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2021-12-03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唐林兰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罗 丽 唐林兰
一、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
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发展不充分,教育资源分配处于劣势,学前教育起步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第一,财政投入较少。政府没有明确的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农村地区幼儿园多为自办自营的私立幼儿园,园所规模小、物质环境差,如班级采光、基本卫生、设施设备、饮水与盥洗等情况普遍较差;硬件设施缺乏,如消毒设施、儿童玩教具等基本没有。第二,监管制度不健全。尚未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监管制度,对办园要求和幼儿教师的监管未能落实。第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一是幼儿教师数量短缺,幼儿多、教师少,师幼比例失衡,教师工作量大、负担重,教师职业倦怠明显;二是幼儿师资队伍不稳定,农村幼儿教师承担的工作量大、薪资低、医疗等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地区幼儿教师职业满意度低,大部分农村地区幼儿教师改行或利用招考等进入公办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三是农村地区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学历层次偏低,通过调研发现,在农村地区幼儿教师队伍中,教师学历以初中和中专为主,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较少,且幼师专业的教师占比低,除此之外,教师的年龄、职称结构也不合理;四是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外出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少,县乡镇幼儿园、公民办幼儿园培训指标不均衡,培训内容统一化,针对性不强,较难借鉴应用到农村幼儿园实际教学中;五是教育观念滞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不科学,教育质量不高,农村幼儿教师缺乏正确的儿童观,不能准确理解把握学前教育目标和践行相关政策要求,盲目满足家长需求,教学内容小学化倾向明显,忽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四,教师职业倦怠明显,专业成长缺乏活力。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工作时间长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工作中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严重挫伤了农村幼儿教师的积极性。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发展教育是“治愚”和“扶智”的根本手段,能有效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起步晚、底子薄、欠账多、发展缓慢,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在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计划中,统筹协调农村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精准扶贫推进过程中,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如下。第一,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实施精准保障。教育经费向农村、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倾斜。第二,大力发展农村地区普惠性幼儿园,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农村幼儿园数量不断增加,幼儿入园率不断提高。同时,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购置配齐保教和生活设备设施,推动农村地区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第三,农村幼儿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各地不断进行各种探索,如利用中小学教师转岗或分流、招录特岗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等方式扩充学前教育师资数量。同时,逐渐优化幼儿师资素质,如教师学历不断提升、专任教师数量不断增加,提高师资质量。第四,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把教育脱贫攻坚和信息化进行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研训平台,便于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偏远地区就地灵活开展教师培训,助力教师提升专业水平。
三、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持续发展的对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基。农村学前教育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取得了有效发展,在已有基础上持续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水平与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学前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发展面临重重困境,要实现党的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的目标要求任重道远。
振兴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部分,农村学前教育是乡村教育的基础,要振兴乡村教育必然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阶段,在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趋势下,应给予农村学前教育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促进其不断发展,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探讨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路径,持续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得到了发展,分析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措施与取得的成效,有助于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一,扩充师资数量,提升师资质量。农村幼儿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需要扩充农村幼儿教师数量,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完善教师补充政策,继续补充农村幼儿教师数量,以每个教学班配备“两教一保”为准,核算农村幼儿教师缺口,通过定向培养、特岗计划、支教制度、教师双向交流机制等继续补充农村幼儿教师数量,健全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保障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各项福利待遇政策要落实,统筹核算经费收支,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薪资,参照公办园教师的薪资收入,合理确定民办园教师的薪资待遇,在教师编制、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优先考虑农村幼儿教师,让农村幼儿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建设一支人员稳定、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
第二,健全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机制,提升师资水平。改变以往“重使用,轻培养”的现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探索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结合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园长、教师的全员轮训和定期培训制度,为农村学前教育量身制定针对性强的师资培训方案。通过国家、省、县三级培训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线上线下培训,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培训,在全员参与培训基础上进行重点培训,如新教师入职培训、骨干教师提升培训、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补偿性培训等。为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可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农村幼儿教师不局限于仅外出参加理论学习和跟岗实践,可以引进专家学者进园培训指导。
第三,改善幼儿园办园水平,提升保教质量。农村幼儿园硬件设施应达到相关标准,如园舍的建设、玩教具和图书配备等应符合标准化办园要求。同时,应当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合理布局空间和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安全、丰富的学习生活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保教理念,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保证幼儿在园期间锻炼适宜、营养均衡、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第四,健全监管机制,推动农村学前教育不断发展。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需要全方位的监管机制做保障,一是建立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监管机制,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必须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能,认真评估财政投入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公平性。二是健全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监管机制,政府要组建督查小组,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与指导职能,形成督查的常态化。三是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安全管理,为幼儿创造健康、安全的成长空间。
第五,完善农村学前教育办学体制保障,继续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形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重点抓好乡、村两级学前教育发展。继续推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形成公办民办互为补充、多元并举的办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