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1-11-28叶丽平梁卫超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建模思想应用题初中数学

叶丽平 梁卫超

摘 要:本文以初中阶段数学课程中的应用题教学策略为研究对象,尝试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对具体教学方案形成指导,以此完成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的方法升级,为一线教育工作提供实践指导方案.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应用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2-0054-02

收稿日期:2021-08-15

作者简介:叶丽平(1976.7-),女,江苏省连云港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梁卫超(1974.11-),男,江苏省宿迁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尤为重要,是学生形成学科思维模式的关键时期.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工作的升级发展,要求对数学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调整,发挥数学建模思想优势,帮助学生更加系统、深刻地认识学科知识体系,通过应用题解答,提高数学学科能力.而对这一应用内容的分析,应从数学建模思想的适应性入手,结合实践策略展开探讨.

一、数学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适应性

数学建模思想,是对实际事务的数学化处理,将实际事务中的抽象内容,提取出来,以更具逻辑性的特征完成表达.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学科适应性.尤其在处理应用题类型的数学问题时,能够在数学学科知识与实际情况间,建立起逻辑性的联系,在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思维、应用数学思维分析实际问题上,有着明显的指导作用.

尤其数学模型思想中的实践模型搭建,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转化为实践操作,也能在具体的动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宏观上,这一内容也深入地迎合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数学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深度开发教材,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当前,初中教育应用的数学课程教材,是教育部统一编撰的专业教学材料.在系统性、科学性、教育性、指导性等条件上,有明显的优势效果.在数学应用题的建模思想教学应用中,深度开发课程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从教育的宏观视角来看,这种对统一教材的开发,也可以保证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推广,实现教育整体升级的应用目标.以初一教材为例,在鸽子与鸽笼问题中,应从数学建模思想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分析.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对应用题题目进行分析,确定其中的关键词句,然后以此类词句为基础,建立起等量关系模型.课堂上,学生就未知数问题,常出现意见分歧,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类是将鸽子的数量作为未知数,而另一种则倾向于将鸽笼的数量作为未知数.对此,可以對两种意见进行统一,形成一种等量关系.由此,不仅统一了学生的意见,也将数学模型的基本思想引入课堂.接下来,教师可以使用代数式,进行数学语言转化,将数学应用题,以数字等量关系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通过方程未知量的求解,完成数学模型的等量关系分析.

2.巩固课程知识,联系生活实际问题

初中阶段,应当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锻炼,以此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初中数学的应用题型,就是本着这一初衷设置的.在引入数学模型思想过程中,也要强调与实际问题的关联性,以此保证题型类别特征的充分发挥.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知识,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对课程知识进行转化,将数学语言转换到具体的生活问题中.案例引导中,可以设置两个牧童,其中,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数量就是你的2倍”.乙回答“如果你给我一只,咱们俩羊的数量就相同了”.在这一例题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置“审题、设元、建模、解答”的解题思路.审题中,根据甲和乙对话,确定两个羊群的数量关系.然后在设元分析中,确定未知量,设甲的羊群中羊的只数为“X”,得出乙羊群中羊的只数为“(X-2)”.再根据对话内容,确定该应用题的等量条件,并列出方程式“(X+1)=2(X-2-1)”.最后,进入建模阶段,通过这一例题,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这一数学语言应用的特征,并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由此,引导出此类应用题的转化与求解方式,并与大量实际应用问题衔接,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此类型题目的计算方式.又如,在对《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踩气球”这一游戏项目作为案例,引导出波义尔定律.在向学生提出pV=k(k为常数,k>0)这一公式之后,提出气球内气体压强p是它体积的反比例函数,并以此假设为基础,写出解析式p=k/V(k为常数,k>0).通过这一分析,确定数学建模分析的多种应用条件,以实现教材内容的深度开发与教学引导应用.

3.使用逻辑导图,引导学生形成思维体系

逻辑导图在教学中有着天然的适应性,可以清晰地反应知识脉络,并帮助学生构建学科思维体系.例如,教师在课程讲解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课程软件,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并将抽象图形整理成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于数学模型思考方式的理解.方法上,可以用课件模拟小虫向上爬行的轨迹,现将一棵树干做好数字距离标记.然后以动图的方式,设置一只瓢虫向上爬行.先向上爬行30cm,然后,再向下爬行到原点,并继续前进15cm.此时,完成展示之后,教师可使用数学逻辑导图的方式,完成对于课题内容的分析,并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完成数学概念模型的量级关系.通过这一量化关系,再整理出数学应用题目的课程逻辑体系,引导学生进行逻辑分析,以此积累量化课程知识.在应用数学模型思维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这一教学辅助工具,也可以发挥出其优势作用,通过对思考方式的整理,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完成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保证综合能力的成长.

4.结合社会热点,渗透完成建模分析

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数学应用题是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类型化计算模型.在教学工作中,应主动追踪社会热点问题,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保证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内容的兴趣.另外,对于课程热点内容的追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并对课程知识的内容作出主动的延展分析,进而更好的将数学建模思想与建模分析方法渗透给学生.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春、秋学期天气变化的特征,在嘱咐学生注意保暖的同时,结合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中的课后习题,引导出“体制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这一课题.在分析中,将天气变化中的实际气候条件作为引导,在关心学生体制健康状态的过程中,引入了数学知识.由此,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导到了数学学科知识中,采用数学建模的分析方式,統计健康测试中的具体数据资料,在渗透建模分析条件与方法的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成长状态.

5.设置开放主题,激发学生自主能力

当前的素质教育环境中,应注重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数学应用题课程教学,可以借助数学建模思想,创建开放性的课程主题,利用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模式与积极的态度,自主地完成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对此,教师可尝试项目教学策略,在学生掌握一定数学建模思想后,通过小组式的开放性课题项目,保证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参与度,自主设计课程知识的学习计划,完成应用题类型知识的解答.讲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可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教学案例为引导,自主性地完成数学模型设置,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将类项目的形式,保证整体分析的执行效果.例如,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新华商场的某一冰箱产品进行市场调查,在确定冰箱进货价为2500元的条件下,展开市场调查.当冰箱的销售价格调整到3000元之后,一个星期平均每个工作日的销售量可以达到8台.而当销售价格下调100元后,平均每个工作日可以多销售冰箱4台.在与实际需要相对接的条件下,如果这一商场的冰箱销售专柜,每天想达到6000元的利润水平,需要将每台冰箱的销售价格调整至多少.在学生充分调查分析后,就可根据建模分析的方式,对这一具体应用条件进行数学语言转化.确定项目设置的问题之后,可以与另一课题小组进行对换,让其他小组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分析.通过模型化处理,总结出“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每件的利润=总利润”这两个建立模型的基本关系.同时,根据数据变化模型,制作出这一项目的数量关系表格(如下表1所示)并完成模型求解.

综上,通过对教材开发、课程巩固、思维建设、热点引入、开放主题这四个方面的建设,可以将数学学科中的建模思想,有效地对接到初中数学课程的应用题教学中.以此,不仅加深了学科思想对于学生的教育影响,也实现了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应用升级,是新时代素质教育人才需求下的教学方式转变,可为课程改革升级,提供开放性的发展思路与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培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67-168.

[2]蔡映霞.情境应用题的构造及其在初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8):145-146.

[3]贾怀明.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28.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建模思想应用题初中数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初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