人才进行筛选和过滤的重要指标。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文化课基础,在思想道德方面同样缺乏足够的教育引导,这种德育上的缺失对学生融入社会也有不利影响。在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升。《周易》中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主要传达的思想是物质、身份、地位等都要依靠良好的德行来承载。通过这种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德育品质,同时也能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传统文化教育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自全球一体化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不仅获得了更好的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冲击。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即让学生明白当代社会的竞争是团队的竞争,唯有善于合作,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据主动权。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人与人相处的文化,如著名思想家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文化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主要强调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多为对方着想,这一文化思想是合作意识培养的基础。为此,在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过程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强化,对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岗位和创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强化人文教育

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形式的创新,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性价值。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作用,需要转变教育工作者的传统育人思想,在具体的联合培养教育中积极强化人文教育,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此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创建具有丰富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注重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久而久之,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核心价值与文化内涵便会深入职业院校教育内部,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同步成长。

(二)优化教学方式,强化学校交流

传统职业院校以“填鸭式”教育模式推进专业化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与我国传统的线性信息传递模式相一致,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取得更大的收获。对此,应当优化传统教学方式,除了要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还要注重学校之间的交流。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此基础上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起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为此,广大教师要抓住机遇,在开展专业化教育的过程中合理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强化学校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完善评价手段,提升评价质量

21世纪的人才评判标准具有综合化特征,在传统职业院校的学生评价中,主要采用的是量化教学评价方式,即单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其内在素养的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方式与当今人才需求标准是相悖的,若长时间以该评价方案进行人才素质评判,将不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为此,在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融入人才评价的标准中去,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储备和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评价,才能让学生实现技能与精神的“双达标”,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人才。

(四)创建文化气息,营造文化氛围

“栖息在玫瑰花瓣下的土壤,亦能拥有沁人心扉的芳香。”环境不仅能够影响一个人,同时也能够改变一个人。在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要从环境建设方面着手,优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让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统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例如,在校园内摆放和布置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主题雕塑,在教学楼长廊布置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字画,在休息时间播放关于传统文化内容的典故等。

综上所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这与我国专业化技术人才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对接问题,不利于中职学生高效融入高职教育,因此开展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势在必行。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在联合培养中建立主动的学习意识,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和人文素养,应做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快速成长,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人文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