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的比较研究
2021-11-30刘振阳
刘振阳
(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 辽宁 辽阳 111000 )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趋势有所上升。由于罹患该疾病的人群大多为中老年人,其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现象。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之后,呈现为粉碎性骨折,而接近半数骨折属于非稳定型。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不佳。人体的股骨粗隆部血运较为丰富,骨折愈合率较高。但该位置非常容易出现髋内翻,高龄病患需要长时间卧床[1]。因而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大。由此能够看出,利用有效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探究,髓外固定(DHS)以及髓内固定(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情况,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髓外组[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DHS] 84例以及髓内组[股骨径端髓内钉固定(PFNA)] 86例。髓外组男性患者共计36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区间为49.52-86.35岁,平均年龄为(65.38±1.65)岁。在此其中坠落伤8例、交通意外伤16例、摔伤52例、其他8例。AO骨折类型为:A3型18例、A2型42例、A1型24例。髓内组男性40例、女性46例。年龄区间为50.38-86.75岁。平均年龄为(66.38±3.12)岁。在此其中跌落伤8例、交通意外20例、摔伤56例,其他2例。AO骨折分型情况为:A3型14例、A2型42例、A1型30例。排除样本:关节发育不佳者、髋关节炎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拒绝参加实验调查者、精神疾患、晚期癌症者。经对比证实,2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院内医务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有效排除手术禁忌之后,对患者开展全身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当生效以后,在骨科牵引床上开展相关手术治疗。2组受试者均以仰卧位接受手术,针对于患者的患肢,利用足踝固定器开展内收、外展、旋转、牵引,进行手法复位。于C臂X线设备透视条件之下确认好复位情况。满意之后消毒铺巾。髓外组使用股骨颈端解剖钢板、DHS治疗疾病。择取受试者髋外侧肌,纵型切开。以钝性分离的方式令股外侧肌有效显露股骨大粗隆、股骨颈端和股骨颈。后逐步放入股骨颈端钢板与DHS。髓内组使用Gamma钉合PFNA开展治疗。则取受试者的股骨大转子近侧制作1个直切口切开,以钝性分离的方式处理臀中肌,直至股骨大转子顶点部位。不对患者开展骨膜剥离。于病患的髋内收位放入PFNA与Gamma钉。在关闭切口后,常规性留置负压引流管。患者完成手术之后,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5天。有效记录流量,如果符合引流管移除条件,可以拔除引流管。
3 观察指标:(1)分析2组受试者术中以及术后情况。(2)分析2组受试者疗效对比情况。指派专人针对于患者的髋关节Harris功能加以评分。就下肢有无畸形、髋关节活动范畴疼痛以及功能几个方面加以评估,总分共计100分。结合具体的评分结果,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全面评估。具体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尚可70-79分、差70分以下。(3)分析2组手术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5 结果
5.1 2组病患术中以及术后情况对比:髓外组手术时间 (63.25±7.59)分钟、术中出血(372.52±46.25) ml、肢体负重(8.26±1.05) 周、骨折愈合时间(11.37±1.58) 周。髓内组手术时间 (49.63±6.27)分钟、术中出血(296.36±31.25) ml、肢体负重(5.37±0.85) 周、骨折愈合时间(9.68±1.57) 周。
5.2 2组受试者疗效对比:髓外组Harris分数为(82.26±1.28)分,髓内组为(90.36±1.27)分。2组相比,P<0.05。髓外组优秀 50例,良好14 例,尚可14 例,差6 例。优良率为 76.2%。髓内组优秀 62例,良好 18例,尚可6 例,差0 例。优良率为 93.0%。2组相比,P<0.05.
5.3 2组受试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髓外组治疗后下肢缩短2例,股骨头坏死2例,下肢DVT4例,退钉4例,髋内翻4例,愈合延迟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2%。髓内组下肢DVT2例,髋内翻2例,下肢愈合时间延长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3%。2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
讨 论
当前,我国已然进入人口老年化社会。在这种情况之下,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显著上升。治疗该疾病的具体为妥善固定以及开展行之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其也为降低患者病死率以及致残率的主要方式。当前,用于治疗此类疾病的内固定材料方面大体可被分为髓内钉固定以及髓外系统固定2个品类。究竟哪种内固定方式有效性更高,当前依旧存在争议。
髓外固定系统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前其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DHS主要由接力螺钉和侧方钢板两个部分所构成。结构较为坚固, 其能够通过与张力带类似的作用,体现出加压以及活动能力。此法操作较为简单,能够取得满意的固定效果。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患的粗隆部内侧与内后侧皮质缺损。在做好骨折复位之后,其存在垂直和骨折移位至风险,骨折稳定度差。患者内植物发生钢板断裂的风险较高。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讲,使用DHS进行治疗,应力集中性过强。非常容易发生诸如螺钉松动、内侧皮质压缩、钢板断裂等不良症状。另外,该类型固定钢板和患者的骨骼会产生较为紧密的接触。患者的骨膜剥离范围较大,其在一定程度上对骨折端血液循环造成影响,进而引发骨折延迟愈合现象发生[3]。相较于髓外固定法,利用髓内固定法能够体现出更为显著的生物力学优点。髓内固定体系力臂较短、偏心距低。于内侧的支撑数量较多。髓内固定系统等内部结构设计和人体股骨解剖学更加契合。PFNA能够发挥出加压和抗回旋的效用。利用髓内固定系统开展操作,可以实现压紧周围骨质以及股骨头,继而提供较为满意的支撑效果以及抗扭转能力。在固定PFNA过程之中,可对患者的松质骨加以压缩。由于固定物在髓内较少出现摆动现象。所以说,固定效果非常稳妥。很少有患者发生复位失败以及旋转的现象,可促进骨折愈合[4]。另外值得说明的是,PFNA属于空心设计,不会造成过大手术创伤.另外也不会伤及患者的软组织,该项手术操作完全符合当前临床所推崇的微创原则。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指出:和髓外组相比,髓内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肢体负重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更短,Harris分数明显更高,临床疗效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这也在根本上说明了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利用髓内系统治疗,能取得满意成效。 本实验所得出的相关结果和国内文献相一致。
总而言之,针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讲,使用髓内系统开展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成效。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促进疾病转归。因此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