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教学法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融学科应用价值

2021-12-01洛阳师范学院秦铭伟

青年心理 2021年16期
关键词:定格参与者戏剧

洛阳师范学院 秦铭伟

苏格拉底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他想成为的自己。”在教育中获得快乐往往比知识的积累或者财富的积累显得更加重要,如果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又能达到知识的积累,那么这种教育手段就显得尤为高级。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笔者发现,戏剧教学法是一种能够达到融学科教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戏剧教学法可以说是开创了语文课程多元精进教学的新空间。不仅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工具。

由此可以得出,运用戏剧教学法对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展开项目式教学步骤,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及综合表达能力,然而,在语文教学中,仅仅以课本剧单一形式展开戏剧活动显得有些乏力,如果能将戏剧教学法和语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形成一套实践性、实用性较强的理论体系,势必对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科技的飞跃式发展,当今世界的教育理念和环境正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单纯的知识传授已经成为需要改变的教育模式,高质量、高情商的素质教育和在兴趣中自主探索式学习的融合性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更多地专注于人对心灵的关照呢?艺术毫无疑问是最好的手段而戏剧又是最好的手段中的最好的工具。因为戏剧是最综合的艺术制定者将戏剧教育写进艺术素养教育课纲,继而教育戏剧方法在世界范围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但长久以来在我国艺术教育中相对缺失。它有别于目前在中小学广泛普及的音乐课与美术课的技巧性教育,是通过游戏、表演元素、角色扮演、创编故事、演示事件等一系列互动式戏剧手段打造的体验式教学,关注想象创新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协调个体与集体关系并尝试在规定环境中解决各类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想将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课程变得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但苦于找不到方法。我想本文的理论成果一定会打开一线教师头脑中的另一扇窗,使其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一、戏剧教学法的特点及目的

戏剧教学法又称教育戏剧,是以戏剧手段为载体,运用戏剧的元素设计各种体验渗透到教育中,让身边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一个小小“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小小“演员”。特点在于运用戏剧技巧、范式、游戏或者活动,协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目的是以戏剧辅助学科学习,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及技巧。

二、戏剧教学法的融学科教学能给学生带来的实际意义

戏剧教学法在创意、语言、合作、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均有显著的贡献。具体来说,教育戏剧的教育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八大类别:解决问题、启发创意,认识自我、独立思考,合作能力、合群精神,剧场艺术、美感批判;适应社会、建立价值,听说读写、语文练习,操控身心、丰富表现,消除恐惧、舒缓压力。

所以,戏剧教学法并不以培养戏剧人才为目标,而是要在戏剧活动中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三、戏剧教学法中教学模块的新贡献

教育戏剧是透过戏剧来学习(leaming through drama)的戏剧教学,它不仅是戏剧艺术的学习,也是以戏剧为媒介,让学生达到知识认知的种戏剧教学法。戏剧教学法可融入许多学科领域做统整教学,让学生对学科的内容有更深人,更完整的学习。本项目是在提供戏剧教学法作为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设计与实践,让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们都能运用这种教学法,使学生不但学得更有趣,还学得更有效果。

有鉴于相关戏剧教学法的实施,近年来已在许多国家的学校体制中建立起来,且备受肯定。台湾很快地顺应这个新世纪的时代教育潮流,自2000年设九年一贯艺术与人文领域,自2005年设高中艺术生活科,自2012年以及幼儿园教保活动起,乃至2014年起所推广的十二年中小学基本教育,在“课程纲要”中,均纳入了表演艺术戏剧教学,并积极地推动起来。表演艺术戏剧教学是中等以下学校的艺术课程学习的项目之一。

近年来,表演艺术的相关理论与实务教学的研究,一直是第一线教师最需要的参考与辅助数据,相关的戏剧教学方法,已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欢迎而运用于表演艺术的教学中。从目前相当多的出版书籍看来,唯有戏剧教学法的跨领域系统化教学仍尚未被大多数教师在各领域做更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多元精进教学的考虑下,戏剧教学法在课程中做跨领域的应用,确实有其推广与加强的必要性。

教育戏剧的教学法是透过戏剧的学习方式,以实作模块的历程结构来完成的课程教学,已在许多相关教育戏剧的研究与教学中不断地被应用与实证。因此笔者认为,应有一套的跨领域教学案例可以提供给教师们作为教学参考。

撰写本文的过程中,笔者组建了实践团队,其中包含了不同学科的专长教师,其中有些教师虽不具有戏剧专长,但运用了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后,发现学生的进步超乎预期,可说是“令人惊艳”。因此,笔者很希望将此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教师。

四、课程设计的要素

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维持学生关切学习内容的焦点,更要能维持“议题”的趣味性,融入相当的情绪与思考,结合学科教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努力投入情境,并且给予学生发挥与释放经验的合理管道,教学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重点如下。

1.目标

戏剧活动中主要的教学功能是在它的媒介性质,透过戏剧的结构历程进行,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学会以游戏性质的活动,透过戏剧的世界来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所以,戏剧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要使学习者能够透过虚构的戏剧内容结合事实,达到本体的学习目标,包括学科学习的内涵和认知目标。

2.学习主题领域

学习的主题主要是指,教师可以透过戏剧来做一番演练、讨论或者澄清的论点或事件。主题必须是整个戏剧活动集中的焦点,范围包括:不同学习领域的课程、跨学科的主题或者值得深入理解的主题。

3.内容

结合事实与虚构的戏剧情节创造出来的情况、事件或者故事。教师将主题中某些事实或者现象的真实内容与创造虚构的内容,从所设计的前置内容开始,透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力将二者合理地发展,在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演练,并且从中理解它的意义之所在。

4.角色

各个情节中参与者所扮演的各种人物我们称之为角色。教学的戏剧活动中,学生与老师常需要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并且与其他同学所扮演的角色互动,以经历并演练情节段落中的人物遭遇。

5.焦点

在教师所描述的情况、事件或故事范围之内,要求学生在情节段落中,表现出角色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所采取的对应方式,包括:人自身的困难、人际之间的关系、意念的冲突、社会性的关联、审美的观点等。因此,教师引导的活动要在一定范围之内,经分析、判断、择取、归纳等互动的讨论与扮演,凝聚焦点,以提供各种有利的认识与解决问题的方式。

6.信息

是指所呈现的物品、声音、语言、知识与实物等具有的实质意义与值得注意的现象。信息的出现与提示,可以使参与者建立起戏剧中所产生的意义与经验,并揭示出所象征的意义,是戏剧情节的过程中值得让参与者做进一步发挥、探讨与演练的重要素材。

7.表现力

表现力或者说是张力是戏剧与活动维持进行的一种力量。是指某一个场合中,参与者对人、事、地、物所欲达到的认知与人物角色要达成目的的可能性的关切程度,戏剧的表现力来自人物面对冲突的态度、危机与悬疑的忧虑、两难情况的抉择、与个人感觉倾向的事物、令人惊讶的人与事、感觉神秘的事件或者秘密。学生的表现会展现出事件或故事中的差异,对此形成表现力,产生令人探究的欲望,理解其内在因素。

8.策略

是指我们将所需要使用的方法与步骤应用于课堂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来自戏剧的实质意义。策略的发展要能让学生从活动中引发参与的兴趣,拓展出他们所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与故事等各个层面。自然在执行的过程中,同时要能够顺应教学中的状况做适时、适度的调整。

五、戏剧教学法教案——一种综合型教育模式

在英文文献中,“戏剧教案”通常与“过程戏剧”同义。戏剧教案用一个给定的材料创建一项工作任务,其内容的前后关系具有鲜明的主体性。这有别于哪些脱节的戏剧活动和戏剧联系构成的戏剧课。

戏剧教案总是围绕着一个题材或主题构建,整个过程包括几个不同阶段。戏剧教案的内容是在不同的“戏剧框”内发生的。一个戏剧教案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有的阶段是开始进入戏剧世界、建构角色与场景的过程,有的阶段是需要扮演的虚构世界,而有的阶段是虚构世界之外的讨论和反思。一个戏剧教案可以在一堂课内完成,也可以分几天时间来完成,或者也可以成为学校其他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运用戏剧教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能为我们提供深入探讨以及多层面理解问题的可能性。有的人认为,这种戏剧工作职能服从其他学科并以之作为工作前提:比如,我们在探索一个社会问题或者一个道德问题时,就只能在这些问题本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进行。对于这类观点,我们的回复是:戏剧总归是有关某个事物,它总归会有一个主题内容,但关键是我们通过某些特定方式实现了对主题的深刻理解,这一点才是我们愿为戏剧这一艺术形式保驾护航的真正原因。

六、戏剧教学法的方法、技巧与范式

在专业书籍与文献当中,有关戏剧工作模式的讨论都会同时用到方法、技巧和习式这三个概念。在英文文献中,“戏剧范式”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汇总性的概念。本文通过举例来研究几种不同的方法、技巧和习式。

1.定格

定格经常被描述为“定格画面”,也就是静止画面的意思,我们让一瞬间静止,从而能更加仔细地观摩它。定格经常被用在戏剧性或是意义重大的情境,它使得参与者能够更加细致深入地研究事物、理解表达以及回应情境。定格是扣人心弦的,无论是对于扮演者还是观摩者都是如此。那么我们创作定格的方式方法也有很多种。

(1)参与者正在进行中的即兴表演,在接受到老师的信号后转变为静止不动的状态。

(2)根据事先共同确定的主题,参与者一个个地先后进入定格。

(3)其中一个参与者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像雕塑家一样把其他参与者模塑成他心目中的形象或画面。

(4)大家先统一意见,建立一个主题或者想法。甲参与者把其他参与者模塑成他心目中的画面,最后他自己也加入画面里;乙参与者从画面里出来,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对画面做必要的调整,之后再回到画面中去;丙参与者走出画面,以此类推。

在进行定格活动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投入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并讨论定格的内容和表达。我们可以让参与者为每一个定格画面起一个名字或者说是标题,我们可以让他们讨论,他们认为画面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或者我们也可以让定格画面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大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并引导参与者的发言顺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把定格运用在语文的融学科教学中,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并阅读课文之后针对文中的故事情节构建定格画面,并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代替上课举手发言,课堂氛围也会随之变得轻松活泼。

2.仪式

仪式是一种集体性的情境,那里的一切都是根据参与者事先的共同协议而发生的。我们运用仪式给一个情境增加张力与色彩,无论这个情境是欢庆还是相反的情形。仪式创造专注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严肃性。对于塑造象征意义而言,仪式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戏剧形式。

在戏剧教案中,老师也很乐意运用仪式化行动,但仪式化不一定代表完整的仪式。一个仪式化的行动可以是一位以“教师入戏”形式进入角色的老师用某种特殊方式向所有参与者打招呼,也可以是打开一封信或给出某种信号,或者是整个班级的参与者排列成某种形状的队伍,并按照事先说定的规则做出动作或是说话。仪式化经常意味着慢节奏的动作和语言表达。

3.集体即兴创作

一个戏剧教案中的大部分活动内容都包含即兴创作。我们在那一瞬间创造新事物、想出新办法。哑剧是一种即兴工作方法——不管动作行为是在无声的条件下完成的,还是配有台词。把参与者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要通过即兴表演完成一个任务。

七、若要戏剧教学工作取得成效必备的前提条件

1.引导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必须以开放和相互尊重为主导。对话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保障感的氛围,让学生以至于成人都敢于共同走进一个虚构的世界。然而,一个团体里的保障感不是从刚开始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必须靠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作为成人,我们必须做到诚恳并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和弱点。我们必须敢于“放权”,当然也不能一味追求民主而放弃我们自身作为教育引导者的职责。作为成人,我们还需要在自己的想象能力、自发性以及求知欲上多下功夫。

2.戏剧引导者(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是能够有所贡献的,相信他们具备协同创造的先决条件。孩子有自己的经历和资源,这些都能在扮演中展现出来。即使是下至幼儿园的幼童都具有做出选择和面对挑战的能力。我们赞同维果茨基的观点,戏里的学生比他们实际的自己高出一头。我们必须学会听取孩子的倡议,尽可能地采用他们的想法,敢于把我们自己的“好主意”搁置一旁。换言之,我们必须保持敏感、灵活,不让自己的计划和需求取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3.关于学习方法,我们的基本态度是相信学习首先是通过积极的参与和实践来实现的(类比杜威之“做中学”)。这并不是说参与者必须自始至终保持积极的肢体行为,而是说,当孩子从感性和知性上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任务里的时候,学习的效果也就随之产生了。

八、关于教师需要迎接的挑战

1.看见儿童

我们说戏剧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最经常面对的就是儿童,因此,我们最大的挑战也是儿童,在于我们需要在和儿童“工作”的过程中真正看见他们,看见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必须要时刻提高自己的观察力与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要能够判断什么是当下应该关注的焦点,以及在什么时机成为那个需要被关注的焦点,在日常的课程中,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有一部分儿童在课堂上渴望被关注,成为焦点,是因为在生活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部分儿童缺乏关注,有的是从小缺乏父母陪伴,有的是父母养育二胎缺少关注,因此,在戏剧教育的课堂上他们希望通过戏剧的“入戏”成为戏剧中的焦点,但是作为戏剧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能够判断什么是应当被关注成为焦点的事件,还有就是应该在什么时机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需要擦亮双眼,用心发掘每一个儿童需要怎样的激励和挑战。

2.根据工作对象灵活调整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运用方法、技巧和形式来调整对于工作对象在实际课程中提出的问题。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方法是学习的路径,对于戏剧教育而言,方法和表现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我们所应用的形式,成了具有丰富含义的表达途径。如果当我们的工作环境为统一班级的儿童单不处于同一个发展成熟的水平线时,我们就需要“额外”的支持。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轮换角色”,这样更有助于整合我们的工作。例如,我们可以将儿童分开进行不同环节的活动,继而互相展示,或者一起进行同一个活动,相互之间采纳彼此的意见,随后再分成小组继续发展内容,最后回到集体性工作的模式中去。

九、结语

我们自始至终想为学生制造张力与轻松、行动与思考、体验与经验;我们通过游戏、戏剧和剧场探索不同的故事和瞬间;我们赋予每一位参与者挑战,同时也确保集体的互动;在准备教案时,我们选择具有启发性的前文本和素材——图片、雕塑、装置、音乐、歌曲、故事、诗歌、课文或者小说。这些材料本身就是我们可以运用的宝藏。我们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我们的集体体验。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做好准备,随时应对自发的、毫无预备的突发情形,以及这些瞬间所带来的灵感。

如同音乐、图片和文字,道具也是一项重要的灵感来源。孩子会把一根棍子当作马,把一块方积木当作可乐瓶,或者把一个坐垫当作电脑。维果茨基提及“轴心”(pivot)——当一根棍子像一匹马一样被对待的时候,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马的象征。但并非所有的事物都能成为他物的象征,比如,一个球不能象征一匹马——二者的基本形状太过不同。我们要认可孩子对于道具所持有的灵活性,但在成人引导的戏剧工作过程中,我们通常实施另一种战略——斟酌道具的选择。我们的道具应符合审美,具有象征价值,并能激发想象和投入。

从事戏剧教育工作的人无时无刻不在追寻着潜在的“戏剧宝藏”。总有一天,这件被追寻已久的某物会带来重要价值。想象一下你给团组介绍那个装满宝贝的小盒子时伴随着的惊喜——一颗珍珠、一张旧照片、一张皱巴巴的火车票;或者是那只漂亮的彩绘木蛋,被围坐成圈的参与者们相互传递的时候;或者是我们触摸那装满粮食的布袋,想着它能喂饱我们所有人;又或者当我们把只剩下几口水的蓝色小水壶放置在桌面上的时候。象征(道具和服装)应当能够提供给参与者和行动者一些额外的东西。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发现一些极为有趣的事物,瞬间就能激发我们进行一次全新的教案规划。

以上是本文倡导的戏剧教学法对中小学语文课程融学科教学的全部理论及实践支撑。愿更多的学生可以体验到戏剧教学的乐趣并从中获益。

猜你喜欢

定格参与者戏剧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咔嚓”,定格的街景
幸福定格
戏剧类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