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中医本科生古医籍阅读能力的教学改革探析

2021-12-02承德医学院孔令娟计小清杜英杰

亚太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医籍本科生教学模式

承德医学院 孔令娟 计小清 刘 岩 杜英杰 熊 鑫

现今的中医学基础课程多是以前经典医学的案例,蕴含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随意打开一本古典医籍,都可以看到其中晦涩难懂的文字,然而书中对这些的解释并不是非常详尽。如果仅照本宣科,学生只是简单对一些内容有印象,能够应对学校组织的考试,并不能将其真正地应用到实操中,或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手忙脚乱。除此之外,有些中药有很多的习性,书本中的知识很多具有针对性,如果不通过阅读古医籍拓宽知识面,很难继承中医的精髓。但古典医籍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重要,需要学校和教师一起努力,精心进行研究并设计相关实施方案,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计划,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课程、教材、教学方案进行变革,本文就此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现阶段中医本科生古医籍阅读能力

面对中医学科内容的细化与经典基础课程教学的课堂时间压缩,再加上学生自控能力弱、存在畏难心理的情况,现阶段,中医本科生的古典医籍阅读能力逐渐减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简单的理论表面,并未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真实意义,对于书本中存在的难点知识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因而对很多知识的了解都只是浮于表面。所以,学生在阅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学生敬而远之,对于经典古医籍不敢读、不愿接触,久而久之就会缺少了解的兴趣。二是学生当前的阅读面过窄,只是阅读一些较为熟知的中医经典,不愿意请教教师,学习其他的古医籍,不清楚哪些经典医籍对提高自身技能有用。三是很多本科生自身控制力和自觉性较差,再加上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根本提不起古医籍阅读兴趣,同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医学学习中,古医籍阅读没有实质性作用,认为只要掌握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即可。因此,当前本科生医学典籍阅读能力普遍下降,各学校对于阅读能力的教学改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这方面的研究及优秀案例很少,对于古医籍阅读能力的改革教学我们还需要不断进行摸索,以建立较为完善的体系,彻底从多层级进行设计改良,切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主体参与性,让阅读习惯贯穿中医学学习全过程,顺应社会需求,为医疗体系输出合格的人才。

二、提升中医本科生古医籍阅读能力的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当前中医本科生古医籍的阅读能力薄弱、缺乏动力和兴趣,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的情况,学校必须严格重视此问题,并针对教学实施进行改革,合理规划教学实践,真正提高学生的中医水平。

(一)教学改革模式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目标较为模糊,同时还存在一些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非自己想学,有调剂的、听从父母意见的、盲目随从他人选择的,因而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反而会迷失自我,缺乏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只是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粗略学习书本内容,仅听教师讲课,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和途径单一。本科中医的学习也不乏这样的学生,对于古典医籍的阅读更是不用提。面对当前学生对于古代医学典籍阅读能力的下降,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调查与钻研,清楚学生对于古医籍阅读时间较少的原因,是出于学校课程设置,还是缺乏兴趣,又或者是不知道如何选择书籍。其次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良,合理地设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为此,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

1.了解学生阅读古医籍的瓶颈。一方面,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组织召开学习交流会,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中医本科生在古医籍阅读上存在的困难及当前状况,总结分析问题的根源,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详细记录。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尊重学生,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改变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有关教育部门应该组织研讨会,召集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及时针对当前中医本科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课程开展遇到的难题进行探讨,协同学校合理设置有关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课程,加强学生古医籍阅读。

2.改革教学方式。对于本科中医学生来说,很多文献类课程教学的执教者观念比较传统、授课方式过于单一,还是简单地设定条条框框,一味输出。但要想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必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灵活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构建功能互补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学会利用互联网平台资源更新教学内容,扩大阅读量,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3.改变古医籍阅读能力的考核。很多学校对学生古典医籍的阅读能力考核都侧重于理论知识,采用试卷的形式进行最终阅读的评定。这种考核方式既缺乏新意,又不能切实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应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革。可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考查比例,增设内容背诵与实践能力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医籍阅读的内涵,指导其重要性,从而也能发现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考核后给予指导。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

1.切实改变课程设置。由于中医学习存在很多难点,古典医籍数量多,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之间共同努力,才能够高效、全面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由此,学校教授中医文献类课程的教师可以进行集中研讨,集思广益,进行教学方案的设定,优化课程内容,避免设置相同的教学内容,占用本科中医学学生的阅读时间。同时要能够在各学科教师的共同配合下,有效简化教学设计,兼顾各方。另外,还应有学校教务处的支持,针对各科教师联合调查总结形成报告,合理安排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间,适当增加实践时间,促使学生有更多的古医籍阅读时间,通过一些教学资源不断扩充自身阅读量。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预留作业,引导学生自发结伴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并针对小组选取的内容侧重点进行记录,在正式课堂上进行班级分享。通过协同合作,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阅读内容进行展示,既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图书资源的应用,又可以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三)优化设计课程内容

在本科生中医学学习过程中,课程设置上虽然分文理科,表面上看它们之间没有联系,但实际联系紧密。因此,教师的教学课程内容设计应该避免“单打独斗”,多进行教学交流,规避内容上的交叉重复。根据现有的不同教学任务,统一制定教学目标,对本科中医学的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制作教学链课件,供全体教师共同使用。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扩充,可有效减少学生的知识层次差异。

(四)对学习过程中的课程进行改革

现阶段,大学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考核主要采用期末加期中的试卷评分形式,因而学生在平常不注重相关理论知识的阅读学习与记忆,大量学生在考前进行突击,临时进行知识积累,这导致很多学生基础不扎实,无法很好地将阅读或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因而,教师可以在日常增加对学生的考核,将教学过程中的日常考核增加到学生的综合评定中,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如在学习中药学时,适当要求学生进行经典文段的朗读,如《神农本草经》《药性赋》,记忆名句名段,在班级内选定6—7名学生作为评委,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最终取定平均分进行成绩记录,作为学期末学生成绩给定的依据,以便增强学生日常学习与阅读的动力。

综上所述,中医本科生古医籍阅读能力的养成与学校、教师、自身都密不可分,其阅读能力的养成与以后的医学修养和综合专业素质的提升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该进行科学引导,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古典医籍阅读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继承和传扬中医文化精髓。

猜你喜欢

医籍本科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3种医籍考对比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
医籍整理“群体事件”现象、由来及避免其再次酿发的对策思考
历代有关医籍中导引内容之评析(续完)——兼再述导引之内涵与外延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