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说唱音乐

2021-12-02吴金明

艺术品鉴 2021年15期
关键词:曲种曲调表演者

吴金明

说唱音乐,又称曲艺音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门类,它起源于民间劳动与生活当中,有着浓厚的民族民间特色。经长久地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了集文学,音乐、说口,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主要通过讲唱历史,传奇故事表达情感宣传主张,针砭时弊,弘扬正气。其音乐以记叙功能为主,又兼有抒情特点。其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经典故事传说、演义以及民间生活故事。表演者可边说边唱边演,曲调丰富,形式灵活多变。

一、说唱音乐的历史沿革

说唱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渊源,是在不断融合其他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音乐门类,其特点兼有音乐、说唱、表演于一体,是最大众化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它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在单调繁重的劳动生活过程中,为了提高劳动积极性,逐渐摸索出了一种伴随着劳动的声音和节拍说唱的形式,称之为“相”。在《荀子·成相篇》中,思想家荀况运用“相”这种演唱形式说古论今,用以明示自己的政治主张,揭露统治者的黑暗面,要求推行开明政治。这种说唱本子深得老百姓的喜爱,从史料记载中不难看出,这种以“相”为表演手法写成的脚本具有明显的说唱音乐特征,因此《成相篇》通常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雏形。但这种脚本既没有叙述故事的过程,又没有散文说白,只是在韵文文体上有说唱音乐的形式特点。南北朝时期《孔雀东南飞》这部较为成熟的说唱音乐作品诞生,标志着说唱艺术已经较为完备。

盛唐时期,说唱音乐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僧侣寺院里的变文讲唱,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我国说唱音乐的真正形成期,其中的变文讲唱在许多记载中称“俗讲”,为后世的讲唱文学所继承,并不断发展演变成了宋代的诸宫调。到了元代随着诸宫调的衰退,“陶真”“涯词”“货郎儿”这种新型说唱艺术形式取代诸宫调不断兴盛发展起来。

到了明代,出现了“弹词”和“词话”鼓词等新型说唱艺术形式。伴随着一批职业曲艺艺人的出现,大大丰富提高音乐唱腔上的成就和表现力,为近现代曲艺艺术和传播、保存、发展以及后来新的曲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民间交流增多,以及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为新兴的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曲种增多,流派纷呈;唱腔行云流水,灵活多变,表演生动感人。如京韵大鼓、山东琴书、杨州弹词、河南坠子等都说明了说唱音乐的艺术成就已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指引下,说唱音乐不断推陈出新,挖掘整理出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曲目,音乐曲调通俗优美,表演大方生活化,很受老百姓的喜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说唱音乐在创作和演唱方面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据我国1982年调查,曲种有三百四十多个类别,有些还被国务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存和发扬。中国的说唱音乐逐渐以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更为动人的视听盛况,出现在各类舞台上。

二、说唱音乐同其他传统民间音乐的关系

说唱音乐在民间小唱、杂耍和吆喝叫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为民间戏曲音乐提供了曲调来源。我国很多地方小戏都是在这种乐调中产生发展起来。例如河南的“大调曲子”,江浙一带的“落地唱书”。另一方面,说唱音乐在不断成熟中又大量吸收了戏曲音乐的曲调、唱腔技巧以及表演元素,另一方面又为民歌的演唱曲调、民间歌舞表演模式提供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中的民歌、说唱、戏曲,三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环不相扣。其中说唱音乐起到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它不仅保留了民歌中的精髓,同时吸收了器乐表演、歌舞表演的优势,使其表现力更为丰富。文词、创作、板腔体及表演形式、伴奏乐器都有固定的板式。同时涌现出一批专业创作者和表演群体,因此说唱音乐与民歌相比已有一个质的飞跃和发展。

说唱音乐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也与戏曲音乐有着密切关系。无论在板式特点、唱腔结构还是曲牌等方面有着大量共同之处,如二者都有苦皮、甜皮等唱腔结构。同时说唱音乐在促进戏曲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中也不断吸取其他的优秀元素来发展自身。

如:京韵大鼓中的“甩腔”吸收戏曲精华,具有浓厚的京剧风味。总之,说唱音乐是对民歌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戏曲音乐的发展提供很多参照模式,它在自发而简单的民歌发展中与完备复杂的戏曲艺术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三、说唱音乐的种类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多民族杂居的国家,长期的经济生活往来,孕育了多种说唱音乐形式,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四艺卷》统计,中国的曲艺品种有345个。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

(一)鼓词类

表演者用一块木板和一面大鼓敲打节奏进行表演,主要流传于我国北方。主要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琵琶等,例如京韵大鼓、西河大鼓等。

(二)弹词类

又叫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明清时期较为盛行的一种说唱形式,目前流行于我国江苏、浙江一带。常用苏州方言的苏州评话弹词总称又叫说大书,以讲历史军国大事为主,表演者讲究说表、口技、手、面、眼神、动作较大,以说弹唱为主。也有表演者大都是一至三人,有说有唱,多为三弦、琵琶、月琴伴奏,自弹自唱。例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等。

(三)渔鼓(道情)类

源于唐代所唱经韵,后演变成民间布道的道歌,内容多为民间生活小戏、传奇公案。表演者用渔鼓和简板伴奏。吟诵性强,唱腔较为简单,很少用旋律性乐器。诸多道情说唱中,河南坠子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琴书类

琴书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命名的一种说唱曲种,演唱形式活泼多样,有一人独唱,也有多人群唱。伴奏除扬琴外还有堂鼓、三弦等,这种说唱音乐风格较为抒情,例如“山东琴书”“北京琴书”等。

(五)牌子曲类

牌子曲是将许多曲牌连缀起来、讲唱故事的音乐形式。宋代的诸宫调正是这一类曲种的最早雏形,表演者按曲牌的表情功能要求来表现故事情节或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伴奏上北方多用三弦,南方多用二胡、琵琶。曲种以河南大调曲子、四川青音较具有代表性。它们共同特征都是直接吸收民歌小调或间接从戏曲吸收音乐元素,兼有当地戏曲民歌的音调色彩。

(六)走唱类

走唱类的曲种表演带有民间歌舞的性质。例如湖南的《刘海砍樵》、东北的《小拜年》等。演唱者可手执手绢彩扇边唱边舞边表演,情节带有很强的歌唱性,有一定故事情节,特别能引人入胜。

除上述种类,说唱音乐还有只说不唱的板诵类。例如《山东琴书》等,这些曲种没有曲调,只有节奏变化,常用板子或小锣等打击乐器做伴奏。总之,各类民间说唱音乐之间在发展中相互依存、相互借鉴,表演上扬长避短、逐步趋于完善。

四、说唱音乐的特点

(一)叙事和抒情相结合

以说为基础,唱腔及归韵有明显的口语化,有时可带衬词用以讲述。为了能将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传述清楚,多采用边说边唱、唱中有说、说中有唱的曲调讲唱故事。同时,它的许多曲调又兼具抒情的功能;有时表现委婉悲哀的情绪,有时又以简洁曲调表现平静心情或叙述客观故事,其叙述性与抒情性的转换中既方便灵活,又易于接受,如河南坠子《兰桥会》等。

(二)叙事中的一人多角色转换

说唱音乐采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在讲唱故事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声音的变化实现故事人物的多角色转换,有时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有时也采用第一人称,用声音、表情、动作对戏中人物进行模仿刻化。这种表演不像戏曲那样依靠演员的性别、音乐、化妆和道具,而是靠一两个说唱演员的表情、语气和有限的姿态、动作。因此说唱演员对人物的表演更是强调有熟练的肢体表演技巧,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利用不同的声调、语气、表现极具典型化的个性色彩,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三)说口与唱腔的灵活转换

说中加唱,唱中有说体现了说唱艺术最基本的特点。表演者常以声调、语气、文学语言等形式来描画人物的形象,在这个基础之上,再用唱腔予以表现。说唱之间转换带有很强的即兴性。同时说唱音乐继承了传统声乐艺术的一些方法,尤其在语言的节奏方面,为民间音乐的普及与传承开创了一片新天地,说唱音乐这一独有的特征也是其他民间音乐没有的。

五、总结

当今新时代的说唱音乐更多元化,渗透着缤纷时尚的音乐元素和现代流行风格,已经被大多数的年轻朋友们所接受,并广为发扬,有的开始自己创作说唱的歌词。一张经典的说唱专辑给人一种凝聚性,既要有深度和与众不同的风格,又要有出色的歌词和动听的音乐旋律。说唱音乐已经被各大音乐盛典或颁奖典礼设立成为一个奖项,并且很多曲种已被国务院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收录保存,并传承下去。至今有许多曲种依然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成为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宣扬政府声音,传播社会正能量,丰富现代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总之,中国民族民间说唱音乐,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会不断发展完善,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必将为后人传承,更加绚丽多姿。

猜你喜欢

曲种曲调表演者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浅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曲艺传承与保护
少数民族曲艺是各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艺术展现
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普查环节诸问题浅谈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