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绪舒缓干预在高血压院外护理中的应用
2021-04-11包玉娥
包玉娥
泰安市中医二院护理部,山东泰安 271000
高血压患者的负面情绪将对患者血压调控效果及预后造成较大负性作用,以往的心理干预多以劝慰开导、行为调整为主,其起效慢、效果不理想[1]。情绪舒缓干预为中医情志护理与穴位刺激治疗之精髓,被广泛应用于负面心理情绪干预, 具有释放消极情绪、缓解心理创伤的作用[2-4]。情绪舒缓干预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采取穴位刺激结合神经语言学干预,快速、有效的心理干预具有释放负面情绪的临床价值。该研究选择该社区2018 年1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 从患者心理、生理状况、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入手,探讨基于情绪舒缓干预在高血压院外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社区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诊断上均符合2015 年中华医学会高血压学组诊治指南标准者;年龄50~70 岁;入组时均存在明显焦虑和抑郁;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检查治疗配合。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全身感染者;凝血功能异常者;聋哑人群等。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40 例。 观察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50~70 岁,平均(65.4±2.1)岁;高血压病程10~25 年,平均(13.1±1.2)年。 对照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50~70 岁,平均(65.5±2.0)岁;高血压病程10~26 年,平均(13.2±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组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干预方法实施慢性病常规社区护理干预,即由社区护士专职负责,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
观察组干预方法:①组建情绪管理专职团队。 实施过程中,以集中干预为主,居家练习为辅,干预周期为2 周。 在干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尽量保证在10 人左右,对各组患者进行集中干预,确保干预措施的切实落实, 干预频率为每间隔3 d 进行1 次,持续30 min/次, 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与学习积极性适当延长,但应尽量控制在60 min 以内。 情绪调控需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 先进行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并闭眼冥想。引导患者回想并说出针对高血压困扰的难题,如血压控制不理想、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目前使用降压药导致的不良反应等,并以以上情感体验为主导,采取数字评分法对患者负性情绪强度进行评价。②情绪脱敏干预: 告知患者实施过程中保持头部静止,深呼吸3 次后进行,实施步骤分别为闭眼、睁眼、保持鼻尖不动眼球往右下方看、 眼球往左下方看、眼球顺时针转一圈、眼球逆时针转一圈、哼唱自己喜欢且欢快的歌曲等, 以上多个步骤重复3 轮为1 周期。在此过程中按压相关穴位,提高大脑平衡协调及情绪释放能力。③效果反馈。每次进行过程中,患者可将实际感受与体验进行及时反馈,小组成员针对患者反馈意见进行针对性改进。
1.3 观察指标
随访3 个月,比较干预后两组循环功能,统计两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 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定分别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生活质量以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生活质量评定,睡眠质量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评定。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循环功能
干预后3 个月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循环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循环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分)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142.6±4.1 161.9±9.3 12.010<0.001 95.3±3.2 105.3±4.2 11.978<0.001 81.6±3.2 94.5±5.1 13.551<0.001
2.2 焦虑、抑郁情况
观察组干预后3 个月仍存在焦虑和抑郁的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3 个月后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n(%)]
2.3 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
干预后3 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干预后3 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干预后3 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41.3±1.9 73.5±3.5 51.137<0.001 47.5±1.3 75.6±2.5 63.070<0.001
3 讨论
高血压被认为是当今影响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内科疾病,且以原发性高血压占大部分,该病发病过程及预后与患者心理状况存在密切相关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被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5-7]。研究称[8],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合并焦虑者超过30%,合并抑郁者超过40%。 且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是导致血压升高, 影响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该研究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负面情绪,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情绪舒缓干预,比较干预后3 个月两组循环功能指标发现,干预后3 个月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42.6±4.1)、(95.3±3.2)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61.9±9.3)、(105.3±4.2)mmHg(P<0.05),心率为(81.6±3.2)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4.5±5.1)次/min(P<0.05)。与刘玉珍等[9]结果提示的干预后收缩压在140 mmHg 左右,舒张压在95 mmHg 左右,心率在80 次/min 左右的结果相一致。 证明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情绪舒缓干预能更好地调控患者血压,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同时针对干预后3 个月两组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情况对比发现,干预后3 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得分分别为(41.3±1.9)分、(47.5±1.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5±3.5)分、(75.6±2.5)分。以上结果与相关研究[9]提示的干预后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得分达到45 分左右的结果相符。说明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情绪舒缓干预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睡眠质量有积极意义。 最后比较干预后3 个月两组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发现,干预后3 个月观察组仍存在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分别为5 例(12.5%)和6 例(1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 例(42.5%)和18 例(45.0%),与相关学者[10]实施干预后,焦虑、抑郁患者比例降低至15%以内的结果相符。 进一步证实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 实施情绪舒缓干预,对缓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负面情绪有积极意义。
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该研究观察组实施的情绪舒缓干预, 在干预过程中通过穴位刺激与提示语默念,在采用神经语言学技术同时,正反馈的刺激相关穴位,提高大脑平衡协调及情绪释放能力,加速脑内神经传导活动和认知处理的速度,促使患者更好地提高主观能动性,提高战胜疾病能力,重新认识和接纳自己,有效且快速地消除大脑中负性情绪,改善患者自我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主动参与降压治疗的积极性,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更好地调控血压,减轻负面情绪,改善生理功能。
综上所述,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情绪舒缓干预,可更好地调控血压,改善生活习惯与体型,提高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进而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