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勃拉姆斯声乐套曲《玛格洛娜浪漫曲》及《四首严肃的歌》艺术特征简析(二)

2021-11-28

黄河之声 2021年8期
关键词:勃拉姆斯首歌曲调性

王 玥

从1890年开始,亲密的朋友的接连去世,年迈的勃拉姆斯沉浸在悲伤、孤独的状态当中;1896年克拉拉的去世更是给了勃拉姆斯最后一击。在完成《四首严肃的歌》(Vier ernste Gesange)这套声乐作品后没多久,勃拉姆斯在奥地利去世,享年64岁。和早期的《玛格洛娜浪漫曲》相比,《四首严肃的歌》在体裁、内容和风格上都更成熟,更“勃拉姆斯”,在作品的思想上,对于生命、死亡的思考,自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包含的哲学意义也更为深刻。

一、形象性

(一)背景

这四首歌曲的歌词部分取材于圣经,但并不是按照圣经故事的顺序来编写,第一首歌曲《人类遭遇的,兽类也遭遇》(Denn es gehet dem Menschen)选自《旧约.传道书》“先知所罗门”第三篇;第二首《我又转念》(Ich wandte mich und sahe an alle)同样是“先知所罗门”中的第四篇;第三首《死亡,你多么痛苦》(O Tod, o Tod, wie bitter bist du)选自《伪经》(也叫次经)“耶稣的智慧”第四十一篇;第四首《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Wenn ich mit Menschen- und mit Engelzungen redete)选自《新约》“圣保利的科林斯”第十三篇。勃拉姆斯的创作思想深受宗教观念的影响,在晚年经历了朋友的接连离世,对人生、死亡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死亡不代表消亡、而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人类遭遇的,兽类也遭遇》,描述的就是“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都是出于尘土,都是归于尘土。”的平等;接着《我又转念》,看见阳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这部分是勃拉姆斯对于社会疾苦的一种描绘,死亡也并代表完全的绝望;《死亡,你多么痛苦》的基调是悲痛的,但是对于残酷的现实生活来说,死亡是美好的;《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离开了死亡,但是拥有“爱”,拥有这样的信仰,死亡并不痛苦,死亡是一种救赎。

(二)体裁

套曲不仅在故事上围绕宗教体裁,体裁上也充斥着“巴洛克风格”。“从套曲的整体来看,四首歌曲相当于一种四个乐章布局的独唱康塔塔,”[1]也有世俗康塔塔中的宣叙调、咏叹调出现。第一首歌曲是由A、B两个对比完全不同的乐段构成,这两个乐段恰似康塔塔中的宣叙调和咏叹调,只是勃拉姆斯对宣叙调的朗诵式写法稍作调整,以平稳的旋律结合歌词来进行描述。

(三)结构

歌曲依然以古典主义时期的二部、三部曲式为主,和早期套曲相比,首尾歌曲的每个段落结束,都做了节拍的改变,从第一首歌曲间奏部分由开头的4/4拍变成3/4拍,到第四首歌曲节奏4/4拍变成3/4拍再回到4/4拍的曲目完结,整套曲目在整体上的布局也遵循了古典主义结构再现的原则。

二、主体性

死亡是庄重、肃穆的,死亡的颜色是阴暗的。勃拉姆斯用平静、克制的语调来叙述死亡,思考死亡,意识到唯有爱,坚信爱,死亡的发生才是永生、快乐的开始。以调性、和声及旋律等音乐手法来表达歌曲主体的内在逻辑联系。

(一)调性

从微观角度来说,每一首歌曲的内在调性转换并没有脱离其古典主义的音乐审美,依然选择使用同主音大小调(第四首的主题进入的前11小节,G大调转g小调),下属、属和弦转调(第一首歌曲A段结束进入间奏的部分);宏观角度来说,除了第一首歌曲,单纯的讲述“众生皆要死亡”这一事实,没有结束在大调上,另外三首歌曲的进行发展,到结尾都是以大调性结束。调性的安排也和歌曲的主旨完美的统一在一起。

(二)和声

“勃拉姆斯的和声运用是带有个性的古典和声成熟的典范。”[2]在上个论文的分析中,已经探讨了几种和声的创作手法,在这篇论文中探讨这部作品的两个和声手法,变格进行和意外进行。1、变格进行的使用,到勃拉姆斯晚年,传统调性和声的音响效果已经被挖掘到淋漓尽致,但是他依然坚持以传统和声功能Ⅰ-Ⅳ-Ⅴ-Ⅰ作为框架创作。另外,歌曲中多次出现了弱化属主和声效果的变格进行。变格进行这种和声连接手法在《玛格洛娜浪漫曲》中就有出现过,到《四首严肃的歌》里运用的更加自如、熟练。在《我又转念》中,不仅仅有Ⅰ-Ⅳ的变格进行,在第17到第18小节中出现一个离调和弦——Ⅳ/Ⅳ,g小调一级后直接衔接了FAC降E这个“非常用”的离调和弦,在乐句中增加了不确定的语气,有着超乎想象的迷人和声效果;2、意外进行,此处的意外进行指的是“打破原本和声功能序进性最直接的手段,它代替了前一和弦原本的后续和弦……意外进行已成为浪漫主义和声语汇中的基本用法。”[3]最早的意外进行是从变格进行开始,继而慢慢衍化成反功能和声连接。《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中段的Adagio部分就出现了Ⅴ-Ⅳ的连接。这里转到B大调,钢琴伴奏部分由B大调的Ⅴ级和弦升FA升C直接衔接了Ⅳ和弦E升GB。这样的处理更好的把钢琴织体的内在旋律线条连接起来,有利于中声部句子的流动、发展。

(三)旋律

勃拉姆斯晚期的作品都有明显的创作特征,体现在独特的叹息式乐句、三度音阶级进主题、复调对位的旋律等几个部分。1、叹息式乐句,“这是勃拉姆斯特有的表现音乐中内省情感的一种创作手法,他运用二度上下行级进的音阶进行表现着具有叹息性质的语气……表现了他对自己苦闷和矛盾,以及对人生的多重思考。”[4]这种手法在他的钢琴小品、室内乐作品都可以见到,第一首歌曲的主旋律、第二首歌曲开头就出现了这种叹息式乐句。以3/4的不完全小节开始,其中第三小节的AG,第四小节的G升F,第六、第七小节的降BA、G升F、GA上下行二度级进进行创作,成为了长达8个小节旋律句。也可以说,这样的“反复”,就如同人生中经历的痛苦,反反复复直至死亡;2、三度音阶级进式旋律进行。第二首作品除了探讨的二度上下行级进,还融合了三度音阶级进。这里的三度音阶级进和第三首歌曲旋律的连续几个三度下行音几乎是一样的。第二首的三度旋律是由D、降B、G这几个音构成;第三首开头主题第一个小句,也就是小节的第二拍变成了休止符,B升G,休止;E升C,休止。第二句A升CBA升GBA升F,第一小节的第二拍升C是长音,第二小节第二拍升F之后第三拍休止,声音戛然而止。“诸多涉及到死亡内容的音乐作品中时长可以见到连续的二、三度的下行线条。”[5]这里也可以看出勃拉姆斯受巴洛克、古典作曲家们的影响,用“动机式”乐思进行音乐创作。持续的下行旋律,诉说死亡的阴郁和痛苦;3、复调对位技法,这部作品里主要使用了多声部旋律同步进行,模进、卡农的复调对位手法。《人类遭遇的,兽类也遭遇》A段部分,歌曲旋律为DEFGFED,钢琴伴奏右手中声部、左手低声部模唱旋律的同时配以八度音程,沉重的音效渲染死亡气氛;B段多个小节钢琴低声部持续音声部的出现,和右手不安的八分音符形成强烈的对比,也增强了和声转换的稳定性。模进、卡农的创作手法多次出现在作品的钢琴伴奏部分,对歌曲主题起到了强调作用。多声部的同时进行,增强了作品厚重的音响效果,这也是勃拉姆斯创作的特点之一。

三、审美性

年轻的勃拉姆斯乐观、积极在寻找自己的创作道路。对于民族的热爱、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是他创作的主要方向。作为虔诚的基督教教徒,宗教色彩始终穿插在他的歌词创作当中。对社会现状、生命和死亡的思考让他的创作风格最终确立。1、宗教音乐元素,勃拉姆斯中期的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是他宗教体裁音乐的顶峰,此作品之后他没有再写过大型的宗教音乐,但是宗教音乐元素在之后的钢琴作品、声乐作品中多次出现。不仅体现在复调对位手法,也体现在宗教音乐体裁的使用——众赞歌式的钢琴织体和体裁安排上。“众赞歌意为教会的素歌,是基督教会众合唱的赞美诗,”[6]在康塔塔最后的乐章出现。纵向和声和多个横向延留音声部同时出现,符合宗教众赞歌合唱的特点。这一段落出现在曲目结束的倒数第二段落,4/4拍,E大调,钢琴左手伴奏以八度音程级进进行,右手以带有多声部的大和弦和多个延留音组成,延留音多为两拍。作为最后乐章出现的众赞歌为大调性,歌词都以赞美上帝为主,第四首歌曲在的歌词和调性都对应了众赞歌的这一特点;2、主题材料贯穿曲目,在创作《四首严肃的歌》之前的多套钢琴小品之时,勃拉姆斯已以内在逻辑把曲目连接起来,在这套声乐作品中,表现为“叹息式旋律”及主题材料变形再现。第三首歌曲A段部分就是主题材料(叹息式乐句和三度音阶级进旋律进行)的变形,持续扩大创作展开的。“主题之间的变化是将最具性格特征的创作动力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勃拉姆斯创作中最具意义的创作技法。”[7];3、浓厚的音响效果,体现在织体伴奏的和弦数量之多,以及伴奏的音区选择上。整首套曲伴奏织体几乎都是由和弦构成,即便没有使用和弦的地方,也是左右手单音构成八度音程,钢琴织体也是位于中音区,厚重的音响色彩透露出“死亡”的气息;4、对于现代派作曲家作曲技法的影响。勃拉姆斯对于音乐史的影响之深,可以从沃尔特.尼曼“到处都有勃拉姆斯的影子……至少有五十位欧洲作曲家的钢琴作品受到勃拉姆斯的影响”[8]的话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勋伯格,多个论文和著作中都推崇勃拉姆斯创作,多个作品中都有模仿、学习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其中,“勋伯格的《三首钢琴小品》就深受勃拉姆斯的最后几首钢琴小品集的影响”,[9]作品中运用了节奏错位的创作手法。

勃拉姆斯从早年的《玛格洛娜浪漫曲》这样长篇幅的声乐套曲开始,将古典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风格的结合,到《四首严肃的歌》最终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创作手法的“最后一位古典主义作曲家”。“在其艺术表现、人物刻画、哲学思想等方面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在功力深厚、手法丰富、形象动人等方面的精湛技艺”[10],使得勃拉姆斯成为和舒伯特、舒曼等人一样高度的德奥艺术歌曲作曲家。作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勃拉姆斯把自己的宗教信仰,以宗教音乐的体裁融合在作品的创作当中,从《德意志安魂曲》到晚期的《四首严肃的歌》,一直表达着自己的宗教音乐思想;作为热爱自己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一生都在致力于收集、改编和创作德国民族民间音乐。他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也深深的影响了二十世纪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如前文提到的德彪西,本文提到的勋伯格,贝尔格等作曲家等在创作中都有勃拉姆斯创作手法的“影子”,为西方艺术歌曲历史、音乐史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猜你喜欢

勃拉姆斯首歌曲调性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谈“调性”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亲爱的克拉拉
调性的描写特点