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槟榔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1-11-29于同月徐坤元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枳实行气理气

于同月,徐坤元,马 将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北京 100053)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本品主要含生物碱、缩合鞣质、脂肪油、鞣质、槟榔红色素等。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等功效。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古代医籍经典名方中槟榔的用量及其配伍,以及现代医家运用槟榔的临床经验,探讨槟榔的临床常用剂量及其配伍,以供临床科研同道参考借鉴。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代医家常用槟榔配伍不同中药治疗痢疾、痞满胀痛、疟疾等疾病。配伍木香,如木香槟榔丸(金《儒门事亲》;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槟榔(一两约41.4 g,每日服用量约0.13 g)破气坠积,配伍木香通行肠胃,两药合用消痞满胀痛,治疗积滞内停、脘腹痞满胀痛、以及赤白下痢、里急后重等;如芍药汤(金《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上㕮咀,水煎服,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槟榔(二钱约8.28 g,每服1/4 钱约1.1 g)行气导滞,配伍木香、芍药、当归调气和血,诸药合用调气则后重自除,主治湿热痢疾。如配伍常山,如截疟七宝饮(宋《杨氏家藏方》),槟榔(半钱约2.07 g)行气散结截疟,配伍常山、草果截疟祛痰,主治正疟。如配伍厚朴、草果,如达原饮(明《瘟疫论》),槟榔(二钱约7.4 g)辛散湿邪、化痰破结,配伍厚朴、草果祛湿化浊,三药合用使邪气溃败、祛邪外出,治疗瘟疫、疟疾、邪伏膜原证等。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朱良春自创仙桔汤治疗慢性痢疾及结肠炎,在仙鹤草、木槿花止痢、泻湿热的基础上,加槟榔伍桔梗升清降浊,伍木香调节肠腑湿热滞留所致气滞,伍乌梅炭通塞互用,槟榔用量为1.2 g[1];槟榔单味药使用可用于驱虫,但需大量生品才可有效,槟榔用30 g、45 g 时无效,用量达75 g ~90 g 才可见效,但75 g 应用时有心力衰竭反应出现,所以对于贫血或体质虚弱者而言,需先服补气血之品调理才可使用[2]。

李玉奇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是肠道湿热蕴毒,灼伤血络从而成脓成痈,应清热凉血解毒,治疗大肠郁滞型溃疡性结肠炎,槟榔、厚朴行气利水,配伍黄连、白头翁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槟榔用量为15 g[3];治疗湿热内蕴所致便秘,在麻子仁丸行气润肠的基础上配伍槟榔、厚朴、沉香行气通腑、利水消肿,诸药合用润肠通便,槟榔用量为20 g[4]。

熊继柏认为,腹痛表现为刺痛感为血瘀证,伴有腹胀者为气滞型腹痛,槟榔行气化滞除满,沉香顺气降逆,乌药疏肝解郁,诸药合用调理上、中、下三焦之气,可行气降逆、散结开闭,槟榔用量为10 g[5]。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仝小林自创中气流转方(槟榔片9 ~15 g,陈皮9 ~30 g,茯苓15 ~30 g,黄芪15 ~30 g)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方中槟榔行气通腑,配伍陈皮辛香理气,全方有健脾益气、祛湿外出之效[6];以大黄黄连泻心汤(酒制大黄6 g,黄连15 g)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加槟榔、黑白牵牛子、枳实等行气导滞、清胃肠实热,诸药合用通腑泻浊、燥化湿热,槟榔用量为15 g[7];以三仁汤加减化湿和胃,合槟榔、生大黄、二丑降气通腑、和胃降逆,治疗肠梗阻术后肠黏连所致重度呕吐,槟榔用量为9 g[8];同时,仝小林将槟榔片称为胃肠动力药,其作用部位为小肠,配伍二丑(黑、白牵牛子)降气通腑,治疗肠梗阻,槟榔用量为6 g[9-10]。

黄飞剑自创化气汤(焦槟榔3 g,香附9 g,佛手9 g,大腹皮9 g),焦槟榔理气化痰,香附理气入血,佛手和胃止痛,大腹皮理气利水,四药合用行气消滞、调理脏腑深处气机,此方配伍白芥子、鹅不食草等宣通鼻窍治疗变应性鼻炎,焦槟榔用量为3 ~6 g[11]。

李赛美治疗成人Still 病,认为延时发病、误治、正虚邪陷与病根未除都可说明有伏邪存在,且病人发病缠绵难愈、发作时寒热晡作,故用达原饮加减,槟榔、厚朴、草果苦温燥湿,配伍黄芩、白芍苦酸寒泻热,诸药合用开达膜原、除伏邪使邪气外透,其中槟榔用量为15 g[12];治疗肝气郁结型郁证,以槟榔行气,配伍路路通、茯苓行气活络,三药合用疏肝理气,槟榔用量为15 g[13];治疗腹胀,槟榔行气通腑,配伍厚朴下气除满,两药合用通腑消胀,槟榔用量为10 g[14]。

马融倡导体质辨证在小儿癫痫疾病中的运用,分为实热质热痫证、湿热质痰痫证、以及不足质虚痫证,以槟榔配伍三仁汤加减治疗肺胃实质热痫,三仁汤清热利湿,槟榔行气消积配伍焦三仙等和胃理气,诸药合用清肺胃实热,槟榔用量为10 g[15]。

4 现代医者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枳实

谷云飞[16]治疗便秘时,以槟榔破滞坠下,枳实消痞行气,两药合用行气通便,槟榔用量10 g,枳实用量多在10 g;孙玉信[17]治疗胃痛,以槟榔宣利脏腑壅滞、破坚满气,配伍枳实破气除痞、消积导滞,两药合用疏理气机、复气机升降之序以缓解胃痛,槟榔用量10 g,枳实用量10 g;唐瑜之[18]治疗不全性肠梗阻及胃潴留,以槟榔消痞除满,配伍枳实健脾和胃,两药合用运脾导滞、通下和胃,槟榔用量12 ~15 g,枳实用量15 g;潘月丽等[19]治疗过敏性紫癜及肾病综合征,以枳实导滞汤加减,槟榔苦降辛通、善导里滞,枳实消导化积,诸药合用消食导滞、清热利湿。

4.2 配伍大腹皮

危北海[20]治疗萎缩性胃炎及糜烂性胃炎,以焦槟榔行气宽中、消食导滞,配伍大腹皮理气消胀,两药合用和胃降逆、通腑气、消食积,焦槟榔用量为9 ~15 g,大腹皮用量为15 g;蔡枝明等[21]以槟榔配伍大腹皮促进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两药合用泻下消积、行气导滞,槟榔用量为10 g,大腹皮用量为10 g;孔利君等[22]治疗血瘀水停型肝硬化腹水,以槟榔消胀除满合大腹皮行气利水,两药合用利水消肿,槟榔用量为12 g,大腹皮用量为15 g。

4.3 配伍莱菔子

何俊余等[23]治疗急性胰腺炎,槟榔行气导滞,配伍莱菔子行气通腑,以加强肠胃蠕动避免肠蠕动发生障碍而加重全身性症状反应,槟榔用量为10 ~15 g,莱菔子用量为15 ~20 g;叶进[24]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以槟榔理气导滞,配伍莱菔子理气润肠,两药合用消食导滞、理气健脾,槟榔用量为10 g,莱菔子用量为10 g;宋明锁[25-26]治疗小儿扁桃体炎,因小儿外感多夹食滞或食滞后易外感故以焦槟榔、炒莱菔子和胃化积。此外,还以焦槟榔配伍莱菔子治疗小儿湿疹、乳蛾,焦槟榔、莱菔子消谷以泻热,槟榔用量为6 ~8 g,莱菔子用量为6 ~8 g。

4.4 配伍焦山楂

徐克国[27]治疗小儿厌食症,以槟榔和胃消积,配伍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增进食欲,两药合用开胃消积,槟榔用量为4 g,焦山楂用量为10 g;马秀山等[28]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致消化性溃疡伴纳差、腹胀者,以槟榔消胀配伍焦山楂健脾开胃,两药合用开胃消食,槟榔用量为15 g,焦山楂用量为10 g;彭玉[29]治疗小儿痰热咳嗽,以槟榔消积助运,配伍焦山楂开胃健脾,两药合用醒脾助运、行气化痰,水谷得运则痰化积消、气畅咳止,槟榔用量为3 g,焦山楂用量为3 g。

4.5 配伍木香

吴泽林[30]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症,以槟榔降气通腑,配伍木香顺气解滞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两药合用疏通腑肠气机,槟榔用量为12 g,木香用量为6 g。刘乃勤[31]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以槟榔消积涤荡,配伍木香理气和中,两药合用消痞散结、和中止痛,槟榔用量为10 g,木香用量为10 g;王檀[32]治疗慢性咳嗽以槟榔行气导滞合木香宽中下气,两药皆善行腑气以导肠中湿热下行,避免其对肺的熏蒸以宣肺止咳,槟榔用量为10g,木香用量为6 g。

4.6 配伍乌梅

肖君[33]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槟榔理气行气、消积导滞,配伍乌梅酸敛止泻,两药合用理气畅中、清肠化湿,槟榔用量为10 g,乌梅用量为5 g;郑伟达[34]治疗蛔虫病,以槟榔可杀虫、行气导滞促使虫体排出,配伍乌梅可安蛔止痛,两药合用驱杀诸虫,槟榔用量为10 g,乌梅用量为10 g。

5 小结

结合历代经典方剂及现代名家经验,总结出汤剂中槟榔临床用量范围为1.1 ~90 g,常用量为10 ~15 g,丸剂用量为0.13 g。根据病、证、症,寻找槟榔最佳用量与配伍,如消食导滞、消胀行气常配伍枳实、木香、火麻仁、莱菔子、大腹皮、焦山楂、焦神曲,治疗便秘、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厌食症、慢性浅表性胃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腹痛、肠易激综合征、胃潴留、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紊乱,汤剂用量为3 ~27 g,丸剂为0.13 g;驱杀诸虫常配伍乌梅,治疗蛔虫病,用量为10 ~90 g;通经活络常配伍路路通、茯苓,治疗郁证,用量为15 g;清热利尿常配伍车前子、莱菔子、焦山楂、枳实、草果、厚朴,治疗扁桃体炎、咳嗽、变应性鼻炎、成人Still病、过敏性紫癜、湿疹、乳蛾、癫痫、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用量为3 ~15 g;行气截疟常配伍常山、草果、厚朴,治疗疟疾,用量为2.07 ~7.4 g。

槟榔具有促进胃肠道吸收、降血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细菌生长、抗过敏、改善消化不良、抗抑郁、驱虫等药理作用,药用槟榔临床未见明显毒副作用,食用槟榔被国际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嚼食槟榔可能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如:过敏、口腔黏膜病变、诱发哮喘、癫痫、帕金森、脑梗死、血清CEA 升高等,槟榔与烟酒同食可增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癌变率。同时,槟榔在配伍运用时不应与青蒿同用,单独使用时应注意剂量,过量使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流涎出汗、头昏心慌等中毒反应。气虚下陷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应用。

猜你喜欢

枳实行气理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枳实在经方中的应用规律分析
中药枳实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枳实名中医的健康秘药
浅谈朱熹理气论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
不同采收期枳实促胃肠动力作用及其辛弗林含量的比较研究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