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隐含条件 助力数学解题
2021-11-28王志军
摘 要:数学作为较抽象的一门学科,数学题目也是如此.因此,初中数学的解题教学当中,发掘其隐含条件极其关键,数学教师需帮助学生发掘题目当中的隐含条件,积极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促使学生在解题的时候,能够积极的发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并找出简便解题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发掘隐含条件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解题中隐含条件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隐含条件;解题;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2-0006-02
收稿日期:2021-08-15
作者简介:王志军(1973.7-),女,吉林省白城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通常涉及到较多的领域,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有关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注重多种方式的运用,以此使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相关知识点,并促进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面对这种状况数学教师就需加强对解题教学的重视.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时,需与已知条件相结合求取问题的结果,但是,在大部分数学题中,并非是将全部的条件进行说明,对于隐藏于数学定义、概念当中的条件都被叫做隐含条件,在解题时,如果忽略隐含条件,就会出现解题困难的现象,结果也不准确,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解题教学时,需充分注重隐含条件的发掘在解题教学当中的价值,并指导学生充分掌握发掘隐含条件的技巧与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以促使学生自身的解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一、初中数学解题中隐含条件的发掘价值
初中数学的解题教学当中,思维通常在学生的解题以及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能否形成严谨的思维,通常会对其解题准确度造成直接影响.此时,数学教师可通过多元化方法,在解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通过隐含条件激发其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虽然在无法解题的时候,仍旧能积极探究,让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复思考,以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对于隱含条件的发掘,其通常对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且创新也属于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动力的关键,更属于数学教学当中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数学教师在解题教学当中,需注重隐含条件的发掘,以找出数学问题的解决新思路.除此之外,隐含条件在学生突破自身思维方面也有着积极价值,数学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自觉发掘以及探究隐含条件的习惯,促进学生思维的延展性以及深刻性的发展,从而为学生顺利解题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隐含条件的应用策略
1.基于数学概念的隐含条件发掘
初中数学的解题教学当中,通常有许多的隐含条件都隐藏在数学的概念中,一般来说,隐含条件是相关数学概念成立且能够运用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初中数学的解题教学当中,教师需指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当中的隐含条件实施发掘与应用,以此对数学解题的准确性进行保证,并使解题错误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例如,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组x2-(k-2)x+(k2+3k+5)=0有两个实数根x1与x2,则x21+x22最大值为多少?
在对该问题进行解答的时候,若忽视了隐含条件的发掘进行计算,其得出的结果通常为19,但会发现该答案是不对的,由于一元二次方程存有实数根,因此,该方程符合△≥0,且k存有相应的取值范围,根据该隐含条件,再次进行计算,就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2.基于代数公式的隐含条件发掘
初中数学的体系通常包含了“数”与“式”两个部分 ,其不仅是学习重点,而且还是中考中常见的考查点.初中数学的解题教学当中,数学教师通常会发现许多隐含条件都隐藏于公式当中,学生在具体解题的时候经常会忽略,从而造成其解答不正确,且计算的结果也不完整.因此,数学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代数公式发掘试题中的隐含条件,并促使学生更好的解决相关数学难题.
例如,已知(a2+b2)2-3(a2+b2)-10=0,此时,a2+b2的值为多少?
本题虽然是相对简单的方程题,但学生在具体解题的时候,通常会忽视数学题当中存在的隐含条件,而直接通过换元法将a2+b2设为x,原先的方程就会变成x2-3x-10=0,再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就能计算出x=-2或者是x=5的答案.实际上,这个答案是错误的,主要是因为代数式a2+b2具有只能为正数或者零,而不能为负数的条件,学生通过题目的阅读,需依据该代数式,对解题方案及思路实施制定.基于此,学生解题的时候,选用换元法通常是正确的,需重新审视,排除x=-2的状况,只能选择x=5的结果,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a2+b2=5.
根据上述数学题可明确发现,数学解题中,学生需注重数学公式当中隐含条件的发掘,以此对解题过程进行完善,并促使学生更好的解决难题.
3.基于关键词的隐含条件发掘
初中数学的命题中所存有的隐含条件通常是无法找出的,学生在刚阅读题目的时候,通常无法找到隐含条件,而通过多次阅读以及认真分析,就能依据相应的理性思维,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就能通过语义发现数学题当中存有的隐含条件.基于此,数学教师在解题的时候,需引导学生耐心的阅读,找出隐含条件的语句以及关键词,并以此制定相应的解题方案,以实现高效解题.
例如,对二次函数进行教学时,数学教师可设计相应的问题:已知y=ax2+bx+c(a≠0)的图象经过点(-1,7),并于x轴上,截取到长是3的线段,其图象的对称轴为x=1,求该二次函数解析式.
学生经过解读以及分析,可知本题的关键语句为并于x轴上截取到长是3的线段,其图象的对称轴为x=1,并与二次函数图像为轴对称抛物线的二次函数性质,获得隐含条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5,0)与(2.5,0).设解析式为y=a(x-2.5)(x+0.5),将点(-1,7)代入其中,也就是7=a(-1-2.5)(-1+0.5),由此解得a=4.由于对称轴x=-b/2a=1,可得b=-2a,b=-8.因为|x2-x1|=3,(x2-x1)2=9,x1+x2=-b/a=2,x1x2=c/a,化简之后可得:4c=-5a,因此,c=-5,从而得到解析式是:y=4x2-8x-5.
通过本类题型的解答,数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准确的抓住题目当中的关键词或者语句,对其中的隐含条件实施发掘,并依据题目当中已有的条件,制定相应的解题方案,其不仅能够使解题过程更加快捷以及简便,而且还能使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从而使学生实现顺利解题.
综上所述,隐含条件属于数学解题中极其常见的内容,在初中数学题的具体解题中,其作用也有着双面性,一方面其会增加学生的解题难度,有时会使学生步入到解题的陷阱当中,另一方面其通常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找出解题的方法,并实现顺利解题.因此,想要使隐含条件具备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掘,数学教师就需强化对学生自身的思维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合理且科学的运用隐含条件,促进解题思路的优化,以促使学生形成科学解题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通过迅速且准确的解题实现解题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冬花.关于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隐含条件的应用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3):73.
[2]伍晖.谈初中数学解题中隐含条件的分析及应用[J].速读(下旬),2019(03):82.
[3]党继锋.中学数学解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与应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163-164.
[4]王财林,李圆圆.浅析隐含条件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挖掘[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7):1.
[5]任捷.试论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隐含条件的应用[J].学周刊,2017,14(014):190-191.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