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永明运用岭南无痛蜂针疗法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经验
2021-11-30崔威成永明
崔威 成永明
1.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广东,江门 5290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成永明主任中医师是中国著名蜂针疗法专家,广东省中医院特聘教授, 从事蜂疗临床、 教学、科研近30年, 擅长运用蜂疗治疗儿科疾病,1996年独创“岭南无痛蜂疗”,在蜂疗行业独树一帜。 笔者有幸跟随成师学习,学习过程中获益良多,现将成氏无痛蜂疗在儿科疾病中的运用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特点
1.1 改良传统蜂疗, 独创儿童无痛蜂疗 蜂疗历史悠久,为传统针刺术之一,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针”“药”“灸”三者结合为一体的针刺疗法。传统蜂疗具有明显的疼痛感,容易发生过敏反应,通常仅用于成年人。 无痛蜂疗为经过改良的蜂疗方式,改良技术主要通过三步实现:第一步,蜜蜂选择与喂养:首选体型较小的野生中华蜜蜂,中华蜜蜂体型小,蜂毒量少,且毒液不含有神经麻痹成分,临床使用更加安全。 蜂疗前24h捕捉蜜蜂,并予含有菊花、苏叶、葛根、甘草等成分的蜂饲料喂养, 以达到减毒的目的。 第二步,手法减毒:蜂疗操作前摇晃蜂盒,激怒蜜蜂释放蜂毒,取蜂后以镊子的尖端在蜜蜂尾部螫刺由近端向远端刮拨三下,刺激蜜蜂进一步释放蜂毒[1]。 针刺操作时要求手法快速、稳定、不留针,做到“即刺即拔”。第三步,针刺穴位选择:成师强调应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优选痛觉不敏感的穴位进行操作。
1.2 儿童蜂疗必须遵循操作规范,重视临床安全 相对成人,儿童更易发生过敏反应,故儿童蜂疗是蜂疗业内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 成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儿童的蜂毒过敏反应出现时间会较晚,故更需重视。 由此,成师提出以下注意事项:(1)儿童蜂疗必须试针,如果治疗间断一个月以上则需要再次进行试针。 即使过敏反应测试表现为阴性,仍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必要时可结合抗过敏药物治疗。 (2)试针部位与成人也有所不同,成人试针多主张采用足三里、肾俞、大肠俞等,而儿童蜂疗试针部位则首选足底跟部。 (3)在蜂疗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痛蜂疗的改良步骤,不可心存侥幸,同时建议蜂疗间隔时间应较成人延长,每周两次为宜。 (4)年龄小于2岁半、体重不足12kg的儿童禁止进行蜂疗操作。
2 临床选穴
2.1 选穴特点 成师善于运用蜂疗特效穴, 提出儿童蜂疗选穴宜少宜精。 传统蜂疗多数采取痛点、阿是穴治疗疾病,“以痛为腧”选穴法在治疗痛症中确实可以奏效,但在儿童疾病的蜂疗中指导意义却甚微。 岭南无痛蜂疗特点在于“低毒”“无痛”“高效”,由于儿童的特殊生理性质,尽管经过减毒步骤,儿童依然无法承受针刺过多穴位而进入人体的蜂毒量,因此要想提高疗效,选穴尤为重要,患者年龄越小,越应严谨。 成师指出,蜂疗属于中医传统针刺术,必须立足于传统中医理论,遵循整体观念。 传统针灸以中医经络为理论基础,蜂疗也可遵循传统选穴方法,包括局部选穴、远道选穴、辨证选穴等,但不应拘泥于此。 以生物全息学为理论基础,挖掘蜂疗的特效穴位为成氏蜂疗一大特色。
“生物全息论” 由张颖清教授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并创立了“生物全息学”,指出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各个细小的局部均可包含和反映人体整体的信息,即局部器官为整体的缩影[2]。 尽管祖国医学典籍中没有明确提出“生物全息论”的概念,但中医诊断基本理论始终遵循统一和完整的原则。 《灵枢·邪客》曰:“人与天地相应也。 ”中医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内外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3]。 这种整体性是将人体的各部分与全身, 人体与自然有机结合,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对待,可见生物全息论与中医理论相吻合。
2.2 选穴方法 无痛蜂疗遵循传统针灸选穴方法,同时以生物全息学为理论基础进行特效穴位挖掘。成师认为生物全息医学在中医临床中有其不可取代的理论意义和价值,中医理论体系中诸多方面包括脉诊、面诊都可以看到全息理论的影子,因此临床取穴可以从生物全息学理论的多方面去理解和灵活运用。
2.2.1 整体缩影式全息规律取穴 整体缩影式全息规律取穴的代表穴为足跟穴、肺穴、咳喘穴、头针语言区。 局部器官全息穴区排布像整个人体的缩影,这种排列方式称为整体缩影式,如耳穴分布规律像一个倒立的人形,双脚并拢足部反射区组成的图谱像一个蹲坐的人形。 成师在儿童疾病蜂疗中常使用足跟穴,足跟穴非点状穴位,定位为足底跟部区域。 足跟穴部位角质化程度高,操作时无痛感;同时足跟又是一个天然的蜂毒缓释装置, 使蜂毒可以缓慢渗透到体内[4]。此外,如患者年龄偏小或不耐受其他穴位蜂疗,也可优选足跟穴作为施术穴位。 足跟部反射区中还存在感冒点、失眠点、头痛点、止泻点等,可根据患儿情况调整针刺部位,如有感冒症状或反复易感可针刺足跟部感冒点, 如患儿夜寐不安可针刺足跟部失眠点位置,患儿有腹泻症状可选择足部止泻点。
肺穴、咳喘穴为手针穴位,肺穴位于无名指第一节横纹中点,咳喘穴位于手掌面,食指掌指关节尺侧处。 临床中哮喘常用此二穴。 手掌部穴位系统多样,包括第二掌骨侧、第五掌骨侧穴位系统及手易象取穴系统等,但以手部全息图模式更完整地展示手针穴位应来自方云鹏教授编写的《手象针与足象针》,其中阐述了手伏像、手伏脏的理论[5],咳喘穴正是手伏脏理论中肺部在手上的全息对应点。 头针言语区是方氏头针穴位,治疗儿童语迟常用此穴。 方氏头针是方云鹏教授发明的我国最早的头针体系,也强调了生物全息理论与大脑皮层解剖功能定位的结合。 以上穴位正是根据生物全息论中整体缩影式全息规律取穴的代表穴位。
2.2.2 体表投影式全息规律取穴 体表投影式全息规律取穴的代表穴包括卵巢体表投影点、止泻点等。成师在治疗少女痛经、月经不调时常用到双侧卵巢体表投影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穴定位即为小腹两侧卵巢的体表投影区域, 在生物全息论中属于体表投影式全息, 即内部器官或内部器官功能定位在体表的投影。 腹部止泻点用于儿童腹泻的治疗效果佳,此穴位于腹中线,脐下2.5寸处,或于神阙与曲骨穴连线之中点取穴, 成师认为此穴可理解为直肠的体表投影。
2.2.3 顺序排列式全息规律取穴 顺序排列式全息规律取穴的代表穴为准胃俞。 准胃俞位于双侧胃俞穴连中点,为成师自创的穴位,取穴源于生物全息论的脊椎对应区。该区是人体最大的全息胚,属于顺序排列式全息,意思是脊柱是一个完整的全息胚,其全息穴的位置依照人体从头到足各器官的次序来排列。脊柱与同水平段的脏腑器官相对应。准胃俞同水平段的对应的是腹部, 临床中治疗儿童腹痛常选用此穴。
2.2.4 经脉循行式全息规律取穴 经脉循行式全息规律取穴的代表穴为经脉循行区域阳性反应点。 生物全息学认为,经脉是生物学性质相似程度较大的细胞群的连续,如小腿外侧前缘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区域称为胃经区,治疗儿童胃经病及胃腑病时临床常选择足三里穴。 成师发现蜂疗中选用足三里针刺有时并不能达到预想疗效,但在胃经区域内寻找附近的阳性反应点进行操作,则往往事半功倍。 蜂疗操作时可选择阳性反应点直刺, 亦可选择阳性反应点附近经脉循行区域散刺, 此方法选穴不仅符合生物全息论规律,也与传统针灸“宁失其穴,勿失其经”[6]的说法不谋而合。
3 应用领域
多年来岭南无痛蜂疗已逐步在儿科常见疾病治疗中推广,尤其是在呼吸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 成师指出,无痛蜂疗不应只局限于疾病发生时的治疗,更应重视在其在儿童“治未病”领域的应用,无痛蜂疗将是“治未病”主力军。 无痛蜂疗将“针”“药”“灸”三者合为一体,其中“针”可通络调气血,“药”之蜂毒具有消炎抗菌及免疫调节作用[7],提升正气,“灸”可温阳散寒、扶正祛邪,故可通过蜂疗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状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冬病夏治的理论来源于此,“三伏天” 自然界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此时振奋体内之阳气,以阳克寒,可减弱和消灭冬病之邪[8],这正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冬病”多由正气亏损,阳气不足所导致,如儿科临床中反复发生的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应属“冬病”范畴,治疗总则当以培补阳气为主,顾护正气为本[9]。 成师遵循“春夏养阳”思想,提出在三伏天开展“扶阳蜂疗”。 “扶阳蜂疗”即在夏季三伏天对有适应证的患儿进行规范疗程的无痛蜂疗,准确把握治疗时机,扶阳补虚,增强免疫,多年来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冬春季节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传染病高发时期,成师在此时则提倡“保健蜂疗”,即对未患病的普通儿童于足三里、足跟穴、肾俞穴等保健穴位进行蜂疗施治,从而起到预防儿童疾病发生的作用,在临床中亦广泛开展。
4 验案举隅
患儿麦某某,女,7岁,英国华侨,久居海外,2019年7月15日初诊。 主诉:反复脐周疼痛1年余。 患儿1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脐周疼痛为主,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家属诉腹痛发作情况与进食冰冻生冷有一定的关系,间断于国外就诊,效果欠佳,遂于暑假回国寻求中医治疗。 刻下:面黄体瘦,四肢欠温,纳差,眠可,大便时干时溏,1~2日一行,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查体:体重:20kg。腹部平坦,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脐周压痛(±),麦氏点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大小便常规、潜血均正常。 腹部B超示:腹部未见异常,肠系膜淋巴结未见肿大。 西医诊断:小儿功能性腹痛;中医诊断:腹痛(脾胃虚寒型)。
治疗经过:患儿至蜂疗门诊后予以蜂疗,蜜蜂品种选用岭南蜂针中心经过中药饲喂减毒处理、体型较小的野生中华蜜蜂。 首次蜂疗前需试针,试针部位选择足跟穴,施针者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抓住蜜蜂的头腹部,用镊子的尖端在蜜蜂尾部螫刺由近端向远端刮拨三下,蜂螫操作时要求手法快速、稳定、不留针,做到“即刺即拔”。 患儿未出现蜂疗过敏反应可按疗程进行蜂治。 取穴:足跟穴、足三里穴,每次蜂疗双侧穴位需交替进行,即左侧足跟穴、右侧足三里穴为一组,右侧足跟穴、左侧足三里为另一组,刺激量为每个穴位一针, 两组交替进行, 每周治疗两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并嘱患儿注意腹部保暖,节制饮食,勿贪凉饮冷。一个疗程蜂疗结束,患儿腹痛未再发作。 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患儿情况稳定,未再出现腹痛。
按语:结合患儿症状,从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方面分析符合功能性腹痛的诊断。 本病属祖国医学“腹痛”范畴,病位在中焦脾胃,四诊合参病机为脾胃虚寒。 无痛蜂疗主要通过发挥针刺、艾灸、蜂毒的三重功效来治疗疾病。 本例患儿选择足三里穴及足跟穴,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经脉主治为脾胃系统疾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 五腧穴中的合穴,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之功效,因此为治疗小儿腹痛主要用穴;足跟穴为成师儿童蜂疗经验用穴,对于年龄偏小或不耐受其他穴位蜂疗的患儿,可作为优选施术穴位(功效前文有详细介绍)。 本例患儿属虚寒型腹痛,治疗中应遵循“温”“通”的原则,蜂疗后皮肤出现红肿热的现象,蜂刺周围皮肤温度升高,作用类似于艾灸,可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蜂毒还具有消炎抗菌镇痛、调节免疫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患儿腹痛症状,提高患儿免疫力。 成师指出患儿久居国外,生活习惯不同,平日饮食偏重肉食等肥甘厚味,冰冻生冷之品亦不加节制,小儿脾常不足易受其害,治疗同时需注意生活饮食调摄。 在足三里穴针刺过程中,亦应注意寻找足三里穴附近阳性反应点,如有阳性反应点应针刺该处, 往往效果更佳。 选穴应视病情变化灵活选择,如果年龄较大且腹痛比较顽固的患儿,可选择经验穴准胃俞及腹痛阿是穴。
5 结语
传统蜂疗一般只适用于成人疾病治疗,岭南成氏无痛蜂疗则广泛应用于儿科疾病治疗,拓展了传统蜂疗的治疗范围,同时也丰富了儿科临床中可应用的中医外治法手段。 成师在临床选穴中遵循传统针灸选穴方法, 并结合生物全息理论挖掘蜂疗特效穴位,在选穴及针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在临床运用中则遵循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将无痛蜂疗推广于儿科“治未病”领域,强调治疗疾病中治疗时机的选择,提出“保健蜂疗”及“扶阳蜂疗”,这也符合中医“因时制宜”的观点,体现出从整体观看待人与自然、并借用自然的力量养生防病的思想[10],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笔者将成师的学术思想及多年工作临床经验总结于此,希望能够给同道提供参考,但值得注意的是,蜂疗临床实践中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尤其是儿童蜂疗过程中,过敏反应必须重视。未来的研究一方面将着眼于无痛蜂疗的进一步推广,另一方面将从减少过敏反应入手,使无痛蜂疗安全高效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