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以兴趣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
2021-12-02江苏省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
江苏省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 曹 梅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新事物的开始,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知识难度更高,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让老师的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阶段,抽象思维还未成型,他们对于具象的物体、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新奇动人的事物较为敏感。所以,老师需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知识讲解,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让学生喜欢数学学习。本文将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三方面展开探讨。
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小学阶段,很多数学知识都是数学家对大自然进行仔细观察总结的结果,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通过观察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能力,便于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新知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观察和思考。
比如,老师在讲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课堂上可以带一些物体让学生观察。比如可以带一些橡皮泥,将其捏成不一样的形状,询问学生:不同形状物体的体积是否不同?也可以在课前导入时设问:“如何计算一张A4 纸的体积?”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展开讨论,之后老师给出答案,再让学生思考多种解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学生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老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助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孔子始终提倡“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思想,而在当代,教师更应该积极践行这种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重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一味地依照传统授课方式组织教学,不仅会导致学生厌烦学习,还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老师在教学“税率和利率”这节课时,可以在开课前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可是跟家里的存款有关系的。”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课堂导入时展示几张大型建筑的图片,提问学生:“这些建筑的建设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自然地引出纳税这个概念,讲解完纳税的概念后,老师可以出两道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纳税这一概念,之后再用“平时的钱都是存到银行中,存到银行的钱会慢慢变多,那么钱是如何变多的呢?”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展开讨论,老师顺势引出“银行利率”这一概念,接着再搭配一部分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将学生关注的问题穿插在课堂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升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激发,让教学变得容易,让学习也变得轻松。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拥有数学意识的同学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更能够收获快乐,发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奥秘。当学生发现一些神奇的东西时,往往会对其产生浓浓的探索兴趣,所以,老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比如,在“圆柱的认识”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圆柱。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制作一个圆柱,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准备一支笔,在笔上粘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握住笔后旋转,观察旋转时纸片的状态。很明显,纸片旋转后变成一个圆柱体,学生通过实践知道了长方形绕一边旋转后形成了圆柱。
综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兴趣的激发。通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悬疑问题,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再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和常见的事物使课堂上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爱上数学这个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