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新”背景下的赋体文研习教学案例
——以《阿房宫赋》《赤壁赋》为例

2021-12-01葛琪琪

读与写 2021年34期
关键词:阿房宫赋体式研习

葛琪琪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 上海 201799)

1.教学案例背景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任务群中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2019年版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3册书中有4个与这一任务群对应的单元。在此“双新”背景下,高二学生进入研习阶段时在研习方法上颇为生疏,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指导,为此我们以《阿房宫赋》《赤壁赋》为例开展了这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深化课。

综观统编教材5册书,只选了《赤壁赋》和《阿房宫赋》两篇赋体文,《赤壁赋》和《阿房宫赋》分贝是必修上册和下册中的课文,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则没有选入赋体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这一任务群的主要学习价值之一是“积累文言阅读经验”,为此我们把上述两篇赋体文放在一起进行以文体模块阅读,帮助学生积累赋体文阅读经验,并掌握一定的研习方法。

本节深化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作者以赋为文章体式进行写作的目的,以此建构学生读懂赋体文的阅读经验。教学重点是概括赋体文的主要特点,形成赋体文的阅读经验。教学难点是掌握对比和归纳的研习方法。我们预设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和讨论,学生基本能够总结出关于赋体文的理性认识,进而基本掌握读懂赋体文的阅读经验。我们在作业设计中请学生研习他们之前未曾读过的《秋声赋》,引导学生在了解赋体文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品读语言来理解作者以赋的体式进行写作的目的,以期巩固“以篇带类”的教学目标,这也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修养。

2.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归纳特点,探讨核心问题。(1)归纳《阿房宫赋》作为赋体文的文体特点,形成本课的核心问题:既然写此文是为了借古讽今,杜牧为何没有以类似《阿房宫论》的体式直接通过议论写,而是以赋的体式写作?(2)从“骈散结合、藻丽铺陈、夸张想象、委婉而讽”四个角度分组讨论:《阿房宫赋》与《赤壁赋》在文体共性的基础上,主要有哪些形式上的不同?(3)归纳《赤壁赋》的文体特点,再次讨论核心问题:既然是写自己游赤壁的所见所听所感,苏轼为什么不写成《游赤壁记》的体式,而是写成《赤壁赋》的体式?(4)引导学生关注《阿房宫赋》和《赤壁赋》的语言、文体与文意的相契合。(1)在上述展示和交流活动基础上归纳《阿房宫赋》的文体特点(骈散交错、藻丽铺陈、夸张想象、借古讽今)。并进一步探讨杜牧以赋的体式进行写作的目的。(2)从各自的角度讨论,各推选一位代表展示成果,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点评或提问。(3)探讨苏轼以赋的体式进行写作的目的。三、学生总结,形成阅读经验。(1)以PPT为提示,引导学生总结对赋体文特点的认识和赋体文阅读经验。(2)教师小结:再次强调文意与言与体的高度契合,作者选择以赋的体式写作与其写作目的高度相关,从文体的角度阅读文章有助于我们真正读懂文章的言和意。总结对赋体文特点的认识和通过本课研习获得的赋体文阅读经验。四、布置作业。研读欧阳修《秋声赋》,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作者以赋体写“秋声”的意图,写一则不少于300字的文学短评。课下认真完成。

3.教学实录片段

师:我们先请咱班“语音学大佬”匡同学来分享他特别精彩的研习成果,再请其他组的同学点评。

生1:我们组研习的主要特点是大家都关注了赋体文在音韵和句式方面的特点。从音韵上用中古汉来读《阿房宫赋》的话,此文的音韵特别优美。

师:你能否试着用中古汉语为我们读一下?

生1:六王毕lǐuk ǐwaŋ pǐět,四海一si xɒiǐět

覆压三百余里phǐuap sɑm pek jǐo lǐ隔离天日kæk lǐe thienǐět

……

师:太棒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这样读的原因吧。

生1:我是用中古汉语的拟音读的,是现代语音学家根据《广韵》等古籍对杜牧写这篇文章时的语音的还原。

师:那么刚刚这段用中古汉语拟音读下来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感觉这一段主要用了两种韵:促声韵和舒声韵,这里我们现在读起来似乎不押韵的“阁、啄、角、落”在中古汉语中其实是押入声韵的,这些入声字的作用是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当中又有几个舒声字,舒缓和短促交接,这样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后文还有两韵交替出现的情况,比如第3段中的“粒、缕、郭、语”,有撮口呼和入声韵替出现的韵脚,这样更能让我们在大量的排比句中读出气势和节奏,缓解大量排比句带来的审美疲劳。

师:也就是说押韵使文章更有节奏感,那从句式上来看呢?

生1:句式上,《史记》以长句为主,这样更易于完成周密的表达。《阿房宫赋》则多是整散结合的句式,用了大量的对偶和排比句,形式整齐匀称、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气氛得到充分渲染,给人印象深刻。它的句式和音韵其实是相结合的,比如说我刚刚读的第一段,“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又用了入声,又用了三个字作为一个句子,这样的表达是相当干脆的。

师:这“干脆”跟内容有关系吗?

生1:我觉得六国灭亡了这样一个句子也不太适合用很长的句子来写。

师:也就是说内容、音韵和句式都是互相配合的,是吧?

生1:我觉得是的。赋体文在音韵和句式上为情感抒发提供了空间。

师:很好!我看到其他组的同学受到启发后也想发言,周同学你来说说。

……

4.教后反思小结

本课是引导学生在高一学习过《赤壁赋》和《阿房宫赋》基础上,在高二展开的以文体为关注点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深化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在完成研习任务的同时,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以下是我对本课实施的教学反思:

4.1 基于任务群和学情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这一学习任务群框架下进行的教学设计,涉及的《赤壁赋》和《阿房宫赋》都是中国传统优秀的赋体文名篇,我们把这两篇在必修教材中分属于不同主题单元和学习任务群的课文放到一起,形成以文体为指向的群文文体模块阅读,以期引导学生以篇带类地获得读懂赋体文的阅读经验。考虑到我们学生在研习方法上缺乏经验,我们也渗透了比较阅读、归纳总结等可操作性较强的研习的方法。

4.2 基于任务的学习项目设计。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必须紧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前提,以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为前提。就学习者有限的学习课时来说,“深度聚焦”和“项目意识”也是必须的,教师要从文本出发,对内容大胆地取舍,进行项目设计与实施。在本课的研习中,我通过对比阅读的任务驱动学生去体认赋体文与一般散文在语言形式上的差别,初步归纳赋体文的文体特征;进而再通过不同赋体文的比较和归纳,丰富和强化了学生对赋体文的认识。对比阅读的任务的较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展开语言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请学生在课前研习作业完成了上述第一组对比阅读任务,并通过作业交流引出了本课“作者以赋体写作此文的意图是什么”的核心问题;进而请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分组讨论和交流完成第二组对比阅读任务,以此深化了学生对本课核心问题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中不囿于“理解”,也不止于“批评”,而是通过课堂中小组的合作与碰撞,师生、生生的“讨论”,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和归纳,建构了学生的赋体文阅读经验。

4.3 基于任务的作业设计。在本次的教学设计中,我对“作业设计”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作业”不仅是对本次课堂所学的巩固,更应是对本节课所学的经验和方法的拓展迁移,在新的语言实践中推进和深化学生的认识。在布置作业时我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的需要,选取了有一定阅读难度的《秋声赋》供学生研读,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研习获得的赋体文阅读经验,去研习作者欧阳修以赋体写作此文的意图。让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提升思维,传承文化,最终促进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但就本节课而言还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提升:(1)学生在课堂中思维活跃,但在表述不够集中和有针对性,我没能很好地在学生表述的逻辑条理上做引导;(2)在课堂活动的组织和节奏的控制上我没能删繁就简,导致后续小结的部分没来得及充分展开,收尾比较仓促;(3)为了推进教学和把控时间,我没能更好地展开学生互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的最大化。在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经历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我需要持续探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阿房宫赋体式研习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高中生用rap背《阿房宫赋》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高中生用说唱形式背《阿房宫赋》
六言绝句体式概说
绝句体式多变化
律诗篇法体式
泰拳的研习方法及身体的生物适应性研究
浅析赋、比手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阿房宫赋》修辞艺术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