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改革实践研究

2021-11-30侯曲萍李一如

贵州民族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民族大学

侯曲萍 李一如

(1. 凯里学院 外国语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2. 贵州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一、引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及具体教改方案的指导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高校广泛深入推进实施。近年来,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涵盖了听、说、读、写、译各个语言学习技能,包括了理论、实证、调查等不同类型。从研究侧重点、研究方法角度来分,可分为五类:一是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二是教学理论研究,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证研究,四是教材分析与英语测试的研究;五是教改与政策研究。

尽管这些研究成果对大学英语的研究侧重点不同,但是均围绕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质,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来开展。刘宝(2020) 从文学文本自身的“留白”、教学方法应用的“留白”两个方面,分析美学教育融入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说明了具体策略[1]。郝春雷和王鹏(2020)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进行了项目式学习(PBL) 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证实PBL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有助于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学科内涵[2]。李彬(2021) 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通过“通用+拓展+自主学习”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从而推进完成大学英语课程与学生专业的融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3]。

为促进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贵州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本研究针对三所贵州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铜仁学院)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民族地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如何体现大学英语课程具有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质进行了研究,由此探讨适宜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和发展路径。

二、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践

我国现有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普通高校1200多所,由于地处区域不同,外语需求有别,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也不同[4]。地处贵州民族地区的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铜仁学院作为本研究调查点,它们有以下共性:一是三所院校均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二是三所院校均为贵州地方本科院校并处于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三是3所院校均为2000年后由师范专科学校升本的院校。自2014年以来,这3所高校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度重视,每所高校都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了英语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由教务处、外国语学院等多个单位合作具体实施。此项教学改革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指南》为指导,结合各个院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改革的目标与内容、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改革的保障与激励四个维度,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和安排,由此推进实施了一系列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 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铜仁学院等3所高校均以《指南》的教学目标为指导,制定本校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改革总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及个人发展的需要。结合各院校的实际设置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教学内容:凯里学院强调课程阶段性考核与水平测试;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强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铜仁学院着重体现英语的工具性作用。凯里学院要求4个学期上完《创新大学英语》1~4册的内容,其中部分单元及章节为自主学习内容,任课教师对这部分内容做检测,每个学期还安排CET4考试辅导内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和水平测试情况,将学生分为A(成绩为100分以上,占年级学生总数的15%)、B(成绩为70~100 分,占年级学生总数的50%)、C(成绩为70分以下,占年级学生总数的35%) 3个等级班,细化不同班级的教学内容。其中A级班大学英语课程以读写、听说模块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英语应用与跨文化交际能力;B级和C级班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功。铜仁学院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和入学英语水平考试成绩情况,按照3:7将学生分为A、B两个等级,A等级30%,B等级70%,组成A级和B级两个级别班级,大学英语任课教师轮流在A、B级班教学,他们根据各个等级的英语水平情况,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打破传统纸质版教材的束缚,实现教学内容由传统的单一固定教材内容向以实用性的多元化学习资源的转变。每所学校除了开设通用英语课程(必修课) 外,还开设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

(二)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凯里学院以多媒体教学及信息化在线辅助学习为载体,实行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以赛事为重要平台之一,通过组织师生参加全省、全国各类英语学科技能竞赛,促进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音体美专业和非音体美专业两大类,针对音体美3个专业的学生入校英语成绩较低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过程性考核、期末考试等方面要求相对低,《大学英语改革方案》还规定学生的英语成绩作为学生学位授予的条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针对A、B、C 不同级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教学侧重各有不同:A级班学生重在强化语言水平和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考试做准备;B 级班学生强调英语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提升;C 级学生侧重语言基础知识与能力获得和基本运用,教师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及设备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和监控,确保各级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铜仁学院从网络环境下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中研究,建立“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两模块(综合模块+视听说模块)、三拓展(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时空拓展、评价方式拓展)”为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采取阶梯式递进指导,层层深入:第一学期,基础性(夯实语言基础);第二学期,成长性(培养创新精神);第三学期,知识性(丰富人文知识);第四学期专业性(提升全面素养)。

凯里学院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由16学分改为14 学分,即12(教学) +2(自主学习),每周课时由4学时减为3学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总学分为16 学分,每周学时为4学时。铜仁学院16个学分减为11个学分,课时由原来每周4学时减为3学时,实施“4+2”的课时设置模式,第一、第二学期实行4学时/周,第三、第四学期实行2学时/周。

(三) 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和铜仁学院3所民族地区院校都对大学英语课程考核的指标和内容作了规定,主要包括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和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督两大部分。学生学业成绩包含了过程性考核和期末测试,教师教学质量监督包括督导组督导和学生评教。

凯里学院的过程性考核所占学科最终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40%提高为50%,包括考勤、写作、英文背诵、听说训练和平时作业五部分,写作是利用批改网布置写作任务,听说训练包含口语视频制作和自主听力学习。期末考试成绩由占学科成绩的60%降为50%,考试内容由单元知识+四级真题和仿真模拟题构成,建立大学英语试题库和测评体系,推进教考分离,体现了大学英语改革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同时,凯里学院采取督导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值体现、任课教师各项英语技能赛事的组织、参与及辅导以及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等多种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行监督。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业成绩由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组成,ABC三个不同级别的班级期末成绩分别乘以1.2、1.1和1三个不同系数,学业成绩考核中期末成绩比重大,大学英语学习到第二个学期结束时,学生参加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晋级,例如,从B级班升到A级班。铜仁学院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业成绩由视听说考核成绩50%+综合技能考核成绩50%组成,每项考核教师评价占50%、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各占25%。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和铜仁学院均采取督导组督导,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和学生评教的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

(四) 改革的保障与激励

凯里学院成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立大学英语教学专项建设和奖励经费。一方面,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增加大学英语教师编制数,引进高质量的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和培训,加强和省内外兄弟院校的交流,改革前三年(2017 年起) 每年增加投入,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大学英语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和参加研讨、交流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和铜仁学院在改革领导小组指导下,在教师课酬、课程建设、教师进修学习等方面给予激励。

三、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存在问题

首先,学生通过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仅有少部分学生能达到所在学校的《大学英语改革方案》 中的改革目标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听、说、读、写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方面有所提升,体现在补考率下降、大学英语过级率有所提高、学位授予的英语成绩有所提升等方面,但是达到《方案》的目标要求仍有差距。

其次,通过对大学英语课程过程性考核的细化,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态度从被动向积极主动改变,学习风气有转变。以前拘泥于教材学习的形式被打破,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课程相关内容。受访者建议学生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还需进行更加合理的量化,过程性考核中的个别指标还可进行调整,以趋于更合理,比如凯里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过程性考核中的课文背诵次数应减少,口语视频制作的次数可增加。还有部分受访者提出,学生的分层教学方式显得粗糙,还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提高。

再次,通过对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学校、教学分院、同行教师听课三级督导,期初、期中、期末的每学期例行教学检查和学生评教,教师的责任心增强,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并主动开展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研究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有提高,教学形式更新颖。比如使用批改网、网络教学平台、U校园等手段开展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目前已呈现遍地开花的势头。但仍存在教师、学生对新手段、新技术的认识和运用还不到位等问题。在硬件设施保障和激励机制方面,受访者指出,虽然学校已经加大了一定的投入,但是仍然显得捉襟见肘,还未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硬件设施有待改善,激励机制还需加强和深化。在大学英语改革中大外部及相关教务部门的工作量倍增,应该采取激励补偿机制给相关人员适当的奖励。

(二) 原因分析

第一,教育教学资源匮乏。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一直以来都是阻碍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各级政府以及高校管理部门对此问题的解决高度重视。与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少,许多国际性文化、经济、贸易、科技等交流活动很少在民族地区举办,民族地区高校缺乏与外界进行交流的机会,该地区的大学生难以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一样,参加形式多样的英语社会实践,缺少增长和积累英语用语经验的机会。同时,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一些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条件出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在教育现代化逐渐普及的当下,民族地区高校多媒体教室、智慧学习平台建设都较为滞后,限制了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空间,拉大了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与经济发达地区英语教学之间的差距。

第二,语言文化环境复杂。相对于内地一些地区的教育而言,民族地区的学生自出生开始就需要面临较为复杂的语言文化环境,不仅要学习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更要学习好汉语及汉文化。而他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则是从民族语到汉语到英语的三重转换过程[5]。在如此复杂的语言环境下,学生英语学习负担较重,要同时面临民族语言、汉语、英语三种语言的学习,这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英语语言文化巨大的影响力以及背后所隐藏的完整而丰富的价值体系及意识形态,本身对于我国语言生态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6]。而少数民族学生面对大学英语日趋复杂的课程内容,则往往会无所适从,会因课程的难度产生畏难情绪以致抵触心理。这样的抵触心理与基础能力较差发生叠加后,学生难以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甚至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还要同时面对汉语文化、英语文化的双重影响,不可避免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带来冲击,一旦处理不好三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关系,极容易导致学生对不同语言文化认同的混乱,造成民族文化失语情况的发生。

第三、学生文化背景对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的影响。民族地区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使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体现具有特殊性。语言的工具性是国内外语言学家的一种共识,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两个方面。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开设的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要凸显工具性,例如,凯里学院开设的《大学英语》和《计算机英语》。大学英语作为语言类课程,它是一种跨文化教育,它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找到参照,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一扇窗户。大学英语教学在主体、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注重工具理性取向,就会造成忽视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交际”基础和“文化理解”[7]。跨文化课程的开设正是大学英语人文性的体现,如:《英语文学赏析》 《英语演讲与辩论》 《英语歌曲欣赏》等选修课。

文化和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对语言的学习和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它蕴含了文化的各个元素,是文化的折射和承载者[8]。英语教育带来域外文化的同时,也对民族文化带来冲击。高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重视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在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强调目的语的文化授入,民族文化往往被忽视。跨文化交际不仅是目的语交际,它是文化多样性不断交流碰撞的流动过程。一方面,在英语教学中忽视民族文化内涵的传承发展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只有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播,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得到保护和传承。大学英语课程应该传授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人文情怀以及多元文化包容性[9]。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通常都是以汉语作为中间语,缺乏目的语接触环境,英语学习的难度大,这与民族学生对英语熟练掌握的需求对冲,使得构建全球化语境下民族大学生英语教育生态平衡性的必要凸显[10]。

英语不仅是语言课程,在语言的背后更是多元化的世界文化,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用语技巧,更要能够了解英语语言文化。根据《指南》所提出的基础、提高、发展三级教学目标的要求,贵州民族地区高校制定了以多元文化为主的英语教育基调,在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基础理论知识、语用技巧等予以教导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英文应用文写作能力,英美文学、英语歌曲、艺术鉴赏能力等的全面培育。针对民族地区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民族地区高校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关注民族文化、英语文化、汉语文化之间的碰撞,注重少数民族文化、汉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呈现。

四、改进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措施

(一) 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思想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是课程教学改革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条件,结合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实情况及其特点,作为民族地区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师,应始终坚持用正确的英语教学思想来作为自身教学改革行为在价值、观念、方向上的引导。一是要树立文化自信心,无论是对于英语的学习还是汉语的学习,民族院校要始终坚定民族文化核心理念。在关注英语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民族语言、文化的教育,培养民族院校学生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心,消除学生对多元文化产生的焦虑心理,进而引导学生端正英语学习的态度和目的。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民族院校的教师要深切地认识到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参与到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规划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 加大对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

为改进民族地区高校办学条件有限、英语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现实情况,需要切实保障民族地区高校能够在充足教学资源的支持下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一是要加大民族地区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建标准化大学、增建多媒体教室、积极构建民族英语教育网络平台,确保民族地区办学硬件条件达标。二是要着力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调整教师薪资待遇、出台鼓励性政策等一系列办法,广泛招纳优秀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加入到民族高校英语教育事业中来,为实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三是要帮助民族地区高校研究开发民族性英语教材,追加教育扶贫资金,为困难学生减免学费,多措并举发展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教学事业,提高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三) 注重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

多样化教学方法有助于英语教学知识的立体化呈现,能够有效增进民族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为达到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目标要求,民族地区高校尤其要注重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为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促使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逐渐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能够享受学习英语带来的愉悦感而不是枯燥感和压抑感。一是要注重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是问题引导式情境,也可以是故事导入式情境,抑或是趣味表演式情境等,这些都可以将学生从沉闷的英语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单词、语法、句型背诵中解脱出来,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具体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根据自身英语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做到对教学情境的灵活创设。二是要注重教师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中的语言教学资源,转变教育者的角色,将自身塑造为课堂教学的监控者、管理者,充分利用语音实验室、空间课堂、多媒体自主学习平台,使学生在模拟的空中课堂真实地体验英语的乐趣。三是要有意识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其是针对那些存在一定学习难度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对小组合作任务进行布设,要求学生在统一的任务主题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共筑的方式,顺利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进而实现对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育和锻炼的目的。

(四) 强化民族文化在教学中的融入

民族地区高校的英语课程教育根植于民族本土文化,包括英语课程教育在内的各项专业课程的设置,肩负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为落实这一任务,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非常有必要将民族文化元素引入其中,通过精心的课程教学设置以及资源选择,将民族文化渗透到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在促进学生专业英语文化素养建设的同时,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关注,从而提升民族文化在学生中的话语权,实现民族文化、英语文化、汉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在对英文写作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将本民族文学经典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就其文学价值、创作理念、主体思想等予以全方位的解析,用民族文化思想去解析世界文学。在开展英语翻译教学时,可以适当引入民族歌曲、诗歌、谚语等,在锻炼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同时,确保民族文化的传承。

五、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通过对贵州民族地区三所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践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培育综合性英语人才,推进民族地区开放化发展的程度和质量,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在注重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特质,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语言知识、语言运用技巧等予以教导的基础上,将课程根植于民族本土文化,关注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文学和艺术鉴赏能力等的全面培育。虽然受教育教学资源匮乏、语言文化环境复杂等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依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但结合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特点和需求,用正确的教学理念引领,加强对先进教学技术的学习借鉴,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上坚持不断地探索创新,并使之日趋于成熟,如此就能够逐步化解难题,从而推动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民族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