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固定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11-28代继红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臂丛上肢麻醉

代继红

(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 辽宁 葫芦岛 125001 )

患者接受骨折手术后往往容易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刺激会减慢康复进程,因此需要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缓解疼痛程度。临床报道[1],骨折固定术中需要采取麻醉缓解疼痛应激,减轻的疼痛。目前麻醉方式比较多,而神经阻滞麻醉为一种良好的麻醉形式,将麻醉药物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组织,产生神经阻滞作用,从而阻断疼痛介质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目的。而神经阻滞麻醉形式在上肢使用后通能够有效缓解镇痛药物的作用,对上肢骨折固定术后的患者具有较高效果。根据以上情况本次选取60例于2018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上肢骨折固定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上肢骨折固定术的60例患者。样本纳入标准:患者符合麻醉效果;患者治疗手术方式为上肢固定术。排除标准: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或者对于本次使用的麻醉药物过敏等患者。采取随机数据原则将以上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9例及11例,年龄范围(53.6±3.8)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1例及9例,年龄范围(53.9±.7)岁,对比分析2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均衡可比。本次治疗方法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方案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 方法:2组患者在麻醉前12小时禁食。对照组患者麻醉方式选择为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采取仰卧位,麻醉药物注射点为前中斜角肌和甲状舌骨肌交汇处的沟状处,调节25ml的0.375%罗哌卡因+1%盐酸利多卡因,于穿刺点皮下1-2cm注入药物,完成后回抽,确认无血液后说明麻醉完成。观察组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为仰卧位,消毒颈部,超声扫描患者上肢臂丛神经,根据超声结果确定穿刺点、角度以及深度,超声引导下载患者的锁骨下动脉侧方以及臂丛神经周围注入10ml的0.375%罗哌卡因+1%盐酸利多卡因,注入麻醉药物后将针退回至神经部位,并注入以上的混合药物10ml,注入完毕后将麻醉针撤出,理想后完成麻醉。

3 观察项目:(1)疼痛指标[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评价术后12和24小时的疼痛程度,得分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高。(2)麻醉情况。记录2组麻醉操作时间以及麻醉起效时间。(3)麻醉效果[2]。显效:麻醉后骨折的上肢疼痛不明显或者无疼痛,麻醉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有效:麻醉后骨折上肢有一定疼痛但相对较轻,可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效:麻醉药物注入后患者仍然感觉明显的疼痛,需要采取或者联合其他麻醉措施才能进行治疗。麻醉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4 数据分析: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0.0对本次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量以及计数资料的计算方法分别为t和x2检验,数据对比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术后12小时对照组的疼痛得分为(6.1±1.1)分,观察组为(5.0±1.0)分,2组差异显著(t=5.664,P=0.000);术后24小时对照组的疼痛得分为(5.1±1.0)分,观察组为(4.0±1.0)分,2组差异显著(t=5.26,P=0.000)。

5.2 麻醉情况对比:对照组的麻醉操作时间为(4.6±1.2)分钟,观察组为(4.0±0.5)分钟,组间数据差异明显(t=3.26,P=0.001);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9.5±2.0)分钟,观察组为(6.0±1.9)分钟,数据差异显著(t=11.02,P=0.000)。

5.3 麻醉效果对比:对照组30例患者中麻醉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麻醉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2组麻醉总有效率差异显著(x2=9.25,P=0.0000)。

讨 论

麻醉是手术常用的镇痛和镇静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在患者上肢进行麻醉的一种镇痛方式[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是在臂丛神经处将麻醉药物注入,通过该种方式获得良好麻醉效果,并且安全性高,不会明显增加患者负担[4]。相关研究显示[5],神经阻滞麻醉方式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定位,通过针刺以及手感等粗苯方式进行定位,具有定位不准确等缺陷,并可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比如神经出血以及损伤等,并且该种麻醉方式患者依从性差。但是采取超声引导方式,可进行精准麻醉定位从而准确注射麻醉药物,通过动态超声检测方式,了解麻醉药物扩散情况,避免判断不准确带来的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利用超声可获得清晰图像,利于准确调整进针方向,进一步提高麻醉安全性,因此超声引导麻醉方式是一种安全性高的方法。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而对照组患者采取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小时以及24小时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说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明显缓解术后疼痛;此外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以及麻醉起效时间理想于对照组,以此说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单以及药物维持时间长等优势。麻醉药物镇痛时间长,一般认为在超声引导下,麻醉药物能够更快、更均匀扩散到各个分支,使得有效部分获得更多麻醉药物,提升麻醉效果。相关研究显示[5],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于上肢血液循环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可以明显增加血流量,进一步说明该种麻醉方式优势。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解决部分困难条件下神经血管鞘定位困难等情况,有效避免电刺激定位与盲探穿刺带来的损伤,减少局麻药物误注入血管概率,进一步减少操作失误带来的不良事件,提升麻醉安全性。在麻醉效果分析中,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麻醉效果分别为100.0%及83.3%,说明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加理想。

传统神经阻滞麻醉使用需要借助体表解剖标志、针刺异样感以及动脉搏动等指标找出所需神经,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麻醉师可通过超声图像找到相应的组织结构,可以在直视下找到目标神经,精准实施神经阻滞,并观察麻醉药物的扩散情况,可以充分浸润神经。在本次的资料研究中,对于上肢骨折固定术后镇痛中采取 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明显优于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具有更高安全性。总之,上肢骨折固定术采取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值得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臂丛上肢麻醉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