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制教育与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021-12-03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董梦园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董梦园
和谐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是建设良好课堂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学生课堂交往能力的有效法则。高校师生关系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师生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疏远、师生关系淡漠成为困扰课堂教学的难题。加快推进一流本科建设,高校教学改革需要通过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沟通效果和转变教师角色来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提升课堂的向心力、亲和力和生命力。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地位受到挑战
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显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都有师生关系的参与。同时,师生关系可以说是教育这类社会活动的整体反映,师生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受此影响,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在传统的道德与伦理关系之上,核心就是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在这种文化基础的影响下,人们之间的关系主要受制于血缘以及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师生关系也不例外。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处于一种类似于家长或是父亲的地位,学生对于教师的言论不能进行否定或者反驳,学生的权利受到了压制。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看法无法得到充分的表达机会,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要求也是有很大冲突的。当前社会这种关系理念显然是不正确的,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缺少相对平等的沟通平台,我国传统的教学文化中重点强调尊师重道的理念,这种理念在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培养与协调中仍然有着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产生了固化的趋势,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成了对教师的畏惧感,传统教育中提倡的教师就像父亲一样的地位,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比较专制的理念。在这种理念下,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并不平等,甚至可以说学生处于被教师统治的位置,而教师等教育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领导者、活动主导者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的方式或者教授的内容出现错误,学生由于受到对教师固有的畏惧感的影响,也没有办法提出来,如果出现对教师言论的反对,往往会出现对学生批评甚至打骂的现象,对于这种局面学生又无力打破,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疏远。
第二点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缺乏民主。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长期存在着师尊生卑的情况,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之下完成,学生处于从体或者说是客体的位置。在这样的长期发展中,教学活动更多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睦关系,也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不会发生争执吵闹,但是这样往往会忽视民主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长期如此学生的主动性会消磨殆尽,更何况是在高校这一强调学生主动性的阶段,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观点一般都会以教师提出的解决办法为标准答案,如果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可能会引来教师甚至其他学生的批评,如此循环,学生必然会对教师言听计从,长此以往学生群体中很难会出现创新思维。
二、法治社会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
我国各方面的民主法制制度在经济的发展下不断发展完善,在新的法律制度要求下,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必然要求师生关系不会依旧被单一的传统道德伦理关系决定,法律规定对师生关系的影响逐渐转为主导地位。但是在法律观念中,如何对师生关系进行法律性质的界定比较复杂,在近些年的发展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念,一个最为普遍的观点就是认为师生关系在法律上应当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应当通过民事关系的办法来解决师生关系问题。另外还有认为是合同关系、行政关系的看法。对这些不同观念进行综合分析,虽然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些观点的最大共同点正是现在对师生关系的考量,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只从传统道德文化的角度进行考虑理解,法制、平等以及公正的理念已经在处理师生关系中占据了主要位置,开始从法律的角度探求师生和谐关系。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点对现代社会关系提出了平等的要求,而高校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属于社会关系的一部分,自然也要遵守平等的法律规定。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举措
(一)完善法制教育课程
近些年,随着我国民主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教育领域的一些法律规定也在不断完善,尽管如此,教育方面的法律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仍然非常低,许多学生对于教育方面的法律处于不懂甚至不知道的局面,这样学生就难以法律规定为指导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育方面的法律规定仍然不尽完善,已有的法律多为多年前制定的内容,整体内容较为陈旧,而且法律的细节可实施性较低,无法有效地在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中使用。此外,我国的教育类目法律条目相对比较简单,对师生关系的处理缺少更为详细的处理办法,无法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出有效规范。同时,现有的法律规定仍然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这些法律规定给高校的师生提出的规定与行政法规类似,这种情况下,法律的双方,也就是学生与教师会处于不平等的位置,学生相对于教师更为弱势。所以校方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设法制教育课程,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法律有效的观念,提高他们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候的法律意识。
(二)加强对较师的守法观念培训
历史告诉我们,如果权力不能得到合理地利用,往往会出现权力流失、规定失效的情况,在师生关系的法律规定中也是如此。高校想要完善法制教育理念,教育学生知法守法,首先要定期组织对教师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对教育法规的认知,正确理解法律。因为师生关系的处理不能单单依靠学生来完成,没有教师的引导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教师方面也需要做到对法律的深入认识,确保从教师与学生两头入手对师生关系进行调节,这样也能避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身所拥有的权力滥用的情况,因为这样极为容易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矛盾。
(三)培养对法律的尊敬
如果对法律缺少足够的尊敬,即便是法律如何完善也不会产生效果,甚至会造成反面的影响,所以在高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中,不管是针对教师还是针对学生,都要着力培养教师与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对法律的信仰。具体学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解决。第一,提高教师学生的权利意识。想要法律成为师生的信仰,首先就要培养对法律的感情基础,权利意识便是法律信仰的感情基础,也只有让学生教师对法律产生敬仰之情,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对法律的热爱,才会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执行法律的一些规定。第二是在法律的执行中保证规定具体实施的公平公正。法律制度如果只有平等科学的内容,而无法得到平等有效的执行,必然是不会取得预期效果的,所以学校的法制教育主要给教师学生传输公平对待的理念,在产生矛盾、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平等对待规定的双方主体,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教师建立对法律的尊敬。
我国的师生关系进入新时代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由过去的单一、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向现在的有法律保证的和谐师生关系,在这中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为了适应新的要求,高校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与教师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