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的历史维度探察

2021-11-30左岫仙

贵州民族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一体共同体中华民族

左岫仙

(烟台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山东·烟台 264005)

2021 年8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1]。这些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指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进路等根本性问题。这些关于民族工作的科学认知与谋划,更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与现实为根基,研判“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所作出的客观真理性论述。

一、历史主体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客观必然性

一是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历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现代国家“民族建设”的重要课题。“民族建设”是指一个国家内部走向一体化,使其居民成为一个“民族”(nation) 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建设”使多元的族体或民族(ethnic) 熔铸成一个民族整体,以对应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理想[2]。从世界各国民族建设的经验来看,虽然各个国家的进路各有特色,但是以“共同体”为旨归,国内各民族进行系统全面整合、熔铸成为一个整体的“国家民族”,是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不仅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也如此。美国从建国以来一直注重“美国特性”“美国信念”的打造;“法兰西精神”也成为法国文化、国民整合的根本。欧洲在面临每年数十万穆斯林难民和移民问题的挑战后,欧洲身份认同危机使得政府与社会感到不安,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倡导以“主导文化”为根基的民族集体身份认同建设[3]。威尔·金里卡考察了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建设问题,认为构建新的超民族认同,旨在最终摆脱或侵蚀业已存在的各民族认同,是许多摆脱殖民统治的非洲和非洲亚洲国家的普遍经验[4]。共同体意识的建设也是国家成败与否的重要基础工程。在谈到苏联失败时,杨虎得、石文斌指出,苏联在国家认同建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强调政治一体同时,没有形成一个体现各民族的价值共识的大文化[5]。

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主流决定的。人类历史发展方向是由历史主流决定的。对于中国历史主流,习近平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6]。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主流,他也指出,中华民族有“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6]。通过深入考察中国史、中华民族史,这些结论无疑是客观正确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中国虽历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等分裂时期,步入近代后,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的军事、经济等力量强力冲击下,出现了数次边疆危机,被迫割让一些领土,但仍然大体上维持了清朝所奠定的版图。这得益于中国长久以来形成“大一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等,这些核心文化基因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进程中,不断交叠融合升华而成,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并进一步促使中华民族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各层面形成了一致性或共识性的集体身份认同。这种集体身份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塑造了中国各族人民所共有的性格,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7]。这种精神力量也更具有穿越时空的恒久作用。土尔扈特部虽然被沙俄统治了100多年,但他们万里东归,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对此,习近平指出:“这真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和向心力”[8]。因此,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各民族汇聚成为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心生发出牢固的共同体意识,这是中华民族自然凝聚、自发生成的结果。这也由此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历史传承与必然趋势所在。

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现实格局决定的。费孝通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提出者,他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规律、结构、趋势等方面,全面系统阐释了该理论。对于中华民族的格局特征,他指出是各民族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其形成方式包括接触、混杂、联结、融合、分裂和消亡[9](P3-4)。他也着重指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一体性的特征,并且认为这是在统一的国家中各民族长期共处与发展、自觉联合的结果,这种联系是不可分割的[9](P252)。习近平在洞察中华民族的历史趋势、现实发展基础上,进行了提升性的新阐释,包括:“优势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6];“共同论”,即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的精神[6]。这“四个共同”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历史传承。习近平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辩证统一论”,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10]。这更明晰了一体是中华民族的主流,多元也只能是一体之下的多元。在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要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1]的关系,这体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就是要在“多元与一体均衡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共同体的建构”[11]。

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多元”的关系,费孝通指出,各个层次的多元关系“存在着分分合合的动态和分而未裂、融而未合的多种情状”[9](P36)。这种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的民族多元性、差异性,在现实利益等驱动下,使得多元之间存在一定张力。如果无法对张力进行有效消解,不能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56个民族仅有自己的民族意识,而没有更高层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然沦为“民族大拼盘”的虚化后果。只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观念在各民族内心中根深蒂固后,从“观念中华民族”到“实体中华民族”的转变才能最终完成[1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的提出,在民族建设的根本理念上化解了多元之间的张力,为处理“分分合合”“融而未和”的状态进一步锚定了发展主线和方向。另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必将使得各民族成员认识到既是“多元”的一分子,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一分子,是更高层次的一分子。同时,对于“意识”的着重强调,意味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心理、情感更深层次的共同体。

二、历史方位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端重要性

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强大,无疑是以各民族团结一体的巨大力量为依托。美国独立期间,为了塑造“美利坚”民族意识,在第一届大陆会议上就有人提出新英格兰人、弗吉尼亚人、宾夕法尼亚人之间不再有区别,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美国人,并且主张所有勇敢的美利坚人要“手挽手地在一起”[13]。这表明成为一个“美利坚民族”是各个殖民地所信奉的共同理念,在这一共同体的精神力量的推动下,美国获得了独立战争胜利,民族国家得以建立。在谈到印度被英国征服成为殖民地的原因时,马克思指出,在印度这样一个国家里,存在“穆斯林与印度教徒”“部落与部落”“种姓与种姓”之间的三种对立;印度社会完全建立在所有成员“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互相隔离所造成的均势”[14]上面,这样的国家和社会注定成为侵略者的战利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印度被英国所征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将各民族凝聚起来的共同体意识。

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当前,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必须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既要依靠物质性力量,更要依靠精神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最大凝聚是精神性力量的保证,其中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是最为重要的人心基础。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党和国家在多个文件中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这一论断明确指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我国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战略根基性作用。具体表现为: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社会稳定、民族富足,这都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的自觉性、主动性、担当性。习近平指出,“如果中国出现了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不仅我们确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而且必定会产生灾难性后果”[16]。目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在胜利前进,也只有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乘风破浪,战胜一切困难险阻。

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的价值保障。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好日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56个民族的共同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承认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以及在发展基础、发展程度、发展短板等方面的客观事实。国家采取了保护性、优惠性各种政策,合力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兴边富民行动、对口支援等过程中,使得各民族在互惠互利的过程中加强了民族之间的了解与互助,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与友谊,实现了团结、平等等价值观念体系的认同与积累,增进了中华民族的一体感、共同感。对于新时代的民族工作,习近平指出,国家继续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1],等等。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来理解这些特殊性的战略与政策,就会使我们认识到这并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照顾”“偏向”少数民族群体,而是着眼于中华民族共同利益亟需的必要之举。从而肯定差别化政策的继续推进具备了国家、民族道义上的正当性,价值上的合理性。“如果我们放任各民族在不同的起点上自由竞争,结果是可以预见到的,那就是水平较低的民族走上淘汰、灭亡的道路[17]。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各民族也才能从中华民族复兴中共享伟大荣光。同时,正如王延中指出的,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民族工作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过分强调局部利益、固化民族身份差异、同一地区政策公平性不足等[18]。对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习近平指出,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1]。对于民族政策完善,他提出,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1]。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阔视野来理解,同样也可以正确认识政策调整后的合理性、正当性、现实性所具有的深厚价值基础与实践基础。

三、历史环境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为紧迫性

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进一步树立民族工作良好国内环境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的民族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风险隐患。一方面,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着“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民族问题突出性与时代复杂性相交织,使我国民族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工作压力前所未有,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激发不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意识的产生,不可避免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有力回击了中华民族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几种错误倾向。包括:同化。即认为建设中华民族就是汉族同化少数民族;固化。片面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性、独特性,否认各民族的共同性、关联性、整体性;虚化。即认为中华民族就是56个民族数量汇总式的加法结果,而对一体性、有机性视而不见。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的重要保障。通过研究民族宗教分裂势力的着力点可以看出,他们就是打着“民族至上”“宗教至上”的旗号,人为地为一国之内的民族、宗教群体制造边界。例如,“东伊运”组织所倡导的“乌玛”信仰共同体,就是主张这个共同体当中穆斯林的身份认同超越和高于民族、地域、性别和血缘等一切认同[19]。我国民族宗教分裂势力行动的出发点同样是不认同中华民族、不包容其他民族,蓄意挑起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制造民族对立,破坏和睦团结的民族关系,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必将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抗西方营造的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际环境的迫切要求。打压遏制中国的发展,是以美国为首的许多西方国家持之以恒的行为逻辑。特别是近年来,美国为了转移国内各种矛盾,更是持续保持对中国强硬立场。为了分化、肢解中国,他们往往以少数民族、民族地区为突破重点,制造“民族问题”,妄图破坏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良好环境。一方面,他们对于民族宗教分裂势力提供资金、新闻舆论等多方面的支持。多年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为“疆独”组织──“美国维吾尔人协会”“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 (“世维会”)、“藏独”组织──“国际声援西藏运动”“自由西藏学生运动”“西藏妇女协会”等给予了资助。新疆“7·5”事件发生后,时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伊恩·凯利一周后承认,“世维会”得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资助。另一方面,他们肆意妖魔化中国民族政策。西方国家从政府、学术界、新闻媒体等各个领域,以话语霸权为依托,肆意攻击、丑化、抹黑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他们以“西方人权理论”为评判标准,通过将中国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等一般性问题,主观恶意地混入民族因素,臆造成为中国的民族问题,重点关注中国的民族平等、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等领域,将一些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乃至环境问题都披上了“民族压迫”的外衣[20]。但是,这种政策的后果,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任何人企图在中国任何地区搞分裂,结果只能是粉身碎骨;任何支持分裂中国的外部势力只能被中国人民视为痴心妄想”[21]。这是被中国民族工作实践所证明了的。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科林·麦克拉斯深入中国民族地区调研,他以蒙古族、藏族为例,指出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信任及民族政策的支持,体现在中国蒙古族对于生活在外蒙古的意愿很低,藏族同胞也不相信“藏独”势力[22]。这无疑是民族区域自治等政策扎实推进,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的鲜活例证。新时代民族工作更是在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的基础上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这更加增进了中华民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利益攸关、命运攸关的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使得中华民族在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笃定前进,不畏远方地实现伟大梦想。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指向和现实归宿,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要求。新时代民族工作将其确定为主线,这是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事实、历史价值、历史未来集中凝练与高度概括。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共在、共生、共享的命运共同体[23]。中华民族的每一分子都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作出自己的历史贡献。

猜你喜欢

一体共同体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一体推进主题教育同频同向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雄浑豪迈于一体灵秀磅礴熔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