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四娘形象嬗变及其原因探析

2021-11-28蔡雪妹

莆田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莆田木兰

蔡雪妹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部,福建 永安 366000)

钱四娘是北宋时期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女子,在中国水利史上享有“治水女神”“千古一女”“娲功禹德” 等美誉,但关于钱四娘形象的文字记载和相关研究成果却比较零散。钱四娘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理清钱四娘形象嬗变的过程并探究其原因,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莆仙文化。

木兰陂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2014年被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1]。长乐籍民间女子钱四娘也因来莆首创在木兰溪将军滩上筑陂而被世人所铭记。随着时代的发展,钱四娘的形象在不断变化。具体而言,是由普通人向神灵转变,有关的记载也由纪实性的概述走向浪漫化的叙写。究其原因,既有钱四娘形象自身固有的因素,也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一、关于钱四娘的记载

文献中有关木兰陂的记载大多会提及钱四娘,但资料比较零散。这些资料经过梳理后,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钱四娘及其事迹记载

2015年由中国水利部主持编纂的《中国水利史典》①对钱四娘的记载相对集中,内容分布在明代雷应龙和郑岳编纂的《木兰陂集节要》、明代余飏校辑的《木兰陂志》(节选)、清代李嗣岱、姚文崇编纂的《续刻木兰陂集志》以及清代嘉庆年间进士陈池养编纂的《莆田水利志》八卷本等古籍选本。这些选本中对钱四娘的事迹记载较多的篇目有:方天若的《木兰水利记》、郑樵的《重修木兰陂记》、林大鼐的《李长者传》、李俊甫的《莆阳比事》卷四《捐生筑陂》、刘克庄的《协应庙记》、詹时升《木兰陂志序》等,这些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介绍钱四娘和她创建木兰陂的始末以及她所受的不同待遇。但方天若的《木兰水利记》因年代久远,没有记载钱四娘的生平。到了明清时期,钱妃祠庙被列入坛庙,影响力增大。明弘治《八闽通志》有“协应庙”“钱圣妃庙” 专题记载,后人在协应庙西建钱圣妃庙[2]。清代乾隆年间,廖必琦《兴化府莆田县志》中记载“钱妃庙” 在木兰陂上,即宋时协应庙所在,庙后有祠,名崇功祠,祀十四家[3]。此外,还有今人编写的《莆阳木兰陂》《木兰陂水利志》及《城厢水利》等也有关于钱四娘的记载。

2.钱四娘题材的文学作品

在莆田历代杰出的治水名贤中,钱四娘是唯一的女英雄。在华夏民族治水史上,女娲、精卫、湘妃等不过是神话人物,而钱四娘是史上首位治水造陂巾帼英雄,被誉为“千古一女”。在历史上,钱四娘作为内河水神护佑着莆仙大地的水利平安。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四娘形象的内涵不断得以丰富,这一点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宋代莆邑文人作品)中可见一斑。而在历代赞颂木兰陂的文学作品中,必然对钱四娘等筑陂功臣进行描写和讴歌。这些作品构成莆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诗歌方面

清末李光荣编的《兴安风雅》卷六目录中仅“钱四娘庙” 就收录诗歌23 首[4],这些作品大部分也收入《中国水利史典》中。

状元徐铎在《木兰谣》中赞道:“饮水知源,其功可数。钱林开基,李宏创募。……灌溉工程,众目共睹。岁稔年丰,口碑满路。祭田钦蠲,义庙敕胙。神功既大,群恩亦溥。更徼英灵,永绵呵护。此陂此庙,千古万古!” 文中极力赞誉钱四娘的首创精神和千秋之功以及流传千古的深远影响。

宰相陈俊卿在回乡后借《过木兰陂》盛赞历代为家乡出力的人物,殷切希望后人能继承先贤优良传统,为家乡多办好事。诗句“钱氏女娲虚补石” 抒发了他对钱妃功亏一篑的筑陂结局深深的遗憾之情,他把钱四娘比作治水女神“女娲”,既肯定了钱四娘的创陂之功,也褒扬了钱四娘像女娲一样敢于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状元、大理寺少卿吴叔告也以《吊钱四娘》为题赋诗,他在诗中同样盛赞钱四娘生前身后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献身事业、造福于民的可贵精神。

元代朱德善《游木兰陂》诗赞道:“仁波千载犹滂沛,到处春田足一犁。”[5]549诗中讴歌了钱四娘的仁爱大善精神和泽被后世的伟大贡献。

明朝进士郑善夫写诗悼念钱四娘:“将军滩上隳长陂,万壑狂澜不可支! 沧海未销钱女恨,路人惟诵李侯碑。秋深极浦生寒水,神至灵风满素旗。江汉汤汤吾力薄,祠前立马有遐思。”[5]549(《吊钱女》)诗歌抒发了钱四娘建陂未遂和被世人淡忘的遗憾之情。举人陈所有在《吊钱娥》中也表达了对钱四娘事业未竟的无限伤感和强烈悲愤。

到了清代,无论是宋际春的《木兰陂》,还是刘尚文的《泛舟木兰》都极力颂扬钱四娘不辞辛苦为民巡陂的奉献精神。而徐清来的《钱姬庙》则充分肯定钱四娘的首创精神和她巾帼不让须眉的神勇气质。

近现代歌咏木兰陂和钱四娘的诗歌也不少。民国壶社诗人林弼在《木兰诗》中咏赞木兰春涨的壮丽景象和钱四娘等创陂英雄的万世之功。尤为有名的是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先生在《咏木兰陂》组诗中充分肯定和赞颂钱四娘公而忘私的大爱精神。当代陈金茂的长篇叙事诗《钱四娘传奇》[6]内容较丰富,更细腻地叙写了钱四娘的相关事迹。今人也有不少诗作讴歌钱四娘的大爱无疆、乐善好施和大无畏的精神及其强大的感召力量。

历代诗歌从不同角度颂扬钱四娘造福百姓的远大志向、敢于与自然灾害搏斗的英勇气概、改造河山的聪明才智及公而忘私的博爱精神等,这些诗文是后人深入理解钱四娘形象的重要依据。

(2)散文方面

有关钱四娘的记载也散见于碑文、笔记传说、史志之中。其中较为著名的散文作品有:宋代刘克庄的《协应钱夫人庙记》、郑樵的《重修木兰陂记》、林大鼐的《李长者传》,还有元代郑旻和林定老的《协应庙记》以及明代林圭的《修木兰陂记》、周瑛的《重修木兰陂记》、慎蒙的《木兰陂记》等,这些作品多极力赞颂钱四娘和李宏建造木兰陂的卓著功勋。

钱四娘从外乡来到莆邑,大胆设想在木兰溪上筑陂,其首创之功载入史册。南宋莆邑大文学家刘克庄在《协应钱夫人庙记》中充分肯定钱四娘的壮举:“障三县之水……余干之入海,本钱之谋。”[5]465钱四娘在治理木兰溪方面勇于探索和富有创新精神,她筑陂拒咸蓄淡,并开沟引水灌溉田地,而水涨则由陂入海,这些措施都为后继者所借鉴,如李宏利用了已有的36 条沟,终获建陂成功。

邑人林大鼐的《李长者传》中亦有相关记载:“宋治平元年,钱四娘者,自长乐邑来,捐金九掇大如斗,于溪上流将军岩前,堰溪为陂,开渠循鼓角山西南行。其陂甫成,载酒引棹以落之。酒正酣,守者报溪流涨,陂败。即时赴水而死。……”[5]427从此文中可以看出钱四娘具有不分地域的大爱精神、勇于探究的实践精神和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在新编《莆田县志·钱四娘传》亦有相关的记载:长乐县女钱四娘来莆后,相地于濑溪的将军岩滩前,雇工垒石,截溪筑陂,开辟渠道,计有圳1 条,沟36 条。大坝工程经过3年,至治平四年(1067)夏才告竣工。一天,忽然溪洪咆哮而至,水力冲激,石崩陂溃。钱四娘目睹功败垂成,个人心愿,一家资财,万民希望,霎时尽付东流,悲愤投水而厄。里人义而葬之于山丘,其尸香闻数里,历七日夜不绝。人因名其山为香山。又于墓旁立祠以祀,名香山宫②。

(3)小说和民间故事方面

关于钱四娘的小说比较少,主要有当代作家黄玉石的长篇历史小说《钱四娘》[7]。而民间传说和故事却不少,在木兰陂民间故事的众多版本中,钱四娘必是故事的主要人物之一。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有1998年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中的《木兰陂》、2000年版《莆田人物》里的《治水英雄钱四娘》和《水利工程专家李宏》、2002年版《八闽文化经典故事》里的《钱四娘三筑木兰陂》、2008年版《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第16 卷里的《李宏筑陂》[8]以及2016年安武林编著《中华治水故事》里的《钱四娘与木兰陂》等。这5 个版本内容和篇幅虽有不同,但有关钱四娘的叙述却有诸多相同,如:钱四娘,福建长乐人,生于宋皇佑元年(1049)。面对木兰溪两岸连年旱涝、饿殍遍野的凄凉景象,她立志要拦溪建陂、遏制 “恶龙”,为莆田人民造福。北宋治平元年(1064)她变卖家产,告别长乐父老乡亲,携十万缗家资来莆发动民众,在华亭西许村的将军岩下创筑溪陂。1067年陂成却被肆虐的洪水毁于旦夕之间,钱四娘悲愤交加,“赴水而死”。

作为“傍邑一处子”[5]464,钱四娘为创建木兰陂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传说她跳水去世后出现了许多奇异的现象。在莆邑民间,关于钱四娘的各种神异传说广为流传,如“点石成猪”“滴血成树”“死后香闻数里”“借用汤亭水” 等,其中“抓也十八、捧也十八”“夜提双灯巡陂” 等故事更是口口相传。这些传说和民谚反映了当地老百姓同心同德兴修水利的精神风貌,也突出了钱四娘技艺奇绝、信守承诺、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矢志不移等精神品质,表达了老百姓对钱四娘的无限敬仰和感恩之情,蕴含了莆田地区老百姓朴素的精神崇拜。

在历代民间传说中,关于钱四娘来莆建陂的原因众说纷纭,主要说法有三种:一是因母命丧木兰溪,钱四娘立志要治理木兰溪水患;二是因在护送父亲灵柩途中,钱四娘看到木兰溪水患严重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她在办理完父亲丧事后来莆规划建陂一事;三是因母病重且求医不得而逝于仙游,其后钱四娘听闻木兰溪水患连年,她便携金来莆,兴起建陂大业[9]。陈春阳指出,这些民间传说都旨在颂扬钱四娘孝顺又富有正义和同情心的高尚品质,宣扬的是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因此能被朝野所认同[10]。

(4)戏曲方面

钱四娘的故事是莆仙戏创作的重要素材。如传统剧目《钱四娘》《李宏筑陂》[11]就是叙述钱四娘和李宏筑陂的故事。在2008年版《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第16 卷中,就收录有莆仙戏传统剧本《李宏筑陂》。该剧共6 出,前两出“捐金筑堰” 和“功败身殉” 是写长乐孤女钱四娘来莆筑陂的故事,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充分展现钱四娘形象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特质。

二、钱四娘形象的嬗变过程

钱四娘献身水利大业的壮举和义行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她逝世后,她的身份、形象、地位在不断变化。北宋元丰年间,为了追念和祭祀建陂英雄们,民众在惠南桥前后建了两座庙,前庙称贞惠庙,奉祀钱四娘;后庙称义庙,奉祀林从世、李宏、冯智日[10]。当时钱四娘的地位略高于李长者等人。到了宋徽宗宣和年间,钱妃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妈祖[12]。但北宋时期,因李宏建陂功劳最大,李长者庙更为民众所看重,钱四娘在庙中多居于配祀地位。

到了南宋,钱四娘护陂等故事广泛流传,钱四娘形象开始其神化过程。南宋理宗年间,她的地位仍与妈祖不相上下[12]。但钱四娘仍祔祀于李长者庙,宋淳祐间该庙更建前后两室,前祀长者,后祀钱氏,凸显李宏的地位。到了宋景定三年(1262),钱四娘被赐“协应” 庙额,敕封其为“惠烈协顺夫人”,俗称“钱夫人”。她的地位得以大幅度提升。

元延祐中,时人以南岸见思亭为长者庙,以故庙专祀钱氏女,今在木兰陂纪念馆西边。元代朱德善在《游木兰陂》中写道:“二神共飱东西庙,一水平分南北溪。” 诗作反映了当时祭祀钱四娘和李宏的真实情况。

到了明代正德和嘉靖年间,虽然有李熊及其子孙的毁庙行为[5]390,但不久朝廷敕封钱四娘为“惠烈协顺圣妃”,先后褒封10 多次。因此,后人也称钱四娘为“香妃”“钱妃”“圣妃”,而祭祀她的庙就改称钱妃庙。朝廷褒封后,钱四娘由最初的配祀地位,逐渐超过李宏的地位,由民间神祇上升到上天尊神[13]。

到了道光八年(1828)钱四娘祭祀奏入祀典,东作时(春季)有司致祭一次,形成较为规范的祭祀仪式和固定祝文。足见古代朝廷十分重视对钱四娘的祭祀活动。

在历代文字记载中,钱四娘的称呼各有不同,如钱女、钱氏女、钱媛、钱夫人、钱妃、钱氏圣妃等等。这些称呼的变化,也显示了钱四娘形象逐渐由普通人向神灵嬗变的轨迹。但总体而言,钱四娘的神话色彩比妈祖略淡些,她的身份还是比较单纯的,她是“宗教气息较弱的女水利工程师兼慈善家”[12]。

自古以来,莆仙地区寺庙香火旺盛,神祇众多,民间信仰形式多样。在木兰溪两岸,钱四娘作为巨大水利工程木兰陂的首创者,民众对她的崇拜可与妈祖相媲美,钱四娘信俗与木兰陂一样历史悠久;钱妃的信众主要集中在莆田地区,在福州、泉州、龙岩等地及台湾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不少。在莆田民间,钱四娘与妈祖、陈靖姑、吴圣天妃被奉为四大女神。

目前,在莆田地区及其他地域,奉祀钱四娘的宫庙越来越多,钱四娘信俗影响也愈深远。2017年已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4]。与钱四娘相关的民间活动很多,其中每年正月元宵巡游和农历三月十三钱四娘诞辰纪念活动最为隆重,此外还有“钱妃文化节” 等活动。钱四娘作为首位筑陂英雄,陂毁身死,可歌可泣,被莆田民众塑造成了与妈祖齐名的地方农业水神,并因此形成了以纪念和赞美修陂功臣钱四娘为核心的独特的“钱妃文化”,还进一步形成了包括“钱妃文化” 在内的“木兰陂文化”。

三、钱四娘形象嬗变的原因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钱四娘形象出现了嬗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3 个方面。

1.政治因素——历史发展促成造神高潮的兴起

(1)宽松的宗教政策和统治者的喜好

晚唐至两宋时期,福建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两宋时期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当时福建也属于发达地区之一,莆田、泉州的经济颇为繁荣。良好的经济条件促进民间信仰的快速发展,造神运动因之声势浩大。当时朝廷对民间的祠庙采取较宽容的态度,因此,涌现出大量的民间神灵,如妈祖、城隍等[10]。颜章炮根据明人何乔远的《闽书》概括指出,从两汉到明朝万历末年福建各地的造神共有263 起,而造神的高峰期在唐后期至宋代,其时神灵的原形主要为人物和自然物,人物神化达249 起,这些人物神化前主要为僧人、道巫、官吏或百姓;北宋时期的钱四娘和李宏皆因轻财行善,竭力创陂,民受其惠,立庙祀之[15]。钱四娘作为木兰溪两岸的农业水神备受人们的崇敬和顶礼膜拜。像钱四娘这样既不对统治秩序构成威胁,又受到民众尊崇的地方神灵,朝廷多尊重民俗,并通过敕赐庙额或是褒封尊号的方式将其纳入国家信仰体系,甚至进入国家祀典[10]。根据《福建通志》和《木兰陂志》等文献资料记载,钱四娘于宋神宗治平四年(1067)逝世之后,曾一度配祀于李宏庙,但从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开始,在短时间内她被赐庙额“协应”和“惠烈夫人”“惠烈协顺圣妃” 等封号,敕封等级攀升的节奏甚至超过妈祖,这是时人顺应历史的发展将钱四娘神化的典型体现[12]。

(2)民间信仰的有效融合

在钱四娘短暂而传奇的人生中,许多事迹感人肺腑、可歌可泣,尤其是她乐善好施、大爱无私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中国人遵循“凡有功德于民则祀之”的古训,百姓信奉“崇德、报功” 的价值标准,并通过神灵的塑造宣扬济世利民的高尚精神,由此,钱四娘信俗顺时而生。

另外,从唐后期到两宋福建民间信仰进入整合时期。彼时民间信仰融合了儒释道等诸多元素逐步兴盛起来,并拥有广阔的传播空间。这个时期,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不断融合,民间信仰的本土意识逐渐增强。当时统治者佞佛、崇道、信巫,国家为了规范老百姓的内心世界,弥补政权控制之不足,便通过封赠的方式,接纳民间崇奉的地方神灵,并不断将其升格为国家信仰。国家对各种地方神不断加封,并修庙宇、赐庙额,使其神格不断提高,民间信仰也因此得以发展[15]。钱四娘信俗的发展就是强有力的例证。钱四娘由一民间普通女子而成为“神”,即“神化”,是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她虽不是原始神,但影响广泛。钱妃的庙额“协应” 具有深刻的内涵,以此表彰和纪念钱四娘等筑陂先贤们齐心协力修建木兰陂的卓越功勋。而“惠烈夫人” 和“惠烈协顺圣妃” 等封号则突出了钱四娘创建木兰陂的义举与陂毁赴死的悲壮色彩[12]。明尚书林俊在《钱李十四祖庙祀》一诗中写道:“陆海桑麻潮落后,庙门香火诏开时。岩廊近采台臣疏,俎豆初修长者祠。”[5]549诗中描写了当时民间祭祀建陂先贤的具体情形。

2.经济因素——农业变革助推水利典型的塑造

北宋后,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福建地区应对旱涝灾害,除了使用传统的祈天方法外,还广泛采取兴修水利的措施。莆田地区濒临大海,兴修水利一直是重中之重的大事。自唐代始,莆田地区较大的水利工程就有延寿陂、镇海堤、太平陂等。而从北宋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北宋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农田水利法》的推行,更是掀起了兴修水利的新高潮。从民间自发捐资建陂(如钱四娘、林从世)到朝廷下诏派专员(如李宏)专款督建,木兰陂这一浩大的水利工程成为国家重要的建设项目。要完成这个工程,除了要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还要有齐心协力的合作意识、顽强拼搏的战斗意志和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钱四娘携巨资来莆,全力以赴兴建木兰陂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这个目标与之后宋廷的建设规划不谋而合,宋廷为之惊异,更为之振奋,因此,宋廷给钱四娘敕封、赐庙号并设置祠祀大典,极尽隆重之事。“计其所溉,殆及万顷,变泻卤为上腴,更旱暵为膏泽,仁人之功,其利溥哉!”[5]428莆人为钱四娘和李宏分别立庙,林从世等配祀,以此纪念他们修陂之功德。

在中国古代,重视农业发展是当时统治者的主导思想,钱四娘作为木兰陂的首创者,顺理成章地成为“兴德化民” 的榜样,她是水利女杰,更是地方神灵,她成为农耕时代莆田地区人们世代怀念的先驱和精神偶像。

3.文化因素——文化繁荣促进民间信仰的兴盛

(1)莆邑文人的广泛传播

在宋代,莆邑科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以刘克庄、陈俊卿、林大鼐、郑樵、林光朝等为代表的莆邑文人,他们位高权重且十分关注木兰陂的创建大业,这些文人们常在诗文中宣扬钱四娘等建陂英雄的感人事迹,这势必引起朝廷的重视。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有关钱四娘的生平和来莆创陂的原因以及建陂的具体过程都叙述得较为简略,这为历代达官贵人、史学家、文学家以及普通民众留下广阔的创作空间。官员学者、知名文人有关钱四娘的作品逐步由纪实性的概述走向浪漫化的叙写,通过大量作品的宣传,钱四娘形象的神话色彩越来越浓厚,最终促成了钱四娘多次被褒封,推动了钱四娘由普通人向神灵转化,并由民间神升格为天神。

(2)妈祖信仰的积极影响

在莆田,妈祖是最著名的海神。妈祖信仰历来受到朝廷的重视,它对当地其他民间信仰有较大影响。钱四娘位列妈祖“水阙仙班” 之中,作为妈祖的陪祀神,钱四娘信仰也扩大了传播范围。作为地方水利农业神,钱四娘成为当地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健康平安的精神寄托[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钱四娘形象经历了由民间女子而建陂巾帼英雄,由地方水利工程师兼慈善家到水利保护神和农业水神,直至“圣妃” 天神的嬗变过程,即从普通人走向神灵的过程。这一嬗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两宋时掀起的造神高潮是钱四娘神化的根本原因;当时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也需要“水利女神” 这样的榜样人物引领方向;莆邑科举文化的昌盛和妈祖信仰的影响有力地加速了钱四娘神化的进程;钱四娘生前事迹可歌可泣且故事本身留下较多想象的空间,激发后人不断补充丰富,这也是钱四娘形象发生嬗变的因素之一。钱四娘这一人物形象蕴含大爱无疆、轻财行善、乐善好施、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等人格特质,可供世人不断深入挖掘。

钱四娘是水利史上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她胸怀仁爱之心,立志高远,关心民生疾苦,凭着坚韧不屈的精神挑战自然,虽建陂不成,但她不畏艰险、勤劳智慧、公而忘私、勇于挑战等精神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重要内涵。钱四娘舍身治水、行善济世的伟大精神和造福苍黎的博大情怀有力地促进了莆仙地区形成勤奋纯朴、乐善好施、吃苦耐劳、敢于担当、仁爱济世的淳风良俗,钱四娘信俗文化是莆仙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民众心中的钱四娘大爱精神将不断得以传承和弘扬,为莆仙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中国水利史典》(太湖及东南卷二)一书收录了《莆田水利志》《木兰陂集节要》《续刻木兰陂集志》和《木兰陂志》(节选)4 部水利古籍相关篇目,该书由中国水利部主持编纂,并于2015年11月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②香山宫: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青垞村,祭祀宋代来莆田筑陂的钱四娘。传说宋治平元年(1064),长乐女子钱四娘(1049—1067)毅然辞别亲人,远离家门,携金来到莆田筑陂。经过3年的施工,陂身工程终于告竣。因选址不当,陂被洪水冲毁。钱四娘悲愤难抑,投水自尽,年仅19 岁。第二天,在离陂不远的沟口小山脚下,人们找到她的遗体。钱四娘的面容还像生前一样,比花还美;她浑身散发出花香,香气浓郁,方圆数里都能闻到。从此,这座山就叫做“香山”。人们把她的遗体葬在山上,盖了座庙,叫“香山宫”。

猜你喜欢

莆田木兰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Mulan Mulan
我国历史上的四位“花木兰”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与百度的鱼水情
爱心车队抵达莆田送去冬日温暖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