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视野下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途径

2021-12-03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秦祖伟

亚太教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法治思政

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秦祖伟

改革开放以来,法学专业发展迅猛。2019年8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法学普通本科在校生585714人,预计毕业生144532人,每年本科毕业生就有10多万人,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目前的本科法学教育仍然偏重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法律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对学生品德问题的关注,学生在思想道德价值引领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缺乏对法律的敬畏。有的知法犯法,锒铛入狱;有的违背职业道德,趋炎附势,欺软怕硬,不讲事实、不依法律,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使其成员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法学专业教育的开展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后者为前者提供内在的价值取向。当前形势下,探析协同育人视野下,法学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途径尤为必要。

一、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立党和立国从根本指导思想上来看,遵循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我国高校办学,包括法学专业教育在内,同样需要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同时,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贯彻,作为其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也必然成为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面对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加深,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学生接触到的思潮和理论日益多元化,需要教师对不同思潮和理论的由来和实质有清晰的认识,并结合中国实际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其能正确地辨识。要不断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高校法学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心理、公平正义的理念,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对全面依法治国发自内心的拥护和信仰。

二、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行,要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目标,高等法学教育要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才兼修的高层次法学人才,对此高校教师重任在肩。要想培育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学生,必须有高尚道德品格的教师,这就要求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好的法学专业师资队伍,其中政治思想素养是高校法学教师职业素养的首要标志和基本条件。此外,有关高校可以聘请实务界的专家,比如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尚品德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到高校担任包括实践课在内的教学,也可以开展教学讲座,在分享其法律观点的同时,与学生共享人生经历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另外,要建立起与法学专任教师互相配合的专职思政队伍,在校内建立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学工、党团、思政课教师等在内的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与法学专业教师队伍互相配合,共同致力于德才兼备的法律人才培养。

三、深掘思想政治融入法学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目标

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其对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包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掌握,以及对“三观”的正确树立。这就要求法律专门人才需要道德品格优良、人格健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心理和体魄健康,同时这也是开展专业评估建设的要求。因此,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校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培养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

民法典的一些基本原则本身就产生于道德规范。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例,与公平原则一样,既属于法律规范,也属于道德规范,要求民事主体要诚实经营,遵守商业道德,这是每个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都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开展思政教育。比如我们经常能看到关于公交、地铁让座的新闻,关于“公交车让座”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严格意义上讲,正常人只要没坐老弱病残孕专座,给其他人让座就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所谓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不能以道德责任裹挟法律责任,但我们要提倡为需要的人主动让座,同时对于别人的让座要心怀感恩,并将这种爱心和正能量传递下去,构建团结友爱的和谐社会。通过像盐融入汤一样,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法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达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养成目标。

(三)通过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

通过校园内外的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比如邀请实务部门的专家到学校开展法治讲座,通过法学会等社团开展与道德与法紧密结合的观影活动,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活动等。同时,可以到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法律宣传、法律诊所等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提升法律实务能力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四)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手段助力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法学专业教师应努力学习先进手段,比如雨课堂、学习通等,掌握必要的多媒体技术,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这些技术平台。比如通过雨课堂进行课前点名,帮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展示充满社会正能量的案例,比如市民勇救落水儿童、拾金不昧的实例,唤醒学生的善心;展示社会丑恶势力罪行,激起学生的义愤;展示西方操弄国际规则的双标,激起学生学好本领,利用国际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借力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内容和不同的视角,思考作为法律人的人生目标与肩负的责任,培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道德感和使命感。

同时,与人才培养方案和上述载体相配套,在教材、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案、作业、考试评价等教学全过程贯彻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思政相关内容。例如,对于“拾金不昧”、集体活动中团队意识和协作表现优异、参见法律援助积极等均可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指标,进行学分评价,或者以设立奖项的方式予以鼓励。让学生将法治精神的追求作为法律人的毕生目标,培养法律至上的法治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

四、创新教学方法

(一)案例辩论法

该方法属于“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挑选对学生有吸引力和能够激发兴趣的近期社会热点案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相反观点进行辩驳。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通过激烈的对撞,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职业伦理观和价值观。

(二)旁听法庭审判

该方法属于“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到法庭旁听真实案例的审判,能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明白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有助于遵守法律和道德,同时也有助力于宣传法律,提倡道德规范,提倡善良正义,让更多的人增强法治意识,远离犯罪,使社会更加和谐。

(三)模拟法庭和法律援助

该方法属于“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法庭中法官、检察官、律师、当事人等不同角色的扮演,通过法律援助接触并帮助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学生置身于职场环境,体会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求,以及作为一个法律职业人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坚定职业信仰并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比如,参与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一是通过对经济困难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二是自愿完成公益事业,这本身也是课程思政开展的一种柔化融合的有效方式。

当然,由于教学过程中要接触到社会的真实案例,相当一部分属于社会的阴暗面,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解决学生遇到的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问题,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引导。因此,教师自身要有正确的“三观”,以及对社会生活充满信心,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入教学活动中并传递给学生。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法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