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与代数”教学措施分析

2021-11-28张艺琛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2期
关键词:数与代数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张艺琛

摘  要: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要求教育活动不仅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传授与培养,更要求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数学学科作为逻辑性较强、思维性较强的计算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思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数与代数作为数学课堂的重要构成,主要研究的是数量关系,并揭示其蕴含的变化规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技巧、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以核心素养观念教学理念下的数与代数课堂教学措施为中心进行分析,通过引入数学游戏、重视对中低年级学生的引导、珠心算培养数感、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代数课堂中等诸多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数与代数课堂质量的提高,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数与代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2-0127-02

【Abstract】The reform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require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not only to teach and cultivate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but also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in the classroom. As a computational discipline with strong logic and thinking,mathematics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nd mathematical thinking. Number and algebra,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mainly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quantity and reveal the law of change contained therein,which can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 mathematical skills and consolidate their mathematical knowledge,but also cultivate their mathematical literac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math and algebra classroom teaching measures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concept teaching concept,through analysis and introduction of mathematics games,pay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of middle and low grade students,abacus and mental arithmetic to cultivate the sense of number,and apply the idea of combining number and shape to the algebra class.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math and algebra classrooms,enhance students' mastery of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ir mathematics literacy.

【Keywords】Core literacy;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Number and algebra

在新課改的教育大环境和大背景下,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以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作为数学课堂的开展目标。而通过“数与代数”这一数学内容的学习,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数感,进而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养成数学素养。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纪,天性爱玩,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天性引入数学游戏、珠心算以及数形结合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数与代数”这一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同时也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进而提升数学课堂质量,促使学生养成代数思维与良好数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做好铺垫。

1.数学游戏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作为儿童接受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中低年级学生进行探索世界的重要实践活动,更是符合儿童天性与年龄特点的特有活动,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被广泛纳入教学规划当中。中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幼儿逐渐转变的适应阶段,低年级学生在认知方面与思维理解方面与学龄前儿童有着相似之处,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无意性与形象性在其学习认知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此外,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导致其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不稳定,并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保持着集中注意力的状态,很容易对数学课堂产生疲劳心理,并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出疲劳状态。因此在“数与代数”的数学课堂中,将数学游戏进行引入,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活跃数学课堂氛围的同时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点燃学习热情、保持注意力,进而掌握数与代数相关知识。从这一方面来讲,数学游戏极其符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规律。

在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数与代数”的教学部分就是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整数的加减法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来设置猜数游戏,组织学生猜测100以内的数字。通过猜数游戏,可以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以及其大小关系、数的顺序得到了解,并培养学生的数感,促进学生在低年级就养成估计意识与估算能力。教师可以围绕“有一个双数,它比40小,比30大,那这个数字可能是几”这一问题,促使学生根据题意来明确自己所要猜测的数字范围——在30与40之间,并且是双数。因此答案就是32、34、36、38。通过猜数游戏使学生对数字有了大致了解,唤起学生对数与代数知识的学习欲望,然后教师再扩大猜测范围,以100为范围使学生猜测某一两位数。在游戏一开始时,不难发现学生大多是漫无目的、胡乱地选择数字,然而随着猜数活动的逐步进行,学生逐渐积累了猜数经验,形成了估算意识,就会选择从100的1/2处或1/3处,也就是50 、30、70入手进行猜测,再根据教师实际回答的“大了”“小了”“太大了”“太小了”“再小一点”“再大一点”这一类范围词语,对自己所猜测的数字进行不断调整,修正猜测方向,使猜测范围越来越小,逐渐趋于某一特定数值,向正确答案靠拢。这也是高等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区间套思想,而在小学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对这一思想具有实践上的理解与认知,便于其日后的数学学习。

为了使学生在“数与代数”教学课堂中可以玩好、参与好、体会好数学游戏,并在数学游戏中获得知识,发挥出数学游戏的教育意义与促进作用,教师首先就应控制好数学课堂的纪律。游戏容易使学生感到兴奋,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出安静倾听与思考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前就下发一定数量的提问牌,提问牌的拥有资格由上节数学课中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确定,下发提问牌之后再开展接下来的数学游戏,鼓励学生利用提问牌对数学游戏的进程、所设置的问题进行反馈。

2.重视启发与引导

“数与代数”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类比能力以及归纳能力,而这些能力在数学课堂中的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与反应速度。因此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时,教师应对自己“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任务,以及所要教学的具体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客观的把控与整理,结合学生的课堂实际表现,寻找丰富的课堂教材,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使数学课堂以学生实践作为主要开展,教师的引导作为辅助内容,为学生提供围绕数与代数进行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可以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探索乐趣,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数学课堂的不足,灵活运用诸如课件以及微课等信息化教育素材,将符号、概念等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形象展现出来,使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对相关抽象概念有着更为具体的理解,并在脑海中形成相关意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唤醒自己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索革新,主动寻找更为适合中低年级学生理解程度并更能引起其了解兴趣的教学模式,使信息化与教学模式更为贴合。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数与代数”这一知识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与代数的相关理念,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方程的意义”这节数学课中,由于方程的意义是较为抽象的理论性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部分问题,由于中低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理解水平的限制,导致学生并不能有对等式和未知数的相关数学含义有更為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向学生展现诸如天平等常见物品,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感性记忆的同时使学生对“平衡”这一数学概念形成初步的理解,随后再逐渐深化问题,使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形成循序渐进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对“方程的意义”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并鼓励学生结合数量关系来自己设计简单的方程等式。

3.珠心算培养数感

珠心算应用进“数与代数”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将打算盘的过程进行内化,摆脱打算盘的外部动作,转而在心里进行加减乘除等计算。数与代数作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初步内容,也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与珠心算本身所具有的“按群计算”的计算特点相吻合。因此,教师将珠心算应用进数学代数课堂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位的计算,尤其是较大数位相关计算知识,为学生在数与代数的计算步骤以及练习步骤中节约时间。由于珠心算具有“五升十进制”的计算特点,也可以帮助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进位数学知识的难度得到降低。此外,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养成数学思维的基础阶段,因此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借用珠心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而提高“数与代数”的教学质量。将珠心算应用进数学课堂中,最显著的成果就是运算速度的增快,数学考试不仅考查学生数学练习题的正确程度,更重视对学生计算速度的考查。因此采取珠心算,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4.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引入数形结合思想,也就是教师通过几何图形来为中低学段的学生讲解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既转变了传统数学课堂中的板书教学模式,又使学生在观察图形的过程中,对“数与代数”的数学知识有着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记忆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数与代数”知识的理解力。通过图形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通过几何进行数与代数相关问题的推理,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几何图形展现“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真实反映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与本质内涵,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促使学生掌握通过几何来学习数学建模这一学习方法。通过选取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几何图形描述自己所理解的数学知识,形成初步抽象性思维;引导学生利用几何图形来代替数学问题中所涉及的实物,并用这种方法理解数学知识,自主设计几何建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发挥出几何图形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几何图形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的理解,并促进学生提高运用几何知识来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

5.结语

数学教师在开展“数与代数”相关教学工作时,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唤起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兴致,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厉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与代数”教学措施分析[J].才智,2020(18).

[2]乌兰其其格.中蒙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2).

猜你喜欢

数与代数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通过操作活动有效参与低段学生“数与代数”中的概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