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方法对策分析

2021-12-03滑洋洋龙安予陶菁

医药与保健 2021年9期
关键词:申请单切片技术人员

滑洋洋,龙安予,陶菁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病理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病理诊断在医学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可通过对疾病发生原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形态结果、功能代谢改变及转归情况的研究准确诊断疾病,对于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作为疾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1]。病理技术本质上就是制片技术,属于病理诊断的重要内容,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病理诊断结果,进而影响医院医疗效果,因此做好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病理技术质量控制过程中常见问题,并总结相应解决对策。

1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

1.1 标本方面

在常规病理工作中标本接收为开始步骤,通常情况下病理技术人员需要与标本送检人员共同核对申请单及标本的一致性,确定标本固定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对送检组织数量与病理申请单的一致性进行核对[2]。但目前标本处理实际工作中常见问题包括:①病理申请单填写存在不规范情况:患者基本资料、标本名称或数量漏填,病理申请单手术记录或临床基本病程存在未填写或者填写不规范等情况,以上情况均会加大实际临床诊断难度;②存在送检标本容器使用不当或者送检标本无法及时通过福尔马林进行固定的情况;③存在病理申请单与送检标本不一致情况(患者姓名、标本名称、送检组织数量、标本袋数);④存在申请单污染情况;⑤未获得病理科许可的情况下,临床上留取部分标本进行科研,使送检标本不完整,导致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受到影响[3]。另外,标本送检时是否密封、是否有污染,剩余标本的保存也是常见问题。

1.2 取材方面

在进行高质量病理切片制备时,需注重取材的有效性,该环节可直接对后续病理切片质量产生影响。在取材过程中,如出现取材过厚或者过大情况时,通常会引发脱水不彻底或者固定难度高等情况,使得后续切片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取材时需确保形态规则、大小合适、厚薄均匀,通常情况下以能够完全放入包埋盒为宜,即大小处于1.5 cm×1.0 cm×0.2 cm~1.5 cm×1.0 cm×0.3 cm 之间。

1.3 包埋、切片、组织染色与制片方面

包埋方面:在实际包埋过程中,以待包埋组织混淆、组织污染、小组织块丢失等问题最为常见。切片方面:作为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切片过程中,以切片不完整、厚薄不均匀、划痕、污染、皱缩、破碎等问题最为常见,以上情况均可直接影响临床诊断结果。组织染色与制片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组织染色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最终染色结果出现问题。

2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方法对策

2.1 标本方面对策

为确保病理技术质量,医院病理科在实际工作中需做到以下内容:①设置专人接收标本,使病理技术人员能够与标本送检人员共同核对病理申请单上所填写的各项内容,确保病理申请单填写的规范性、全面性及清洁性,认真核对送检标本袋与病理申请单相关内容的一致性,即通过“双向核对”的方法进行核对;②对于接收人员而言,需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核对标本固定情况,对送检标本大小与容器大小进行检查,确保两者相适应,通常情况下固定液量高于组织大小,前者可达到后者5~10倍;③当病理申请单与标本均确认无误时,应当要求标本送检人员与标本接收人员共同签名并做好相应备案;④在实际工作中,当标本接收人员收到标本后需做好标本保存工作,以病理申请单为依据进行统一编号并录入相关信息,在登记完成后需再次核对以确保准确性,避免出现漏号、错号、信息输入错误及重号情况,如再次核对时发现问题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⑤在核对过程中如发现存在不符合送检要求的标本或者病理申请单,接收人员需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或者直接拒收,待纠正后再次核对接收,需注意核对的准确性[4-5]。

2.2 取材方面对策

在实际病理工作中往往对整体性具有明确要求,因此病理技术人员应当与取材医生相互配合,达到共同协作的目的[6-7]。在实际病理工作中,对于病理技术人员的要求包括:①在取材开始前需使用打号机提前准备好包埋盒,以防止由手写所导致的误差情况;②取材过程中,病理技术人员需积极配合取材医师,按照相关标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其中“三查”包括取材前查、取材时查、取材后查;“七对”包括核对患者姓名、床号、科室、病理号、组织、采集部位、采集数量;③应当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核对,如核对时发现病理申请单与送检标本不一致,或者病理申请单填写不明确等可直接影响临床诊断的情况时,应当及时联系临床医生,共同讨论后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如有需要还可邀请临床医生共同参与取材,以确保取材过程的正确性;④在实际取材时,病理技术人员应当及时且准确记录取材医生对于标本的相关描述,如有需要还可拍照说明,分别记录各包埋盒中标本名称,以便后续取材核对;⑤当取材结束后,病理技术人员应当核实取材数量与蜡块数量,确保两者一致性,此外还需适当分散标本框内的标本排列情况,以防止由于排列过密影响标本脱水与固定效果[8]。

取材时还应当对取材医生提出相应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取材工作开始前应提前准备好相应取材用品,选取合适的器材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化操作。由于取材刀片通常为废弃切片刀片,因此取材医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刀片锋利程度,如发现刀片不锋利需及时更换,以防止刀片过钝而破坏组织结构[9];②取材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与病理技术人员进行共同核对,如发现问题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③在进行取材描述时,取材医生应适当提高音量,以防止由于声音过小而导致病理技术人员漏记或者错记等情况[10];④取材时需根据组织的不同采取相应取材方法与处理方法。在对子宫肌瘤等致密组织进行取材时,应尽量薄一些,以避免由于试剂渗入而影响脱水与固定效果;在对淋巴结取材时应注意剔除周围多余脂肪组织;对内镜下小标本进行取材时,应使用茶包纸进行包裹,以防止丢失,相较于以往广泛应用的擦镜纸而言,茶包纸破损率更低,且有利于包埋展开;对于带线或者带钉的组织进行取材时,应当剔除线或钉后放入包埋盒;⑤每次取出新标本时需及时冲洗取材器械与取材台,以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情况。

2.3 取材后组织处理方面对策

取材结束后,需将标本放置于密闭式半自动脱水机或者全自动密闭式脱水机进行处理,流程包括脱水、透明、浸蜡处理。应当由专业人员对密闭式半自动脱水机或者全自动密闭式脱水机进行管理,做好日常程序设定与试剂更换,并做好记录。按照相关规定控制脱水量、脱水时间、透明时间、浸蜡温度等,以确保达到最佳效果。为减少处理过程中人体受到的损害,可选择性使用新型环保材料以替代传统二甲苯。

2.4 包埋方面对策

为确保包埋的有效性,针对上述问题需采取以下措施:①在包埋开始前与结束后需做好包埋台清理工作,以避免残余碎组织对包蜡块造成污染;②包埋过程中需按照顺序取出包埋组织,不可直接打开多个包埋盒,以防止混淆情况发生;③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包埋模块,对于一般组织标本而言,应当以组织最大面为标准向下进行包埋;对于小组织标本而言,需靠近并包埋于相同平面,在包埋过程中需仔细核对,确保包埋数量与取材数量的一致性;在镊取过程中需注意小组织滑落情况,同时还需防止过度用力而导致组织受损;④对皮肤黏膜与消化道组织进行包埋时应当以纵向立式为主,以便对全层病变进行观察;⑤需重点观察标本脱水效果,如发现异常情况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此外建议于通风橱内完成包埋工作,以减少技术人员受到的损害[14]。

2.5 切片方面对策

为确保切片的高质量,应做好以下内容:①通过病理打号系统进行操作,确保打号的规范性与完整性,使玻片维持清洁性;②切片前需做好刀片、刀座、刀架的检查工作,适当调整切片角度与厚度,并确保蜡块固定有效性,以防止切片出现厚薄不均情况;③切片时需确保完整性,以组织最大平面为标准进行修整,小标本应当多切几张以便临床医生读片;④捞片时需做好核对工作,以防止混淆;切完一个蜡块后需做好刀刃清洁工作,以防止污染情况;捞片时尽量将组织放置于玻片中央,以确保玻片美观性;⑤切片前先安装好刀片,调整切片厚度及切片角度,确认标本组织类型,根据组织的不同采取不同切片标准,切片前检查切片机的角度并进行调整固定,即刀座的角度约为10°,夹具的上下两边与刀刃平行,左右两边与刀刃垂直。预备切片和正式切片过程中所有角度均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动。通常情况下组织切片厚度为3~4 μm,淋巴结切片厚度应为2 μm,脂肪相关组织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厚度。

2.6 组织染色与制片方面对策

为确保切片的高质量,应做到以下内容:①需确保脱蜡彻底性,以防止切片模糊,还需及时更换脱蜡液;②对染色及分化程度加以控制,做到对比鲜明;③切片后需迅速放置于二甲苯中,以防止雾气出现;④使用中性树胶封片时需注意浓度,既不可过稀也不可过稠,以确保切片质量。

3 小结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全面发展,病理诊断凭借其高度准确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病理技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病理技术的质量,因此需做好病理技术质量控制。而病理技术各项工作存在环环相扣情况,每个环节均可影响最终切片质量,进而影响病理诊断,因此需总结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确保病理切片的质量。

猜你喜欢

申请单切片技术人员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PDCA 循环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书写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分析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目分析及应对措施
我院检查申请单流程设计与应用
PDCA循环在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