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为基础,拓展课外
——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
2021-12-0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三中学丘增荣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三中学 丘增荣
一直以来,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都是重中之重,其能够让初中生接受知识,开阔学习视野。但如果想要进一步培育初中生综合语言素养,单纯使用课本中给出的阅读内容,远远不够。为此,教师还需要为初中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内容来辅助课堂教学,以课内为基础,向课外拓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阅读教育成效。
一、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意义
以七年级初中生阅读教育为例,他们刚刚步入初中,此时期是系统培养阅读能力的初始时期,通过课内外阅读整合来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打好基础,对其今后语文学习大有裨益。与此同时,学校是锻炼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最好平台,通过打造阅读环境让初中生完成互动,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能够使其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知识,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成效。基于经验而言,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育的比重愈来愈高,教师需要通过课内外整合阅读教学,在教会初中生识别更多的生字词并掌握这些词组的用法、练习口语表达和写作表达的同时,拓展初中生语文认知、增强语言思维。所以,教师务必设置有效的课内外整合阅读授课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初中生撑起阅读风帆,飞向未来。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课内外阅读整合的关键意义,依据课文实际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有效培养七年级初中生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寻找到适合的课外阅读方式,形成属于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品行,真正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二、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有效路径
(一)结合课本内容选择课外文章
初中语文课本中涉及多种文体,比如常见的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散文等。由于阅读与写作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初中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完成课内外整合,结合课本内容选择课外文章,然后将一些同类型阅读文本提供给初中生,促使初中生通过更多的阅读来增强自身阅读能力,了解写作方法。实际上,阅读文本中的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特色都具有极强的示范性,教师如果能够以课本文章内容为出发点,科学选择一些课外文章让初中生完成阅读,就能够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并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例如,教授初中语文(统编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本篇文章属于描写人物的散文,通过行为反映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格。在授课活动中,初中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描写人物的手法,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更多风格的人物描写课外阅读文本,如同样为散文的《父亲与我》,从而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完成知识外延,真正实现以课内为基础拓展课外。如此一来,学生能了解不同写作手法的人物描写,也为其课外阅读带来不同体验,不仅能够增强七年级初中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
(二)点燃阅读兴致,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应将这种新颖手段引入语文阅读授课活动中,借此协助初中生在无形中增强自身阅读能力。鉴于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语文课程教学要围绕阅读能力的培养来展开。具体来说,课内外阅读整合可以让初中生欣赏到更多的文学作品,体悟到文字力量、语言魅力,学习修辞手法、富有深意的句子等,既是一种欣赏活动,又是一种学习活动。另外,阅读还可以促使初中生掌握文章重难点,从而增加文学常识的积累。但是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心智不够成熟,不具备良好的阅读自觉性,所以若想高效完成课内外阅读整合,一定要点燃他们的阅读兴致,实现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且在趣味性的不断驱动下形成对课外阅读的新认识,体悟其中的魅力。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过程中,教师务必讲究方式方法,从而点燃初中生的阅读兴致,如此才可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将一些名著推荐给学生,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致。例如,在教授初中语文(统编版)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其他同类型名著,如《京华烟云》《林家铺子》等,并且每周固定一天在自习课上完成课外阅读。与此同时,还可以使用电教设施,为初中生播放文章的相关视频,使学生能够提前在生动的影视剧中了解文章内容,点燃学生兴致,这样他们就会高效投入课外阅读之中,确保课内外阅读整合能够落到实处。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初中生在班级中分享课内外整合读书的心得,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由教师进行记录。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寻找学生在课内外整合阅读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分析解决,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三)通过阅读引导模式进行教学组织
为了使更多的初中生能够意识到课内外整合阅读的重要性,在开展教学引导时,教师可以先通过阅读引导模式进行教学组织,使学生在建立起基础认知之后,认识到课外阅读本身具有的关键性与生活性。在初中时期的语文课程中,课本不但引用了很多近代文学名家散文,同时还包含现代诗、人物传记与古典诗词等诸多内容,题材十分丰富,并且每个章节设置的教学主题都具有一定差异,比如散文题材使学生可以通过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依据这一要求,并以阅读引导模式为策略,教师可以从初中生实际情况出发,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同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展开联想。例如,教授初中语文(统编版)《济南的冬天》时,作者结合回忆过往经历以及对不同环境、地区的景物描写,使读者在文章中就能感受到济南的气候,文笔十分生动。在阅读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内蒙风光》《五月的青岛》等课外文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以及自身经历等,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形式完成阅读学习,以此使初中生可以依据自身真实经历,更加深入地完成阅读活动。由此可见,在教学组织中,教师务必要意识到阅读引导模式的作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内外阅读的整合。
(四)确定课内外阅读整合的重点
在初中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教学中,为了确保整合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从而确定其中的重点,继而才可以确保整合过程的针对性。当前,课本中课文设置多以单元形式出现,每篇课文内容都蕴含着基础知识点,而这就是课内外阅读整合的重点。教师在开展课内外整合阅读教学时,应该立足于此,以确保初中生的课内外整合阅读过程更有效率,从中学习到重点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基于此,教师一定要意识到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拓展依然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工作,应该根据课程教学重点完成课外篇目选择。例如,教授初中语文(统编版)《邓稼先》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重点完成课内外阅读整合,首先系统性阐释课文脉络并将精彩语句展示给学生,其次确立人物性格形成和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课程重点,最后教师寻找课外文章《邓稼先的高三生活(节选)》《有一种爱叫“国家机密”》等,协助初中生进一步了解邓稼先这一人物形象,更好地了解环境对人物的渲染作用。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吸收知识的重要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务必意识到阅读教育的关键作用,同时以课本为基础向课外拓展,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明确了语文阅读应该注重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才能让初中生将课内所学用于课外阅读之中,提升阅读量和阅读水平。然而,一些学校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并没有对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进行相应的研究,致使其成效大打折扣,无法达成对应的目标。因此,本文以此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期望能够不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课内外整合水平,增强初中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