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府会计制度》体系的高校会计核算转型分析
2021-12-01童璇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童璇(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在19年年初的时候,我国政府颁布了《政府会计制度》,以此使得高校自身的会计管理模式出现了较大改变。为此,高校需要做出有效调整,改进会计核算的方法。
■ 会计制度的实施背景
自2015年开始,我国开始针对财报制度展开全面改革。而高校属于事业单位,自然需要参照制度原则进行报表编制,以此将各类资源的应用情况予以反映,汇报资源使用责任履行的情况,进而为制度出台创设了优良条件。
■ 政府会计制度主要特点
(一)双维核算
1.八要素
所谓八要素,指的是政府会计制度里面包括的“5+3”要素。早期高校在进行会计管理的时候,实际应用的“5要素”过于陈旧,无法满足当前的具体需要。而在额外加入了预算收入、支出以及结余三方面要素之后,能够对原有的5要素起到弥补的效果。
2.双体系
所谓“双体系”,主要指财务体系及预算体系。其中,财务体系主要对各类经济业务展开处理,在期末阶段,财务报表需将五个要素全部填入,反映单位现有的财务水平。对于预算体系,目的是对当前预算具体执行的效果展开反映,以此为基础开展资源管理工作,把握资金结存、来源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在期末阶段,在预算报表之中,将三要素全部填就。
3.双目标
所谓双目标,主要是指当前财务具体运行的情况以及预算执行的相关信息内容。一般来说,合适体系主要针对经济业务展开处理,并由分录作为基础,通过记账以及明细生成的方式,全面反映单位特定时间内的经济状况。
4.双基础
所谓“双基础”,主要是指“收付实现制度”以及“权责发生制度”的综合。在开展预算会计的时候,将收付实现作为基础部分,具体包括借入的款项、投资的款项以及采购时的金额等。在应用权责发生制过程中,单位需要对当前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予以反映。在收支报表和结余表之中,将收付制度作为重要基础。
(二)平行记账
1.会计分录
一些和财务投入、预算方面有联系的衔接、存款以及其他资金,基于相同的会计凭证,生成“双分录”,以此采取平行记账的方式。这其中,财务分录能够将会计工作自身的核算效果全部展现出来,而预算分录又能展现出会计自身的核算水平。
2.报表相互勾稽
基于政府部门的相关要求,在相同的凭证上面,同时生成“双分录”,以此使得凭证内部的数据做到全面平衡。在期末阶段,无论是会计报表还是预算报表,也都需要基于“双分录”本身,以此让其中的各项内容做到相互勾稽,保证数据足够平衡。
(三)立体多维
1.财务会计
额外加入了研发支出,以此对资金研发投入予以计算;增加经营管理内容,以此核算后期部门的相关经营支出;增加了预算负责的相关内容,以此对现有的净资产重新展开分类,包括累计结余、特定基金以及余盈分配等。
2.预算会计
参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高校当前的各方面现金收支都要纳入预算里面。在现有的预算会计之中,额外加入预算收入的相关内容,以此对近段时间从银行以及其他各类机构获得的各方面经济投入予以计算,
■ 会计制度的衔接
(一)掌握会计公式
对于财务会计来说,其算式为现有资产-负债,以此得到净资产的数据。针对早期的科目余额,追溯相关调整的内容,将一些没有录进来的事项进行补录,参照制度内容,对科目余额展开调整。如此一来,余额就能全部录进来,而且足够精确,并尝试计算现有的平衡关系。
对于预算会计来说,其算式为预算的实际投入-预算的具体支出,以此得到结存的数据。在年末的时候,单位能够参照制度的具体要求,针对会计中涉及的“3要素”展开结转,并全部到整体结存之中。
(二)合理处理遗留问题
其一,参照现有的财管信息内容,对科目余额表展开编写。基于两种不同制度的衔接表,对余额展开编写。诸如,现有制度条件下的“1302-存储货物”,基于制度本身,将其细分为三类,分别是“1303-在途货物”、“1304-库存内部货物”以及“1305-加工货物”。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之下,“2104-需要缴纳的国库款”与“2105-需要缴纳的财政款”,被合并为了“2104-需要缴纳的财政款项”。
其二,基于现有的政府会计制度,对其中“会计科目”方面产生的变化予以全面分析,如果其中有一些没有录入的事项,则需要进行补录,诸如应收金额、应收股利等。同时还要基于制度内容,对科目余额展开优化,逐步完成调整。
其三,基于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对账务内容展开相应的调整,以此编制全新的余额表和结余表。此外,还要参照制度内容的具体要求,对补助结转部分进行优化,让其能够填入列表的每一个空间之中,并尝试对平衡展开计算。
(三)合理判断业务类型
对政府会计制度而言,分录平行记账能够看作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在会计制度背景下,工作人员需要对业务的具体类型予以把握,打造两种不同的对应关系。在进行制单的时候,工作人员还需要尝试分别展开平行分录。
(四)调整节末余额
其一,资产负债表,直接将“时点余额”的内容填入进来,并关注其中需要进行合并以及拆分的部分。
其二,收入费用表,针对所属期间出现的金额,对其进行填写。
其三,净资产变动表,也就是基于净资产本身,将其从年初到年末变化的全部过程填写进来,通常来说,具体的变动计算方式主要是期末余额减去期初余额。
其四,预算收入支出,针对“所属”期间出现的金额变化,对其进行填写,并尝试和上一年的情况展开对比,了解其中有哪些改变。
其五,预算结转的变动,以此将预算结转出现的实际变化予以全面反映,尝试将累计发生金额全部填写进来,并尝试和上一年的情况展开对比,了解其中有哪些改变。
其六,财政款项的支出表,将“所属期间”出现的金额内容予以填写。
其七,对近些年的盈余以及预算结余出现的实际变化展开填写,以此将报表之间产生的勾稽关系予以反映,基于预算结余的数据子路,推算今年出现的盈余。而对于补助结转的金额数据,则需要基于现有的会计制度,展开调整之后,再完成填写。
其八,在对管理信息系统展开设计过程中,对现金流量予以关注,但凡和其存在联系的现金力量,都要采取分录的方式,并完成标识。基于权责制度,对信息资料展开收集。在期末的时候,系统对这些完成标识的信息展开汇总,编制特定的列表。
■ 未来发展
其一,对两类会计制度予以有效衔接,通过研究工作以及实践表现的效果。基于政府制度提供的要求,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设信息平台,以此展开管理工作。参照两种不同的核算方式,执行“5+3”模式,并完成“双分录”核算,明确各类债务的基本价值。会计人员则要参照会计制度本身,在财管研究和实践工作两个部分,尽可能和当前制度内容展开衔接,以此提高学术研究的综合水平。
其二,针对宏观政策方面展开进行研究,并将微观实践考虑进来。基于CSSCI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得知,在高校财管方面,论文普遍都以宏观政策为主,几乎没有涉及微观实践部分。财管工作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只有通过持续实践,才能保证会计业务在真正意义上和宏观政策全面结合。因此,当前校园管理者需要在研究政策过程中,将会计业务实践一并考虑进来,以此为基础,设置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案,通过有效把握,确保二者在适度分离的同时,又能彼此衔接。
其三,针对多元研究结构展开全面优化,促使现有的研究领域变得更为丰富。伴随时代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全面创新,不论主题还是应用方法,都进入了多元化状态。从目前来看,学术界在对高校财管展开研究的时候,主要会从宏观角度切入,几乎不会包括实践业务。因此,当前就需要从学界关注以及人员反馈两个部分展开,对财管的主要类型和相关内容展开总结,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高校的具体情况,明确财管研究的主题。通过优化研究结果,促使研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
其四,是对两类会计模式予以全面衔接,以此把握两类核算基础。针对预算会计以及财务会计两类核算模式展开衔接,明确手法实现和权责发生的基础。高校需要将制度内容作为契机,针对资源受托责任展开全面审计,并对于绩效表现作出评价,从而完成制度衔接。如此一来,管理活动就能实现稳定过渡的目标,进而使得研究活动的实际水平得到提升。
■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全新的会计制度来说,相比早期的制度,可以算作是一类基础根本性改革。因此,高校会计核算模式就需要做出改变。相关人员应当认真研究,全面把握制度的内在逻辑,按照规定要求履行相关任务,进而促使高等院校能够更好地发展,为广大学生群体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