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守望:都江堰紫薇花瓶视觉形态审美分析与文化内涵研究*

2021-12-02邱月

艺术品鉴 2021年14期
关键词:瓶身紫薇盆景

邱月

依托四川盆地宜人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川派盆景逐步形成并发展为国内五大流派之一,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是汉民族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其历史可追溯到东汉,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主要分为川西与川东两种风格。而川西风格以成都为中心,分布于都江堰、温江、崇庆、新都、什邡等地。

在都江堰,著名的离堆古园就有一独特的紫薇桩头盆景,称为“镇园三宝”1或“桩头六宝”2之一,高约5 米,其茎干经过川派盆景典型的蟠扎技法构建出精巧的镂空花瓶,瓶冠有花枝生出,如瓶中插花。令人赞叹的是该树历经1300 多年的风雨,每逢夏秋之际,花开达百日,民间认为是兴旺发达的象征。在其教义中紫薇称为紫微星下凡,故该树又被尊为圣树。

成都及周边地区,紫薇的栽培始于唐代,其优势在于树姿舒展、花枝繁茂,枝条易于蟠扎、耐修剪且融合性强。塑形时需要在“干形”和“冠形”上下功夫,即实现“乔化”,而花瓶的形式恰恰集中展现了这两方面特色。

离堆古园的园艺师杨茂盛老先生,已在100 多岁之际因养护紫薇花瓶过程中受伤而离世。其弟子罗先龙也已逾70 岁,笔者在他位于崇义镇界牌村的园子中见到他耗费毕生心血潜心培养的紫薇花瓶,十多个,6 米多高,整齐排列,一眼望去,相当震撼。

一、基于视觉心理的图像形态解析

远望花瓶,形态古朴、沉稳厚重。从下到上,茎干色由暖到冷:黄褐色、灰褐色到褐绿,昭示岁月的流逝(紫薇年龄越大茎色越黄)。瓶冠的绿叶与紫花,因明快而强烈的冷色点缀使花瓶更加精神。整体形态上下相映生辉,少而不空,视觉上给人一种磅礴大气之势。

近观,首先吸引眼球的是凹凸有致的瓶身,通过茎干巧妙编织形成光滑流线型曲面,呈“S”形的柔和迂回,其曲度精到细微。瓶身表面,网络状的表层布满倾斜线条,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动力保持着悬而未决的平衡态势。那参差的线条构筑起大量的菱形基础单元,编织出不同量度的拉伸与变形,产生具有雕塑感的曲面以及不规则的重叠空间,具有“视幻意义的形态”,给人以恢宏无限的视觉张力,老辣而霸道。这种几何化编织具有数理秩序和机械的冷漠感,是一种理性的形态构成。

瓶冠则保留着轻盈多姿而飘逸的有机形态,展示出自然界生命体的勃勃生机。此处打破瓶身原有网格秩序,用流动而有弹性的“自由生长”曲线构成具有活力且温暖的形态,同时也是一种貌似“无为而治”的偶然形,高低穿插,顾盼多姿,灵动生气。顶部之枝体现“气的承接贯通”和“势的生发转折”,与严整的瓶身老干对比,呈现一种稀疏放松的形式,吸引观者注意并唤起情感与思维。

二、基于四维设计的时序季相诠释

冬观虬枝:顶端枝干裸露,清旷萧疏,但质地精神,极具分量感,主干之势直插向上,与多个旁支交叉后其依旧占据视觉主导,制造出紧张矛盾的空间感,为平衡这种矛盾,设计师有意将主枝向侧边进行蟠扎而产生拐弯,形态由“开”转“合”,由“危”转“安”。潘天寿曾说:“画须站得住,故不可不重布局结构,亦即取舍、虚实、主次、穿插、疏密、斜正、掩映、撑持、开合、呼应等原则。”3如同国画,花瓶蟠扎也需苦心孤诣,讲究“造险与破险”。

春观嫩叶:顶部点点绿意,郁郁葱葱,在静寂冷逸中穿透出流动的温情。如同高手作画,笔简而意赅,给人一种跳跃的韵律感,引发轻松而抒情的意味。瓶冠的簇簇新芽与下部的网络状瓶身形成对比,意境悠远。

夏观繁华:赤日炎炎,万花疏淡,花瓶顶部花枝繁茂、层层叠叠、串串成穗,袅娜妩媚,风致可人。《群芳谱》云:“紫薇花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妖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而南宋《全芳备祖》的作者陈景沂则赞为“花之圣”。

秋观蒴果:川派盆景追求乡情意味、花果效应。这时的树叶逐渐革质化并转黄,瓶冠挂着球形蒴果,压弯了枝条。最终果实裂开了,让人联想到大笑之人露出白牙的情形。

不论在怎样的时节,瓶身的“骨”与瓶冠的“气”相对照回应,生成布局上的起、承、转、合之势,“运”和“势”统一于一体,凝结成永恒的力的结构,将“沉稳”和“险绝”同时展现出来,与园艺师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深厚功力是分不开的。

三、基于创作主体的心路历程研读

罗老先生告诉笔者:该花瓶是由5 株紫薇围合成椭圆形后通过多年的蟠扎编织而成。他在盆景图式构成上深受其师的影响,其师傅正是赫赫有名的川派四大家之一的杨茂盛。他曾刻意于师傅的章法和技巧,如“掉拐、对拐、曲干式、枯干式、扭旋式、屏风式以及游龙式”等。而师傅却强调对自然生命的体验,认为只有需要尊重植物的生长方式才能创造出的“深与物化”的花瓶图式。他在多年实践中反复体验,逐渐形成个性化的技巧和语言风貌。另外,他还对传统的“圆形围合”技法进行创新,改用椭圆形,做到“占地面积小,外侧风压少,可以用更少的植物材料来维持结构”。

四、基于千年沉淀的文化内涵挖掘

作为我国传统花卉,紫薇以其特质受到文人墨客青睐。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有“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赞其不与群花争春,风骨淡雅高洁,将最亮丽的时段放在火热的夏季,可以想见其生命形态的韧性。杨万里也有诗云:“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唐孙鲂的《甘露寺紫薇花》“赫日迸光飞蝶去,紫薇擎艳出林来。”充分展示了夕阳中的紫薇“艳丽灿烂,平凡而高贵,和谐而美丽”。

(一)官样花卉与官家园林的和谐同构

刘禹锡有《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云:“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绶花。香闻荀令宅,艳入孝王家。几岁自荣乐,高情方叹嗟。有人移上苑,犹足占年华。”紫薇的颜色与古代官员结于腰间的绶带相似,故亦称“紫绶花”,由此与官家产生一定关联。

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庭院中就有两株紫薇。祝和父云,“此木生林野,自唐家置丝纶,托根其下,常陪词臣挥帝制,因号紫薇。”唐代开元元年,中书省为国家最高的政务中枢,因其庭院内紫薇花盛开,中书省改为“紫微省”,而中书令变为“紫薇令”,杜牧就被称为“杜紫薇”。白居易也任此职,并写有:“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另一方面,唐宋或更早的时代,成都平原就出现了官家园林,是由官署出资修建、维护管理且对公众开放的园林,占地面积往往不特别大,多为入蜀官员生活起居之地。相比皇家园林,它更显自然雅致;相比江南私家园林,它又更质朴。其轴线两侧的空间园林绿化相对自由灵活,主要在山水植物上花工夫,形成自然朴实的园林风貌。4西晋末年李雄据蜀时,都江堰离堆古园是官方为蜀中贤士范长生而建的“范贤观”。北宋时,因袭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故事,改范贤观为“伏龙观”,为川派官家园林的典范。那株千年紫薇花瓶就发现于该园,具有“古雅清旷,飘逸乡情”5的气质,与官家园林的文化特色相应和。如同格律体严谨的瓶身,体现古雅的内涵;这里的“清旷”,“清是水木清华,旷是空间疏朗”,正是瓶冠最好的写照,反映了“飘逸”的园林精神风格。而“飘逸自然,放而不野,文而不弱”的特点,也暗合青城山道家的审美倾向。

(二)紫薇花瓶与崇玉文化的内在关联

瓶身由光滑洁净的树干盘曲而成,这里巧妙利用成年紫薇光滑无皮的特点塑造其圆润玉质的质感,与中国传统崇玉文化有着或隐或现的联系。紫薇年年萌生表皮并脱落,而树龄较大的则不再生,从裸露的根系到茎干,其筋脉挺露、莹滑光洁,和美玉“温润、细腻、纯净、坚韧”等特性相呼应,宗白华先生说:“‘君子比德于玉’,中国人对于人格美的爱尚渊源极早”。由此,这种君子人格美的审美意象也自然投射到紫薇花瓶。中国人的“玉之情结”体现着天下大同共生的生态智慧,这又与镂空玉雕般的紫薇花瓶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因此紫薇花瓶被赋予了玉的精华与灵气,提到了至高、至纯和至美的境界。

(三)世俗文化与象征意义的融合相生

传说紫薇是紫薇星的化身。传说除夕时一种叫“年”的动物到处吃人,紫薇星制服它。后来每到春节,百姓人家都要挂紫薇菩萨像以求庇护。故紫薇可以“逢凶化吉,逢吉更吉”。它又是长寿树种,成都、昆明等地尚存长达800 年的植株,仍然是枝叶茂盛,誉为“长寿花”。花开之时,如触树干,整棵树立即会摇曳不止,被称为“痒痒树”,反映川人的趣味性想象。清代词人陈其年曾写道:“一树瞳胧照画梁,莲衣相映斗红妆。才试麻姑纤鸟爪,袅袅,无风娇影自轻扬。谁凭玉阑干细语?”其花色艳丽而灿烂,如云似霞,又称“红满堂”,被赋予了“长寿、富贵和吉祥”的象征含义。

五、结语

都江堰紫薇花瓶在川派盆景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仅归因于独特的视觉形态,更重要的是图像背后丰厚的文化内涵,探寻其民间技巧发展历程和背后的象征意味对于传承与发展作为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川派盆景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 “镇园三宝”指离堆公园中三大树桩盆景:紫薇花瓶、紫薇屏风和张松银杏。

2 “桩头六宝”指离堆公园中六大树桩盆景:除“镇园三宝”外还有紫薇佛掌、玉瓶迎宾和乌龙出岫。

3 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J].新文化史料,1997(04):55-58+60。

4 张渝新.川派古典园林是中国官家园林的典型代表[J].中国园林,2003(04):69-72。

5 张俊峰.成都传统纪念园林的植物文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瓶身紫薇盆景
春日粉妆
附式石盆景欣赏
桌上盆景(外一幅)
百变瓶子
八月紫薇红
游紫薇洞
柚子,变变变
紫薇的传说
Alexander Wang操刀为Evian设计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