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2021-12-03哈尔滨师范大学单丹丹

亚太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哈尔滨师范大学 单丹丹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了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而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地将文化自信融入进来,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加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多层次、多维度探索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就要从文化自信中汲取文化的力量和精神,凝聚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底气。

一、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

文化自信,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政党,对其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以及充分肯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来源是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只有对于本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才能形成民族文化影响力,才能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指引自己追求什么、反对什么、要朝什么方向走。但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文化自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强大的心理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民族繁荣和发展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事业,其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至关重要。如果有民族的文化自信,就能时刻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和基本立场。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来说,具有增进人民福祉和凝聚民心的重要作用,是衡量国家繁荣富强的一个重要标尺。因此,将文化自信的强大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使其建立文化自觉,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走好人生路;才能在前进的路上不被困难吓到,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干扰迷惑,做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融入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论述,没有形成系统、多元的融入途径。教育方式以课堂授课为主,通过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知识、获得感悟。除课堂外没有其他环节去把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除了考试也没有真正检验融入效果的途径。另外,理论讲授内容多,文化自信真正用于指导实践少,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教师也无法用更好的方式将文化自信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直接与学生的现实表现结合起来,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融入方法陈旧,内容与形式枯燥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比较保守,主要方法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否将文化自信讲好、讲透、讲到学生心目中,现状并不乐观。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存在诸多问题,课时量大、班额大、学生抬头率不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认同度还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张力无法凸显,文化自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接力伟大的历史重任,大学生既是承递者又是担当人,其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是追寻中国梦、共筑中国梦的有力感召,是夯实民族信念并为之奋斗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从源头着手,扎实大学生文化自信信仰,多方联动,加强引导,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文化自信。

(三)融入效果不佳,评价机制不完善

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蕴含着人类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少评价机制,没有评价就没有效果,问题也不会显露。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何,靠大学生整体现状来检验。当下,大学生面临众多挑战,大众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侵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学生只是表面认同,内心没有形成文化认同和信念的坚守,没有自觉地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道德中的力量变成行动的动力和指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中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合力。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诸多评价机制,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以显现,使得教育者能够正视问题,并且激励大学生把获得的文化的力量自觉地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去,让大学生理解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

三、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路径

(一)拓展融入形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

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首先要打造高效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应该把目光放得更为宽广一些,可以从课堂走向户外。我们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也可以达到提升文化自信、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目的。另外,通过社团、志愿服务、团活等大学生喜欢参与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园扩展到校外。

(二)创新融入方法,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人文素养,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的,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自己,一般都较为注重专业技能的发展和提升,而经常忽略精神层面的智慧和修养。在中国文化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理论研究层面的智慧成果,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宝贵内涵。因此,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也就意味着要将中国文化带来的自信融入其中,这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高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文化自信贯穿始终,可以在校园内逐渐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辩证思维,理性对待和评价本国文化的发展与壮大,也能够用文化自信的观点学会审视自我、剖析自我,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完善评价体系,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评价体系就是高校文化育人品牌的特色组成。高校文化育人质量评价应时而兴、顺时而为、适时而谋,具有回应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关切、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进入质量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价值功能和时代意蕴。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中,成绩往往占据较大的比重,在评价的维度和方式方法上较为单一和死板,而文化自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融入,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通过文化自信相关教育教学内容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际表现中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高校在不断理清文化自信与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可以将其他相关评价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将文化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他们的创造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高校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当中,一方面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等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相互作用,共同进步。但文化自信工作的开展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形成了不少的成果,自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意识到问题并正视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的责任担当,是一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担当,是一种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责任担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文化的赓续下激活时代的活力和动力。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