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演奏歌唱性技术的训练研究

2021-12-02万雪晴

艺术品鉴 2021年14期
关键词:单音织体高音

万雪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演奏者不仅要训练自己的听觉,还要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如各种演唱形式的声乐作品,中外乐器的独奏、重奏,乃至交响乐、歌剧、舞剧音乐等)来了解和熟悉不同的音色,丰富自己对声音的想象力。演奏者在弹奏歌唱性旋律的时候要注意倾听自己的音乐,用听觉去判断优美不优美,以使自己演奏的音乐更加的丰富和完美。

一、歌唱性旋律的弹奏

歌唱性旋律的弹奏是演奏技术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谈到手指独立性时曾提到手指的动作是垂直方向的,这是一个基本概念。在弹奏颗粒性强的、明亮的句子时,需要这样的触键。

音乐,既然是一门通过音响来表达情感和表现动态形象的艺术形式,那么,从作曲家对歌剧人物演唱声部的设计、管弦乐的配器中就不难看出,具有不同特质并给人以不同感觉的嗓音或乐器声同样也会被作曲家赋予特定的情感涵义。我们对音乐语汇中这一极为独特的要素的认识,仍然是通过钢琴演奏开阔眼界后才获得的。当我们演奏歌唱性旋律时,与垂直方向的触键是有区别的,要注意触键点和触键速度。手指的触键不是指尖的“点”,而是用靠近指腹的“面”,手指放平一些,用肉垫较厚的部位去弹。从上臂到手指要有一定的紧张度,手指触键时要非常的轻盈和小心。

以上是从技术上来分析歌唱性旋律的弹奏的。如何把优美如歌的旋律在钢琴上“唱”出来,最重要的是演奏者的内心要有音乐,要跟随旋律的起伏,还要感觉到旋律进行的倾向性、和声的紧张度,以及音乐的高潮、收尾,演奏时要用如同讲话般的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弹奏。

二、演奏手法的连贯

由于钢琴的表现力非常丰富,所以钢琴演奏者的手指出于不同的需要经常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演奏快速音阶织体时手指就像敲击木琴的槌子一样灵活准确;在演奏庞大的多声部和弦织体时手指则像吹奏铜管乐器一样贯通有力;而在演奏富于歌唱性的旋律时手指又要像拉提琴的弓子一样连贯、稳定且富于变化。

连贯奏法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无论手指是弯曲还是放平,在下键之前都不宜将手指抬得太高,对于习惯将手指放平的演奏者而言甚至可以不抬手指。

(2)手腕要积极地移动、调控,以确保力量重心的平稳转移。

(3)手臂要有一定的“下垂感”,演奏旋律时手指下键的力量主要来自手臂自然下垂所产生的重力,因此保持手臂适度的松弛非常的关键。

(4)演奏者的上身躯干在必要时要向旋律发展走向的方向移动,以保证整身重心的平稳及对手指和手臂的支持。

不同织体形式的旋律对“连贯奏法”的使用要点也是不同的。

单音或以单音为主的旋律演奏的要点。这种旋律织体形式是钢琴作品中最为常见的旋律形式。这样的旋律大多存在于钢琴音色最柔和的音区,当然也有单音旋律出现在低音区或超高音区的情况,但这通常是作为复调旋律或色彩对比的需要而出现的。在单音旋律出现时一般不会有太过复杂的伴奏织体,因为过于复杂的伴奏织体、特别是低音区的伴奏织体容易盖过高音区的单音旋律。

在演奏单音旋律时,演奏者的手指无需抬高,甚至可以完全贴键演奏。因为高抬手指不但浪费力量和时间,也不利于对下键速度的控制。在旋律中前一个音向下一个音过渡时,力量是从一个手指“滚”到下一个手指上,而非每弹一个音都要重新发力。手指下键时力量要缓和而充分,既要将琴键按到底,又不能发出过于强硬的声音。在单音旋律的演奏中尽可能地不出现“音头”。演奏者在演奏中既要注意手指、手掌力量的转移,更要注意手腕的调节作用。因为手腕主动积极地移动调节是手指力量平稳的先决条件,离开了手腕的调节,对手指的自如控制则无从谈起。

但对于个别手指力量极强、手臂粗壮的演奏者而言,也可以采取较为直接的触键方式。这种触键法可以让每个音都发出大而通透的音响,以保证在发出下一个音之前,前一个音的音量没有明显的衰减,从而使整条旋律都能得到持续的连接。但这不利于较为舒展开阔的旋律的演奏。

以八度、双音及和弦为织体形式的旋律的演奏要点。这种旋律织体实际上是单音旋律织体的丰富和变形。特别是和弦和双音织体旋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双音或和弦的高音是旋律,而下面的音则是起到支撑作用。这种旋律织体的演奏需要手指有力的支撑、手腕敏锐地调节以及整身力量的通畅传导等。

与快速八度跑句所不同的是,在弹奏旋律性八度时,演奏者的手腕不需要主动发力,而只起到调节与带动的作用。与弹奏单音旋律相同,八度旋律的弹奏同样要注意缓和的下键和力量的转移,只不过这种力量的转移不再是从一个手指到下一个手指,而是从一个把位转移到另一个把位。

弹奏连贯的八度旋律的一般规律是:八度音程的低音用大指弹,高音则根据情况选择3、4、5 指来弹。当旋律音的距离在三度以内的时候,可以采用换指的方法来保持连贯。一般是4、5指之间的互换,遇到连续黑键时也可以使用3 指。当旋律进行的跨度较大时则不必变换指法,以保持一个固定的手型,便于在移动中准确触键。

在多数情况下,旋律性八度的高音要弹得更突出一些。由于旋律性八度一般都是出现在右手,弹奏高音的手指通常是力量较弱的4、5 指,因此在弹奏时要有意识地将重心偏向于高音一端。突出八度旋律的高音,在旋律性和弦的弹奏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和弦的高音没有充分地突显出来,旋律的线条感就得不到美好的展现,会给人一种模糊感受。

旋律性和弦的演奏要点与旋律性八度的演奏要点基本一致,但也有区别,在弹奏旋律和弦时,右手既要弹高音旋律,又要弹和声,既要用一只手弹出两种不同的音色和力度。因此在弹奏时手掌要向外侧略微倾斜,高音下键一定要深,而下面的和声声部的声音一般不需要太明亮,但在一些音乐情绪特别激昂的段落,需要管弦乐队全奏般的效果,和弦的高音需要弹得更加明亮有力。

三、旋律演奏的设计

如果钢琴演奏者已经有了控制音色的能力,又掌握了各种旋律织体的演奏手法,那么他就具备了歌唱性技术的基本技巧。但是要想将旋律弹得优美动人,除了要有良好的乐感外还需要学习一些旋律设计方面的规律。

音乐旋律演奏的设计不像数学、物理中的运箅有现成的公式,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胡乱地设计,它是有一定的规律的。特别是在古典乐派作品的旋律中,旋律的起伏如说话的语气一样,要“说”得有礼貌。我们以莫扎特的《C 大调奏鸣曲》OP.545 的主部主题为例进行说明。这是一个4 小节的简朴主题,右手旋律可分为两个乐句,左手伴奏是最简单的主、属功能的分解和弦织体。首先我们要明确节拍及其强弱规律,即可找到这条旋律中的四个支点音,即每小节的第一拍(强拍)上的音——c2、b1、a2、g2音。由此可以看出,第一乐句的支点音是c2和b1,是小二度的下行;第二乐句的支点音是a2和g2,是大二度的下行。其规律可总结为:旋律强弱的起伏与旋律音高的起伏是基本一致。

依此规律,第一乐句中的一音和第二乐句中的a2音,既是强拍又处于旋律走向的高点,理所应当要弹得强一些,而b1和g2音的弹奏要比前两个处于强拍位置的音要稍弱一些。整条旋律的最高点在c3音上,它是整条旋律的高潮。第二乐句的音区整体高于第一乐句,是第一乐句的递进。也由此得出旋律演奏设计的另一条规律,即在旋律中高潮出现前的部分要适当地抑制,为其后的高潮做好铺垫。

休止符在音乐中只代表音响的休止而非意味着音乐的停止。在音乐旋律的演奏设计中,休止的地方虽然不用都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但要把无声的休止符和有声的音符看得同等重要。这也就是旋律设计中的第三个规律:停顿和休止时演奏者的音乐思维不能随之停顿和休止,要把休止当成从前一个音迈向下一个音的过程,也就是做到音断意不断。因此在弹完c2音后,演奏者的内心听觉应立即转到33 音上,并做好充分的弹奏准备,如此才能使整条旋律浑然一体。

如贝多芬《G 大调OP.49,No.2 副部主题》的音乐片段为一个16 小节的副部主题,可以将其看作是带有反复的8 小节旋律。为了在旋律的重复中创造新意,即旋律出现反复或是重复时,每次的重复在处理上要略有不同。至于不同之处在哪里就交给演奏者进行艺术处理和自由发挥了。比如可以把前8 小节处理得轻一些,后8 小节强一些;也可以前8 小节作渐强,后8 小节作渐弱,或者反过来处理。同理,在此旋律的开头弱起第二拍的三个重复的a1音也要弹得有所变化,也就是在旋律中出现同音连续重复时要弹得有所变化,变化的方式要根据旋律的走向和性质来决定,通常是逐音加强。没有变化的重复不仅没有增加旋律的美感,反而破坏了美的延续。

以上所举的两个例子都是古典乐派作品中的旋律。而在浪漫派、印象派以及现代作品中旋律的设计就不会有那么多限制,演奏家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充分展示自身的音乐个性。浪漫主义过多地着眼于演奏技巧,炫技之风也开始日益显露;加上受浪漫主义抒情之上思潮的影响,一些出现在钢琴音乐中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沙龙气息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音乐作品的艺术质量。但是不论怎样,这些钢琴演奏家对于钢琴技术和演奏技术的发展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但我们所说的旋律设计的规律在大多数情况下仍具有指导意义,这些规律都将使音乐表现得更自然、更符合人们的听觉惯性。

四、结语

歌唱性演奏训练不但能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技术,而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演奏者本身产生很多其他方面的影响。

猜你喜欢

单音织体高音
早春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一种主字母体制安控指令检测采样优化方法
Serendipity: Seizing the Toned Picture of Poetry in the Light of Prosody*
音乐艺考生需要牢记的五大考试战术
视唱练耳听力训练的方法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