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虫篆印纹饰探源*
2021-12-02张小宇管雪辰孙嘉月
张小宇 管雪辰 孙嘉月
一、鸟虫篆印纹饰的界定
(一)曲线方面的界定
鸟虫篆印纹饰的界定,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定义。因为鸟虫篆印纹饰并不影响印章上的字体、字形、字义和字音,而是在基本的篆书基础上,按照审美表现和表现美感的需要,用纹饰来改变笔画线条、笔画形质,最终使其更趋完美,无论方圆,还是弯曲造型,使篆书在原有线条上变形如鸟虫形状,对原有篆书起到装饰和审美的作用,变成繁复的一种意象形书体,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手法夸张,又天人合一。其方寸之间绘制的虫鸟龙鱼,反映着人们心境中的万千世界,极具创意。不仅华丽吸睛,而且又有金石沉稳的气质质,这正是鸟虫篆书最特别的地方,在印章中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因此,鸟虫篆在古代的篆印中占有重要的关键地位。
一般情况下,鸟虫篆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抽象型,把花、草、鸟、鱼之形的线条进行简化,扭曲回旋,又千姿百态,小小方寸之间将自然万象表现得生动灵秀,又淋漓尽致,其最终形成的鸟虫篆犹如一幅图画,禽翔虫鸣,活灵活现,好不生动热闹。另一种是具象形,形状如生,姿势高昂,由花、草、鸟、鱼之变形相融合,布局紧凑,且生动活泼,非常有节奏感。这种具象形的鸟虫篆最常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其同期出土的文物上,比如戈、矛等青铜器之上,数量非常多。其辨别方法非常简单,大多是从字形的笔画、线条的结构中寻找,先梳理出结构,再从结构中品字形,然后再利用上下比较和左右对称的方法来解读。其大多对称,阴阳二边,形体雷同,两相呼应,倒也自成一体,相得益彰。
(二)名称叫法的界定
鸟虫篆印有很多名称,一直以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为虫书、虫篆、鸟书、鸟篆等。在东汉的《说文解字·叙》中,作者许慎提到,秦书有八体,其中就有鸟虫篆。据了解,这是关于鸟虫篆最早的文书记载。而西汉时期,又把字体分为六种,分别为隶书、缪篆、奇字、古文、虫书、缪篆,而鸟虫篆仍是六体之一。虫书,并非是专指虫子。因为古代人称所有的飞禽走兽,甚至人类都叫为虫,所以虫书就是鸟虫篆。直到新莽时期,此时已不再叫虫书,而是正式叫为鸟虫书,因为鸟形则是鸟虫书中使用最多的形状。所以,后代渐渐把鸟虫书称为鸟书、鸟篆和鸟虫篆。现如今,印章界所说的鸟虫篆指的就是这类文字。
二、鸟虫篆印纹饰的演变
鸟虫篆印大多比较饱满,空间布局紧凑,留白比较少。但因为有一些篆字,因为造字的原因,这些字的笔画很少,甚至只有一、两笔,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古人觉得不美观,于是他们便采用增加纹饰的方法来填补这些空白,从而让这些夸张、意象的纹饰来彰显字体的美感,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对于一些过于繁复的字体,同样也有碍美观,于是古人便采用同样的方法,减少这些字的笔画,增加一些相对简单的鸟形和虫形纹饰,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美感,这种方法渐渐蔚然成风,于是最终就形成了鸟虫篆。其具体的演变过程如下:
(一)起源
鸟虫篆文起源于春秋,这是学术界普遍认为的。但也有个别学者认为,鸟虫书起源于殷商,在《殷代的鸟书》中,《玄妇方壶》的铭文就是鸟虫书,但因为缺乏关键的系统支持资料,尚未形成定论。而大家之所以公认鸟虫篆文字出自楚国,是因为春秋时期楚国器《王子午鼎》铭文上的文字就是鸟虫书。
而鸟虫篆印章则发现于战国的玉玺上,这比鸟虫篆文字的产生自然晚了一些时间。此时的鸟虫篆非常简朴,纹饰非常简单,手法也很单一,没有什么丰富的效果。结构手法主要是保证文字的基本结构,没有其他额外的添加,只是为了方便辨识而已。在此基础上,只有部分字的笔画形成了鸟虫形,因为太过复杂,会不容易辨识,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印章的社会功能有关,以及当时的审美潮流有关。虽然简单,但也是经过了充分构思与思考之后才刻制而成,在后世流传的鸟虫篆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典范。
(二)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在文字、货币、度量衡、玺印等方面制订了统一的制度。这时的鸟虫篆在形式上没有界格,其中有很多新颖的装饰方法,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鸟虫篆的创新,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这些手法都被保存和继承下来了。最重要的就是秦传国玺,传说上边的文字就是鸟虫篆,其纹饰精美,大气富丽。可见当时的鸟虫篆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且拥有过比较显赫的地位。虽然这件事情在印章界没有得到确切的认可,但至少证明鸟虫篆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创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鼎盛
汉代,一直以来都是古代玺印发展的高峰时期,自然也成为鸟虫篆印章的辉煌期。此时的鸟虫篆纹饰发展出现了自己独特的形式,一是装饰手法多样,且印面的笔画大多均衡,很少有留白,比较对称,这些都是和春秋战国时的鸟虫篆不相同的地方,是在发展中展现的新特点。此时的鸟虫篆发展程度也渐渐完备起来,确立了具象化、抽象化的表现模式。要么线条装饰很鲜明,能够一眼看出是动物还是虫鸟,但又不会影响到文字的表达,结构、笔意等都不会受影响,非常传神,且看起来生机勃勃,线条简化,变化多端,呈现流动的特点,填充于整个印面,潇洒随意,自然流畅,极具美感。
(四)凋敝
鸟虫篆印经过汉代的兴盛之后,便随着整个印章界的衰落而开始衰落起来,直到明代才重新崭露头角,中间的几百年都是非常冷清的局面。在《鸟虫篆大鉴》一书中,收录的一些鸟虫篆印,大多作者不详,没有形成流派,都是一些印刻者随兴而作。这种冷清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很多人把鸟虫篆当作一种印学的盛行,对鸟虫篆产生了一些比较世俗的偏见,从而导致其被社会主流所遗弃。
二是鸟虫篆印的创作,因为纹饰要有美感,所以其美术意味明显,要求刻印者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否则很难驾驭,一般人创作不了,所以就导致鸟虫印后继无人。
三是鸟虫篆因为没有一个流畅的传承过程,经常断代、隔代,与传统偏离,导致人们对鸟虫篆的认识比较肤浅,从而艺术表现水平能力不足,形成审美的恶性循环,加深人们对鸟虫篆印的偏见。
(五)热潮
综上所述,鸟虫篆印在几百年的衰落之后,20 世纪重新被人们所认识,最终引发了一个创作的高潮,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这些创作者中,方介和邓尔雅成为印章界公认的大家,自成流派,别具风格。同时,也有一大批制印人都进行过鸟虫篆印的创作,虽然是即兴而作,但艺术水平却不流于世俗,为鸟虫篆的重新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后,以吴子健为代表又涌现出一大批上海印人,他们的创作更具新意,且非常大胆,为鸟虫篆印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此时的鸟虫篆印纹饰呈现出多元多变的特点,且学术界认定了“印出纹饰出”的鸟虫篆印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模式,产生了大量的鸟虫篆印精品,极具时代特色。特别是20 世纪70 年代后,鸟虫篆印创作参与者之众,作品数量之多、水平之高都是流派印以来前所未见的。一时间,鸟虫篆印风靡印坛,至今不衰,成为篆刻界一道亮丽的风景。鸟虫篆印纹饰以其绚丽的异彩倾倒了印坛。
三、鸟虫篆印纹饰的艺术表现
(一)线条美
篆刻艺术就是在方寸之间,利用有限的线条来表现各种各样的意会和审美,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些被抽象化或具象化的线条,无论是鸟,是虫,还是鱼,这些形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刀意趣味,取法又很古典,线条婉转盘绕,极富美感和质感,曲直合法,纵横得宜,捭阖之间自成一个小天地,看起来十分意趣情态。有的鸟虫篆印纹饰线条自如,呈现一定的流动美,非常灵动。有的鸟虫篆线条着重附着和跟随字形的线条,这些线条自然,且朴实无华,完全表现出不同的美感。事实上,古代玺印和秦汉文字大多采用这种鸟虫篆的形式,不仅灵动,最主要的是其变化莫测的线条,可以表现出刻印者和使用者独特的审美,极具张力和无限想象力。那些或俯仰、或残破、或完整的线条,辗转扭曲间都与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融为一体,给人带来独一无二美的感受。
(二)气形美
鸟虫篆印的纹饰,另一个美感在于其丰满的气韵,通过线条的表现,让小小印章在方寸之间显出流美与空灵的气场。而这种气形之美,来源于刻印者手中的刻刀,通过不断的修整和发挥而成,律动有致,又有神采,对于整个篆刻作品来说,刻刀是造型表现的重点,无论是哪种造型,都要通过刻刀来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鸟虫篆并不是追求简单的形状美感、图形美感,而是通过不羁多变的线条来表达更多的观念、思想、审美、情感和意念等,从内到外,从逻辑到形态,从个性到普遍,从浓缩到夸张,从变形到创意,气息高古,肆意多变,经过时间与传承的浸染与沉淀,最终才演变为给人强烈视觉感染力的鸟虫篆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