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微创mippo技术)治疗优于手法复位外固定及传统手术大切口治疗的优点

2021-11-29穆恩德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肱骨患肢肩关节

穆恩德

(辽宁省华君医院骨科,辽宁 营口 115000)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肱骨上端骨折的一种类型,常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位于解剖颈下2-3cm,由松质骨向密质骨过度稍细,为解剖上的薄弱处所在,此处骨折较为常见,高龄患者较多,骨折多移位严重,出血较多[1]。常见的骨折类型为:裂纹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目前肱骨外科颈骨折常用为NEER(依据移位骨块数目)分型,具体包括:1部分无移位,骨折,2部分骨折分A嵌入B无嵌入C粉碎性骨折,3部分骨折4部分骨折所有骨块均移位[2]。目前对该处骨折治疗方法多,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并比较在我院收治患者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内外固定及传统大切口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纳入研究患者共28例,均为NEER分型2部分骨折及以上不稳定骨折28例。手法复位外固定2例(均为男性),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26例。

2 手术方法: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患肢制动后进行住院常规检查,处理基础疾病,等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请内科系统及麻醉会诊综合评估,在无麻醉及手术禁忌证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均采用全麻,术前及术后48小时全部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麻醉起效后,取沙滩椅体位,头转向健侧。首先在肩峰下沿肢体长轴纵行切口,约5.0cm,远端皮肤缝线打结标记,防止损伤腋神经,逐层切开止血,纵行劈开三角肌,直至骨折处,剥离少许骨膜,复位肱骨大结节及外科颈骨折,取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C臂机透视确定骨折复位良好,另在上臂上段前外侧纵向长约5.0cm切口,逐层分离止血,直至肱骨,在肱骨骨膜下由远端向近段骨折处剥离汇合后,由近端肩峰下术区切口沿骨膜下插入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安放于肱骨外侧,钢板上方在肱骨大结节顶点下约0.5cm结节间沟后约1.0cm处,近端上5-6枚锁定螺钉固定,远端用3-4枚锁定螺钉。如肩袖损伤,常规修复。经C臂X线机再次透视,检查骨折端复位和固定满意后,拔出临时固定的克氏针,被动活动肩关节无障碍断端稳定后冲洗术区,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3 术后处理:患肢抬高。麻醉消退后开始肘关节及腕关节功能锻炼,术后48小时后术区红外线治疗并指导肩关节耸肩运动,1周内以关节被动功能锻炼为主,术后1周出院,术后3周后指导患者开始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

4 结果:本组26例患者术区1期愈合,切口约10.0cm,患肢腋神经、血管等无损伤。随访时间3-24个月,骨折愈合周期约16周,骨折无延迟愈合发生。肩关节前屈上举85°-180°,(150°±10°);后伸60°-80°,(70°±5°);外展约85°-110°(108°±5°);内收30°-45°,外旋40°-60°,内旋60°-100°。根据Neeret al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6.4%。复诊患者骨折复位满意,骨折线模糊,关节功能良。1例患者出现肩关节功能受限(功能锻炼患者依从性不良)。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2例:手法复位均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患者高龄),住院时间均半月以上,便于调整夹板松紧度。术后夹板外固定时间均在8周,固定期间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质量不良。解除固定后肩关节功能严重受限,功能锻炼痛苦。

讨 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属近关节部位骨折[3]。由于患处出血,肩袖等软组织损伤及出血等无菌性炎症反应造成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单纯手法复位多不能满足骨折良好复位和坚强固定及长期固定肩关节,使得肩关节得不到尽早的功能康复锻炼。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优点有:(1)与传统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手术比较切口明显变小,骨膜及骨折周围软组织剥离范围少,易于软组织修复。(2)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比较术肩关节后康复功能锻炼早,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较高。(3)患者住院治疗周期短。(4)与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比较术后并发症少。(5)患者生活自理质量明显优于长期外固定治疗。

综上所述,肱骨外科颈骨折此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患肢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需要住院治疗周期短,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故与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猜你喜欢

肱骨患肢肩关节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与健肢体温、血压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